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展示了在哲学、逻辑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荀子》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总结,全书思想体系完整统一,各个篇章独立又互有联系。其内容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3个阅读要点
◎充分理解荀子的“性恶论”。这是其*主要的思想之一,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荀子认为,人生下来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尧、禹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在于他们后天的努力。因此,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特别强调人们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重视后天教育与外在环境的影响对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作用。而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如何,后天努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虚心求教、保持平常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着重阅读荀子有关“为人”的思想素质与行为规范。荀子提出,礼义是道德的**标准,符合礼义的要求必定先符合实际生活的需求,“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追求声望不如落实到具体实际需求上,同样的,合乎礼义的行为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人应光明磊落,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宽厚爱人,见义勇为。
◎联系现实,深入体会荀子的社会道德观。“隆礼重法”是荀子又一重要思想主张。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制约,教育感化的手段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有效,所以法治的手段还是必要的。因此要以礼为本,礼法并用。礼的作用是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用仁义思想教化人,使人们行善离恶,以防患于未然。要发挥礼的这种作用,必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手,使人们在仁义道德的浓厚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化,这是防止犯罪的重要手段。然而,礼义与刑罚对民风的导向作用迥然不同,礼义德教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2个知识要点
◎《荀子》说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推进,每篇文章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互相照应,并在此基础上大量使用排比句法,兼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使文章更富于说服力,故而论述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如《荀子·富国》《荀子·强国》两篇,相互照应地说明国家如何富强的道理。
◎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比喻变化多端,有的正反比喻,有的并列比喻,辞采缤纷,使深奥难懂的理论浅显易懂。如《荀子·劝学》阐述人应如何学习的问题中,分别用驽马、螾等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学习、做事要锲而不舍。
1个成长要点
◎《荀子》吸取百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学说范围很广,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重视礼义,注重道德对人的自身修养的决定作用。阅读《荀子》,在今天仍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时刻保持对事物辩证的看待方式,学习他人的美好品德,通过他人的教导对自身进行约束和修养,将人性中的“恶”通过后天努力而改正,并通过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个善于思辨,勤奋修身,善于学习他人所长并改正自身缺点的人。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