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散文全集:北京人随笔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张恨水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 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作品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恨水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有评价说:“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张恨水因此成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本次是张恨水散文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结集出版。“全集”共分七卷,分别为《最后关头》《小月旦》《山窗小品》《北京人随笔》《上下古今谈》《明珠》《写作生涯回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湖山怀旧录
(一) 003
(二) 004
(三) 005
(四) 006
(五) 007
(六) 007
(七) 008
(八) 009
(九) 010
(十) 011
(十一) 011
(十二) 012
(十三) 013
(十四) 014
(十五) 014
(十六) 015
(十七) 016
(十八) 017
(十九) 017
(二十) 018
(二十一) 019
(二十二) 019
(二十三) 020
(二十四) 021
(二十五) 021
(二十六) 022
(二十七) 023
(二十八) 024
(二十九) 024
(三十) 025
(三十一) 026
(三十二) 027
(三十三) 027
(三十四) 028
(三十五) 028
(三十六) 029
(三十七) 030
(三十八) 030
(三十九) 031
(四十) 032
(四十一) 032
(四十二) 033
(四十三) 034
西游小记
头一站到郑州 037
灯笼晃荡中到了洛阳 041
由洛阳到潼关 048
华山之游 051
潼西道上 075
到了长安 080
西兰公路上 091
到了兰州 119
结论 128
白门十记
记繁盛区 133
记夫子庙 135
记新住宅区 137
记城北 139
蓉行杂感
驻防旗人之功 143
茶馆 144
武侯祠夺了昭烈庙 145
夜市一瞥 145
厕所与井 146
安乐宫 147
王建玉策 148
川戏《帝王珠》 148
手工艺 149
杨贵妃惜不入蜀 150
由李冰想到大禹 151
两都赋
燕居夏亦佳 155
白门之杨柳 156
日暮过秦淮 158
翠拂行人首 160
面水看银河 161
奇趣乃时有 162
翁仲揖驴前 164
归路横星斗 165
秋意侵城北 167
风飘果市香 168
顽萝幽古巷 170
乱苇隐寒塘 171
入雾嗟明主 173
听鸦叹夕阳 174
风檐尝烤肉 175
碗底有沧桑 177
盛会思良友 179
黄花梦旧庐 180
窥窗山是画 182
影树月成图 183
江冷楼前水 185
春生屋角炉 186
年味儿忆燕都 188
清凉古道 190
冰雪北海 191
市声拾趣 193
东行小简
别矣,海棠溪 197
夜宿綦江 198
由东溪到松坎 198
桐梓之一瞥 199
乌江之养龙乡 201
贵阳管窥 202
筑市印象补 203
在马场坪 203
黄平苦笑之悲喜剧 205
黄昏经过鹅翅膀 206
一线之城——镇远 207
盘山紧,玉屏松 208
晃县吃大鱼 209
队有翻车 210
滞留榆树湾 211
安江待渡 212
过匪区雪峰山 212
洞口宝庆间 213
衡阳今日市况 214
粤汉路轻便车 215
火车登记之苦 216
衡长路上 217
一路挤到武昌 218
旅客须知 220
还乡小品
码头工人 225
秦淮河没了书卷气 226
街头画像 227
芦柴产米 228
北平的春天(上) 229
北平的春天(下) 230
五月的北平 231
芦沟访胜记 234
山城回忆录
上下难分屋是楼 241
出门无处不爬坡 242
摇曳空箩下市人 242
不堪风雨吊楼居 243
夜半呼声炒米糖 244
安步胜车 244
望龙门缆车 245
茶肆卧饮之趣 246
机器水供应站 247
担担面 248
排班候车 248
京沪旅行杂志
车中所见 253
到了合肥 254
逍遥津与明教寺 255
倒七戏 257
六安县 258
佛子岭前 259
试步坝上 260
安庆新貌 261
迎江寺塔 263
黄梅戏 264
菱湖公园 265
夫子庙 266
燕子矶 267
玄武湖与雨花台 268
中山大道 269
太平天国之某王府 271
上海一滴 272
大明湖 273
趵突泉 274
北京人随笔
春游颐和园 279
北京动物园 283
天坛(上) 289
天坛(下) 291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292
天桥 294
游中山公园(上) 295
游中山公园(下) 297
陶然亭 298
西北行
西安 305
铜川 306
工人好 307
黄帝陵 309
革命圣地延安 310
杨家岭 311
枣园 313
延安点滴 314
在兰州 315
玉门市 317
采油 319
敦煌 320
嘉峪关 322
酒泉 323
西安的黎明 325
敦煌游记 326
^ 收 起
(一) 003
(二) 004
(三) 005
(四) 006
(五) 007
(六) 007
(七) 008
(八) 009
(九) 010
(十) 011
(十一) 011
(十二) 012
(十三) 013
(十四) 014
(十五) 014
(十六) 015
(十七) 016
(十八) 017
(十九) 017
(二十) 018
(二十一) 019
(二十二) 019
(二十三) 020
(二十四) 021
(二十五) 021
(二十六) 022
(二十七) 023
(二十八) 024
(二十九) 024
(三十) 025
(三十一) 026
(三十二) 027
(三十三) 027
(三十四) 028
(三十五) 028
(三十六) 029
(三十七) 030
(三十八) 030
(三十九) 031
(四十) 032
(四十一) 032
(四十二) 033
(四十三) 034
西游小记
头一站到郑州 037
灯笼晃荡中到了洛阳 041
由洛阳到潼关 048
华山之游 051
潼西道上 075
到了长安 080
西兰公路上 091
到了兰州 119
结论 128
白门十记
记繁盛区 133
记夫子庙 135
记新住宅区 137
记城北 139
蓉行杂感
驻防旗人之功 143
茶馆 144
武侯祠夺了昭烈庙 145
夜市一瞥 145
厕所与井 146
安乐宫 147
王建玉策 148
川戏《帝王珠》 148
手工艺 149
杨贵妃惜不入蜀 150
由李冰想到大禹 151
两都赋
燕居夏亦佳 155
白门之杨柳 156
日暮过秦淮 158
翠拂行人首 160
面水看银河 161
奇趣乃时有 162
翁仲揖驴前 164
归路横星斗 165
秋意侵城北 167
风飘果市香 168
顽萝幽古巷 170
乱苇隐寒塘 171
入雾嗟明主 173
听鸦叹夕阳 174
风檐尝烤肉 175
碗底有沧桑 177
盛会思良友 179
黄花梦旧庐 180
窥窗山是画 182
影树月成图 183
江冷楼前水 185
春生屋角炉 186
年味儿忆燕都 188
清凉古道 190
冰雪北海 191
市声拾趣 193
东行小简
别矣,海棠溪 197
夜宿綦江 198
由东溪到松坎 198
桐梓之一瞥 199
乌江之养龙乡 201
贵阳管窥 202
筑市印象补 203
在马场坪 203
黄平苦笑之悲喜剧 205
黄昏经过鹅翅膀 206
一线之城——镇远 207
盘山紧,玉屏松 208
晃县吃大鱼 209
队有翻车 210
滞留榆树湾 211
安江待渡 212
过匪区雪峰山 212
洞口宝庆间 213
衡阳今日市况 214
粤汉路轻便车 215
火车登记之苦 216
衡长路上 217
一路挤到武昌 218
旅客须知 220
还乡小品
码头工人 225
秦淮河没了书卷气 226
街头画像 227
芦柴产米 228
北平的春天(上) 229
北平的春天(下) 230
五月的北平 231
芦沟访胜记 234
山城回忆录
上下难分屋是楼 241
出门无处不爬坡 242
摇曳空箩下市人 242
不堪风雨吊楼居 243
夜半呼声炒米糖 244
安步胜车 244
望龙门缆车 245
茶肆卧饮之趣 246
机器水供应站 247
担担面 248
排班候车 248
京沪旅行杂志
车中所见 253
到了合肥 254
逍遥津与明教寺 255
倒七戏 257
六安县 258
佛子岭前 259
试步坝上 260
安庆新貌 261
迎江寺塔 263
黄梅戏 264
菱湖公园 265
夫子庙 266
燕子矶 267
玄武湖与雨花台 268
中山大道 269
太平天国之某王府 271
上海一滴 272
大明湖 273
趵突泉 274
北京人随笔
春游颐和园 279
北京动物园 283
天坛(上) 289
天坛(下) 291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292
天桥 294
游中山公园(上) 295
游中山公园(下) 297
陶然亭 298
西北行
西安 305
铜川 306
工人好 307
黄帝陵 309
革命圣地延安 310
杨家岭 311
枣园 313
延安点滴 314
在兰州 315
玉门市 317
采油 319
敦煌 320
嘉峪关 322
酒泉 323
西安的黎明 325
敦煌游记 326
^ 收 起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张恨水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 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作品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恨水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有评价说:“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张恨水因此成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本次是张恨水散文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结集出版。“全集”共分七卷,分别为《最后关头》《小月旦》《山窗小品》《北京人随笔》《上下古今谈》《明珠》《写作生涯回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