晚明民歌批评研究
作者:柳倩月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76.00 元
ISBN-10:7516156078
ISBN-13:9787516156070
去豆瓣看看 序
绪论
一 发现文化大传统——明代民歌
二 明代民歌批评的演化
三 晚明民歌批评的研究趋势
四 撰写思路及必要说明
第一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语境
第一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社会语境
一 朝纲弛解,政治黑暗
二 经济繁荣,世风迁化
第二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文化语境
一 思想基础:个性思潮涌动
二 文化土壤:俗文化的繁荣
第三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概貌
第二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表述者
第一节 眼光向下的民歌批评表述人群体
一 晚明民歌批评表述人群体描述
二 坚持采诗观风传统的理想主义者
三 走向民间的诗学突围者
四 粉墨登场的民歌批评实践者
五 吕得胜、吕坤的儿歌批评
第二节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先行者
一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群体
二 民族志写作的情感态度
三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代表张岱
第三节 民间声音的代表冯梦龙
一 以“情教”为理论基石
二 以“真情”为批评标准
三 摸索出一套民歌搜集整理与批评的方法
四 冯梦龙民歌批评的生成土壤
第四节 过渡性的小结:立足于批评文本
第三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本体建构
第一节 论民歌的本质与特征
一 释名章义:歌、谣、曲
二 民歌的本质
三 民歌的特征
第二节 论民歌的体制
一 民歌为诗之变体、为俗体
二 论山歌
二 论小调
三 论民谣及其他
第三节 论民歌的功能和地位
一 论民歌的功能
二 论民歌的地位
第四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多重文化视野
第一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地域视野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地域意识
二 南北民歌的比较批评
三 东西民歌的比较批评
第二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族视野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族意识
二 国族意识下的胡乐汉音批评
三 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批评
第三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俗视野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俗意识
二 民歌是民众生活的“信史”
余论
一 通过民歌批评促进俗文化评价机制的生成
二 俗文化引领“时尚”潮流
三 雅俗文化观的对立与消解
四 “晚明”作为文化原型符号的跨代思考
附录1 明人搜集整理的民歌辑本一览表
附录2 明代南方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民歌习俗一览表
附录3 图证
参考文献
后记
柳倩月,女,1970年生,汉族,湖北恩施人。201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民俗文艺学。出版专著《诗心妙悟——严羽〈沧浪诗话〉新阐》、《文学创作论》,参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档案》、《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民族风情》、《民间文学概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
《晚明民歌批评研究》是一部全面考察晚明民歌批评的专著。民歌批评向为正统诗学所忽视,而本书的资料正是来源于“寄生”在明人各类著述中的只言片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充分发掘整理,还原了一个丰富的晚明民歌批评语境。从研究范式上看,本书坚持重视实证研究的策略,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批评文本细读等多种研究方式揭示了晚明民歌批评的广度与众多维度。由于抓住了“礼失而求诸野”这一关键思路,本书研究的对象从文坛中心到社会底层,扩展到帝国边疆,并广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广阔的研究视野与细致的研究纹理紧密结合,加上作者柳倩月对民歌体察入微的细读,读起来常让人拍案叫绝。本书会让读者对丰富的晚明民歌批评有了然于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