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都市(工业美学类型与文化)/华语电影研究文丛
作者:陈犀禾编
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5.9
丛书:华语电影研究文丛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106042219
ISBN-10:7106042218
去豆瓣看看 序
第一部分 “新都市电影”的产业与美学
程功“新都市电影”的崛起
“华语新都市电影”的内地票房结构(2009—2012)
——基于中国城市电影票房数据结构模型的产业分析
龚自强大写的都市:“新都市电影”的命名与特质
“新都市电影”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从“第六代”的灰色记忆到“新都市”的粉色幻想
——兼涉对当下“新都市电影”的反思及展望
“新都市电影”:“欲望”的漂移与“世俗”的回归
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体验
——以“新都市电影”为例
“新都市电影”中的都市意象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种建构“新都市电影”美学的维度
第二部分 “新都市电影”的空间景观与文化消费
史海遗花
——台湾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性导演陈文敏
都市表意中的“离乡”与“归本”
——大陆“新都市电影”与台湾当代都市题材电影比较研究
到神都洛阳六百里
——论“新都市电影”的都市空间及其话语转向
从“都市”到“新都市”
——“新都市电影”中的消费社会与景观城市
影像城市:日常生活、物及其中介性
——兼论第六代和“新都市电影”的分野
消费视野下的“新都市电影”
论“新都市电影”的中产阶级想象
新都市励志片的现代映寓
——以《中国合伙人》为例
第三部分 “新都市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观念与范式
——类型电影观念下的“新都市电影”
论“新都市电影”的透明叙事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
近年“新都市电影”叙事的电视化倾向审思
都市话语的交融与银幕想象的构建
——“新都市电影”文化反思
当下类型电影的伦理意识表达
“新都市电影”中游戏式风格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都市电影”符号解读
第四部分 “新都市电影”的性别与明星
“新都市电影”:都市文化与女性
国产“小妞电影”的城市消费景观与女件解读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
——以《苏州河》《小时代》为素材
“明星价值”探析:以新都市爱情片类型明星为例
华语“新都市电影”男性明星:身体、阶层与跨域想象
明星的都市
2013年以“小妞电影”类型呈现的“新都市电影”
玻璃之城与都市新贵:
浅论“新都市电影”的空间想象与明星类型生产
陈犀禾,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影视艺术学博士。 曾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亚洲影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高校电影联盟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影视理论、历史和批评,中外影视跨文化研究。曾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年发表的述:《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2008),《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2010)以及《当代西方电影理论精选》(2012)等。
“新都市电影”不但指涉一种新的主题和风格,同时也指涉一种新的市场格局和观众构成,他们共同造就了“新都市电影”现象。《电影与都市 工业、美学、类型与文化》回应中国电影发展中的“新都市”潮流,各位电影学的青年研究者齐聚上海,对都市和电影的关系做了一个*新的探讨,共同关注华语电影的新发展,展望华语电影的新未来。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