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
作者:程光炜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2
丛书: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页数:344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301264010
ISBN-10:7301264011
去豆瓣看看 目 录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程光炜/1
第一章找一个根据
一 1938年的武汉
二 毛泽东的评论
三 周扬的出场
四 学者王瑶
五 现代文学研究各家
六 文学史方案
第二章怎么办
查看完整 程光炜,195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代表作品:《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艾青传》等。主编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讲述的是20世纪中国革命大叙事中六位经典作家的小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从1917到1949到“文革”结束,在巨大的历史转折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身世起伏心境曲折?他们的日常起居、读书写作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被卷入纷繁的社会事务?如果忘掉这些正史间隙的轶事,它们就可能变成一处寂寞的遗址,甚至一抔消失的黄土。
作者以“历史导游”的方式,从一个个小的时间节点切入,避开学术论文的严正刻板,试图去触摸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品味一缕缕沉香幽暗的气韵,钩沉作家们细微的生活世界。本书如同历史与当下间的喁喁私语。
目 录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程光炜/1
第一章找一个根据
一 1938年的武汉
二 毛泽东的评论
三 周扬的出场
四 学者王瑶
五 现代文学研究各家
六 文学史方案
第二章怎么办
一 表态
二 展望
三 在苍茫大海间
四 重编和排序
第三章鲁迅的塑造
一 文化转向
二 “毛选”与《鲁迅全集》
三 “故居”“纪念馆”中的鲁迅
四 “鲁学”
五 许广平、周作人
六 鲁迅与当代
第四章郭沫若之路
一 处境和心态
二 文化观和历史观
三 《蔡文姬》的创作和演出
四 政治抒情诗、纪游诗及其他
五 “中国歌德”现象之追究
六 郭氏思想述略
第五章茅盾、老舍的问题
一 茅盾的“矛盾”
二 老舍与北京
三 茅盾的文艺观
四 《茶馆》
五 茅盾的批评和批注
六 茅盾、老舍之异同
第六章巴金和曹禺的激情
一 “我是来学习的”
二 巴金水平的滑坡
三 “人艺”的舞台
四 小说《团圆》叙事的艰难
五 《雷雨》的修改
六 文学内外的现实
第七章“文革”与晚年的双重变奏
一 边缘与闲居
二 “大字报”与“牛棚”
三 投湖与苟活
四 “复出”之后又怎样?
五 迟到的《随想录》
六 对辞世仪式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程光炜,195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代表作品:《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艾青传》等。主编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讲述的是20世纪中国革命大叙事中六位经典作家的小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从1917到1949到“文革”结束,在巨大的历史转折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身世起伏心境曲折?他们的日常起居、读书写作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被卷入纷繁的社会事务?如果忘掉这些正史间隙的轶事,它们就可能变成一处寂寞的遗址,甚至一抔消失的黄土。
作者以“历史导游”的方式,从一个个小的时间节点切入,避开学术论文的严正刻板,试图去触摸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品味一缕缕沉香幽暗的气韵,钩沉作家们细微的生活世界。本书如同历史与当下间的喁喁私语。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