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我国现存*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称为《左传》。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十二代国君、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作为编年体史书《春秋》的注解经书,《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增加了很多历史情节和细节描写,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这些内容大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3个阅读要点
◎深刻体会书中对于“忠”的概念的阐述。忠,不仅仅是对国君或上级尽忠,还要对民尽心,即忠诚于自己的职责。“曹刿论战”中,曹刿曾言:“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他认为,凭借对自己职责的忠诚,可以取信于民,从而团结一致战胜敌军。忠诚,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是对自己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应忠于职守,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该做的事情。
◎深刻体会《左传》对“信”的阐述。在《左传》中,“信”的观念贯穿始终,作者在史实的记述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信,国之宝也。”诚信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维护国与民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对于国家来说,对民以诚信,才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人和人交往*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每个人都诚实守信,才能支撑起整个社会的道德框架。
◎重点理解《左传》中关于“民本”思想的阐述。春秋末期,礼乐崩坏,诸侯之间征伐不断,然而夺得霸主地位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强盛的武力,而更在于民心的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晋文公能一战而霸天下,正是因为他“善附其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君臣上下同心,才得以称霸诸侯。这与儒家“仁政”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仁政的实施,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密不可分,上施仁政,下怀仁爱,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2个知识要点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左传》在记述了众多历史事件的同时,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在“伯州犁问囚”中,作者寥寥几笔,通过几个动作描写,便使伯州犁的阴险狡黠、公子围的倚势贪功和穿封戌的气愤不满跃然于纸上。又如“晋骊姬之乱”中,通过对人物动作及心理状态的细节描写,将晋献公的昏聩糊涂、骊姬的阴险狠毒、太子申生的愚忠善良、公子重耳的*应变刻画得惟妙惟肖。
◎《左传》在语言描写方面极具功力,文中记载了多篇文采斐然的行人辞令,这些辞令大多委婉含蓄、典雅柔美。即使在兵戎相见的战场、敌我之间的交锋中,他们也很少有激烈的言语冲突,一切锋芒都掩藏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如“展喜犒齐师”中,展喜面对齐孝公咄咄逼人的问话,巧妙应答,看似温文尔雅、谦恭有礼,实则句句指责、义正词严,堵得齐孝公无言以对,*终使一场战争消弭于无形。
1个成长要点
◎《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闪现着民本思想的光芒。春秋后期诸侯争霸,民不聊生,作者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借历史人物之口不动声色地宣扬了“夫民,神之主也”的思想,并以事实说明了忠诚、诚信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借此告诉我们:要心怀仁义之心,践行诚信之事,并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