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不是一个单纯温厚之地,它总是充满生机、冲突与野心。它不曾清高避世,也不曾铿锵激昂,但它的风花雪月里却遍布小而坚实的隐喻,它的十字路口倒映着无数过去与未来,以及多重的现在……
——陈丹燕
鲜活流动着的上海的风花雪月,如何从历史的尘烟代入当下的情韵?那些被当作城市起居室的咖啡馆数十年来的变迁,那些为保护城市记忆而永不拓宽的街道,那些物是人非的名人故居里飘荡着的张爱玲、白先勇乃至当年蓝苹的气息,那些被文学青年奉若珍宝的外国文学经典在白皮书时代的尴尬往事,那些在法国传教士镜头里与我们对视的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还有那些以散步为名,不动声色地、前赴后继地在淮海路上争妍斗艳的时髦女子……
世事沧桑的无尽感慨,寻常巷弄的前世今生,俗世生活的知足常乐……陈丹燕那种细腻精致,有时也毒辣尖刻的直觉既有着冷静的感性,也提供了参差的对照,带读者在上海的前世今生间穿梭往来。
此次新版,陈丹燕在每章中新添了一小节,在原来的开放式结构基础上加入了2008-2015年的*内容,文字增加了两万多字,图片新添了数十张,整个排版思路做了重新梳理,装帧设计上也焕然一新。
《上海的金枝玉叶》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她是上海永安公司老板的千金,6岁时就读于著名的中西女塾, 24岁燕京大学心理系毕业。她父亲当年应孙中山邀请回国创办上海*潮的百货公司,她的二姐与宋美龄是闺中好友,她大学*好的朋友是康有为的外孙女。25岁她嫁为人妇,丈夫是林则徐家的后代。之后的岁月中她遭逢了反右、四清和“文革”,经历了丧偶、抄家和劳改,一贫如洗。 但磨难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仍然可以用铝锅在煤球炉上烤出带彼得堡风味的蛋糕,用农场带回的一只小鸡让儿子快乐好久……90高龄谢世时,她把遗体捐给上海的红十字会,得到的纪念品,是用她的白发编成的“90”字样的花环。
她叫戴西,英文里这名字是雏菊的意思。
陈丹燕从细读戴西一岁到九十岁的数十张私人影像着手,勾连起这个在磨难中依然保持芬芳洁净的女子的一生。阐述了这个历经沧海桑田的女子,何以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
《上海的红颜遗事》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的人。一个感性的,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徒劳的人;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人……我是想写一写这样的普通材料制成的人,在一个动荡的大时代里的际遇啊。
——陈丹燕
她是旧上海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的女儿,父亲姚克是留洋回国的文化名人。两岁时父母离异,她学会了把心事藏在心底,笑容挂在脸上。童年的她生活优裕,客串过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富家小女孩;后来她经济来源几乎断绝,却不肯在恋人面前透露窘迫,视爱情为纯洁的象牙塔。她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承受命运的悲凉:母亲自杀,恋人自杀,孩子被迫送人,偷渡国境躲避灾难却被抓捕……当生活似乎要柳暗花明时,南京西路上的一场车祸将她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31岁那年的秋天。
她叫姚姚。1944年生于乱世,1975年死于非命。
2000年此书初版时,姚姚遗散的恋人开开和孩子均未找到。2009年此书再版时,开开找到了,于是作者增补了初版时未能证实的那部分故事。2013年,姚姚的孩子前来与亲人相认,此时,他已然人到中年。
那年开开回归时,天降雷暴。那年姚姚的孩子前往母亲和外婆坟上时,天降大雪……
陈丹燕沿着幸存者痛苦的记忆一路攀援寻找,使得姚姚这个上海女子悲怆的往事,成为上海历史的独立见证;也让普通人的个人历史,成为大时代洪流中有血有肉的坐标。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