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胜利译丛(6本套装)
作者:【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捷克】赫尔加·魏斯 【德】安妮·弗兰克 等
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丛书:胜利译丛
定价:216.00 元
ISBN-10:7550014388
ISBN-13:9787550014381 去豆瓣看看
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丛书:胜利译丛
定价:216.00 元
ISBN-10:7550014388
ISBN-13:9787550014381 去豆瓣看看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中途岛奇迹》 戈登·普兰奇是美国著名的二战史专家。他生于艾奥瓦州,早年就读于艾奥瓦大学和柏林大学,1939年起在马里兰大学任教。大战期间,他在海军预备队当军官,战后任美国远东司令部驻东京的文职官员,并在麦克阿瑟手下当过情报部历史科主任。这些经历为他研究二战历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亲自采访了许多战争亲历者,写出了研究珍珠港事件的《黎明,我们还在酣睡》。去世后两年,他的两位学生唐纳德·M﹒戈尔茨坦和凯瑟琳·V.狄龙根据手稿资料整理出了《中途岛奇迹》。 《法兰西组曲》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中途岛奇迹》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法兰西组曲》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
查看完整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法兰西组曲》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
查看完整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中途岛奇迹》 戈登·普兰奇是美国著名的二战史专家。他生于艾奥瓦州,早年就读于艾奥瓦大学和柏林大学,1939年起在马里兰大学任教。大战期间,他在海军预备队当军官,战后任美国远东司令部驻东京的文职官员,并在麦克阿瑟手下当过情报部历史科主任。这些经历为他研究二战历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亲自采访了许多战争亲历者,写出了研究珍珠港事件的《黎明,我们还在酣睡》。去世后两年,他的两位学生唐纳德·M﹒戈尔茨坦和凯瑟琳·V.狄龙根据手稿资料整理出了《中途岛奇迹》。 《法兰西组曲》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942年8月17日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2004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德尼斯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除了《法兰西组曲》,内米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还包括短篇小说集《星期天》、中篇小说《大卫·格德尔》《库里洛夫事件》《舞会》《秋之蝇》《孤独之酒》《伊莎贝尔》、传记《契诃夫的一生》等。 《安妮日记》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1945)是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著名的受害者之一,被害时不到16岁。其亲历二战写下的日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安妮是奥托·弗兰克一家的小女儿。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全家于1933年移居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纳粹德国占领荷兰后,她和家人(连同其他数名犹太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1942—1944)藏身于她父亲办公室所在的建筑的一间密室内。在这期间,安妮一直用一种尖锐、深刻、幽默、天真动人而又不时带有深刻观察的风格撰写日记。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人告发被捕,一个月后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和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并于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距离该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安妮的日记后来被家里的一名佣工发现,并在战争结束后转交给了她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名在大屠杀中幸存的成员。1947年,经其父亲编辑后的安妮日记,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为名在荷兰出版,后被翻译成英语(1952)和其他66种语言。安妮一家在阿姆斯特丹藏身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 《回忆安妮》 梅普·吉斯(Miep Gies),出生于奥地利,由于家庭困难,十一岁时被送往荷兰。作为一战难民,她拥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悲惨童年。长大后,梅普·吉斯在奥托·弗兰克先生的公司担任文员。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捕,奥托·弗兰克先生带着一家人迁居到了阿姆斯特丹。在躲藏的日子里,梅普·吉斯和丈夫给予这家人无微不至的帮助,特别是在情感上带给小女孩安妮极大安慰,也见证了他们在这段辛酸岁月里的真实生活。 《苏菲的选择》 威廉·斯泰隆1925年生于弗吉尼亚州,毕业于杜克大学,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伟大的作家之一。1951年,长篇小说处女作《躺在黑暗中》一问世就获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大奖。1967年的《奈特·特纳的自白》为其赢得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1979年出版的《苏菲的选择》成为美国当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为斯泰隆摘得了1980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入选兰登书屋“现代文库”评出的100部*英文小说名单。其小说惯于将死亡与性,残酷与激情融为一体。另著有《漫长的行程》《纵火焚屋》《静静的灰尘》和《看得见的黑暗》等。 《赫尔加日记》 赫尔加·魏斯1929年出生于布拉格,父亲奥托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母亲伊雷娜是家庭妇女,曾学过裁缝。在被送到泰雷津、后又被关进奥斯维辛的15000个孩子中,只有100人活了下来,赫尔加是其中之一。回到布拉格后,她修习美术,成为了知名的艺术家。赫尔加在泰雷津时所作的素描和图画于1998年结集出版,名为《绘你所见》(Draw What You See),本书中也有部分收录。父亲在泰雷津时写了一部名为《上帝知其恶》(And God Saw That Tt Was Bad)的小说,于2010年出版,赫尔加为这本书绘制了插图。1954年,赫尔加与音乐家伊日·霍谢克结婚,育有两个孩子和三个孙辈。直到今天,赫尔加仍然住在她出生的那套公寓里。
^ 收 起
^ 收 起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中途岛奇迹》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法兰西组曲》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占领军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然而在暗流涌动中,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个法国已婚女人之间,萌生了敏感的爱情……
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0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1日他们的藏身密室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回忆安妮》
是她,帮助安妮·弗兰克一家隐藏在纳粹魔掌下两年之久,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食物,传递信息,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她,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并将它交到了奥托·弗兰克的手上,为世界带来了爱和希望的讯息。作为《安妮日记》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梅普·吉斯回忆了那段令自己毕生难忘的往事,包括其身为难民的童年时代,躲躲藏藏的黑暗日子,以及与弗兰克一家的深厚情谊。
《回忆安妮》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映出安妮一家在纳粹阴影下的日子,图文并茂地还原了当时的真实生活。这既是一本关于梅普·吉斯个人及其家庭的回忆录,又是一段与《安妮日记》互为映照的、无法回避的历史。
《苏菲的选择》
在纳粹集中营里,她选择让儿子活下来,而把女儿推向了焚尸炉;为了活命,她被迫为纳粹打印屠杀犹太人的报告;她忍受着德国医生、看守、甚至女管家的调戏、强暴、变态的凌辱……
战争结束后,她来到美国,与犹太人内森相爱。怀着对犹太人负罪的心情,她默默地承受着多疑、狂躁的情人的暴虐,以解脱沉重的精神负担。每每如此,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和快感,才交织着达到高潮。
深爱她的作家丁哥带她离开了内森。但她却在一次狂热的做爱之后,选择了回到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的身边,重登那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眠床,走向死亡……
《赫尔加日记》
1939年开始写日记时,赫尔加9岁,与父母和住在布拉格的45000名犹太人一起,经历了纳粹的进攻和统治:父亲失去了工作,她无法再上学,全家人不得随意外出。随着转移的进行,她的朋友和亲人开始不断消失。
1941年,赫尔加和父母被送到了泰雷津集中营。被关押在那里的3年中,赫尔加记下了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恶劣的食宿、疾病和痛苦,也有友谊、创作和希望。1944年,他们被转移到奥斯维辛,父亲从此失去音讯,赫尔加和母亲奇迹般地幸存,回到了故乡。
^ 收 起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法兰西组曲》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占领军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然而在暗流涌动中,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个法国已婚女人之间,萌生了敏感的爱情……
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0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1日他们的藏身密室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回忆安妮》
是她,帮助安妮·弗兰克一家隐藏在纳粹魔掌下两年之久,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食物,传递信息,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她,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并将它交到了奥托·弗兰克的手上,为世界带来了爱和希望的讯息。作为《安妮日记》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梅普·吉斯回忆了那段令自己毕生难忘的往事,包括其身为难民的童年时代,躲躲藏藏的黑暗日子,以及与弗兰克一家的深厚情谊。
《回忆安妮》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映出安妮一家在纳粹阴影下的日子,图文并茂地还原了当时的真实生活。这既是一本关于梅普·吉斯个人及其家庭的回忆录,又是一段与《安妮日记》互为映照的、无法回避的历史。
《苏菲的选择》
在纳粹集中营里,她选择让儿子活下来,而把女儿推向了焚尸炉;为了活命,她被迫为纳粹打印屠杀犹太人的报告;她忍受着德国医生、看守、甚至女管家的调戏、强暴、变态的凌辱……
战争结束后,她来到美国,与犹太人内森相爱。怀着对犹太人负罪的心情,她默默地承受着多疑、狂躁的情人的暴虐,以解脱沉重的精神负担。每每如此,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和快感,才交织着达到高潮。
深爱她的作家丁哥带她离开了内森。但她却在一次狂热的做爱之后,选择了回到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的身边,重登那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眠床,走向死亡……
《赫尔加日记》
1939年开始写日记时,赫尔加9岁,与父母和住在布拉格的45000名犹太人一起,经历了纳粹的进攻和统治:父亲失去了工作,她无法再上学,全家人不得随意外出。随着转移的进行,她的朋友和亲人开始不断消失。
1941年,赫尔加和父母被送到了泰雷津集中营。被关押在那里的3年中,赫尔加记下了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恶劣的食宿、疾病和痛苦,也有友谊、创作和希望。1944年,他们被转移到奥斯维辛,父亲从此失去音讯,赫尔加和母亲奇迹般地幸存,回到了故乡。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