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章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 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3
四、证的本质 4
五、六经辨证法 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 6
查看完整
contents
前言
章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 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3
四、证的本质 4
五、六经辨证法 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 6
查看完整
吴雄志,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部副部。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药抗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药逆转肿瘤耐药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一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著有《中医脾胃病学》和《肿瘤中医治疗及医案精选》。
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历代各家代表性学说,形成了以“五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为代表的中医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以简驭繁的实战性极高的辨证论治模式。同时,本研究特别强调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起同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希望借此研究成果的更多临床实践和运用,终实现中医学理论方面的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甚至中西一统。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章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 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3
四、证的本质 4
五、六经辨证法 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 6
七、《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代表学说 9
八、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22
第二章认识生命/31
一、生命本源 31
二、六经化生 36
三、答疑篇 42
第三章标本法/44
◎上篇标本源流 44
一、为何研究标本中气 44
二、五运六气 45
三、标本源流 48
四、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 49
五、标本配属 53
六、标本位纪 55
◎下篇标本论治 56
七、形气一体 56
八、标本从化 57
九、六经气化 60
十、生化气交 68
十一、六经气位 70
十二、小结 71
第四章聚类法/72
一、辨阴阳总纲 72
二、辨病发何经 73
三、辨证用方药 79
四、三阳传变,三阴递进 81
五、六经为病欲解时 81
第五章平脉法/83
◎上篇平脉法总论 83
一、遍诊法 85
二、阴阳脉法 87
三、五行脉法 91
四、气运脉法 92
五、十二脉法 94
六、伏气脉法 95
七、血证脉诀 96
八、肿瘤脉法 97
九、真脏脉诀 97
◎下篇平脉用药法 98
一、脉学原理 98
二、左手脉法 103
三、右手脉法 108
四、小结 109
五、答疑篇 111
第六章奇经八脉/114
一、阴维与阳维 115
二、阴跷与阳跷 116
三、冲脉 118
四、任脉 119
五、督脉 120
六、带脉 121
七、八脉用药法 122
八、小结 125
九、答疑篇 125
第七章抓独法/127
一、抓独法的特点 127
二、抓独的方法 131
第八章截断法/142
一、六经传变 142
二、截断法 147
三、小结 163
四、答疑篇 164
第九章医学一统/167
一、寒温一统 168
二、寒凉派 170
三、攻下派 171
四、滋阴流派与温补流派 172
五、扶阳派 174
六、补土派 175
七、中医一统 176
八、医门发挥 177
九、补论:医学一统 182
第十章五法归一/186
一、病证症有机结合 186
二、形气神一体同调 189
三、直取其病、随证加减、先证后诊 190
四、五法六经 196
五、小结 199
第十一章解热法/204
一、三阳解热法 204
二、三阳热型 205
三、三阴解热法 207
四、小结 209
第十二章太阳病篇/210
一、麻黄汤 210
二、桂枝汤 212
三、小青龙汤 214
四、太少两感证 215
五、太阳截断 215
六、桂枝甘草法 217
七、太阳图解 219
八、五苓散抓独法 221
第十三章少阳病篇/223
一、少阳总论 223
二、少阳在经 226
三、少阳在腑 227
四、经腑同病 230
五、少阳夹湿证 232
六、厥阴转出少阳 233
七、少阳病篇图解 234
第十四章太阴阳明病篇/237
◎太阴阳明论(上) 237
一、三焦谷道论 237
二、太阴阳明论 239
◎太阴阳明论(下) 243
一、三焦两仪辨证法概要 243
二、太阴阳明用药法 244
三、阳明病叩诊法 249
四、阳明病脉诊法 249
五、治法活要 250
六、答疑篇 250
第十五章少阴病篇/256
◎节少阴病总论 256
一、五法论少阴 256
二、少阴病脉证提纲 259
三、少阴动血 259
四、少阴死证 260
◎第二节少阴病辨证论治 261
一、太少两感证 261
二、少阴寒化证 264
三、少阴热化证 267
四、小结 269
五、对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现代解读 270
六、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276
七、答疑篇 277
第十六章厥阴病篇/279
一、标本法论厥阴病 280
二、少阳与厥阴证异同 281
三、厥阴病脉证提纲 283
四、厥阴病与六经化生/欲解时 285
五、厥阴之脉 286
六、厥阴胜复、错杂、冲逆 286
七、厥阴寒化证 295
八、厥阴热化证 296
九、厥阴瘀血证 297
十、答疑篇 300
第十七章三阴死证/302
一、形气神 303
二、阴阳 305
三、少阴死证形气神,厥阴死证论阴阳 305
四、少阴死证 306
五、厥阴死证 307
六、小结 311
第十八章六经在经/312
一、太阳在经 314
二、少阳在经 314
三、阳明在经 315
四、太阴在经 315
五、少阴在经 318
六、厥阴在经 318
七、六经兼里 319
第十九章虚劳篇/321
一、太阴虚劳 321
二、少阴虚劳 322
三、厥阴虚劳 323
四、小结 324
五、伤寒金匮,内外一统 325
第二十章七情为病/326
一、形气神 326
二、七情为病概论 327
三、太阳病 330
四、少阳病 333
五、阳明病 334
六、三阳合病 337
七、太阴病 338
八、少阴病 340
九、厥阴病 341
十、少阴神主 341
十一、小结 343
第二十一章阴阳交、阴阳易、阴阳毒/345
一、阴阳交 345
二、阴阳易 348
三、阴阳毒 358
四、答疑篇 360
第二十二章用药法/362
◎节桂枝法 362
一、桂枝四证 362
二、桂枝药理 364
三、桂枝脉象 365
◎第二节麻黄法(上) 367
一、麻黄证 367
二、麻黄的功用 368
三、麻黄的药性特点 372
四、麻黄的禁忌证 372
五、麻黄的配伍 373
六、麻黄的定位 374
七、小结 375
八、答疑篇 376
◎第三节麻黄法(下) 377
◎第四节黄连法 380
◎第五节四逆法 385
◎第六节附子法(上) 390
一、三阳药配附子 390
二、三阴药配附子 393
三、附子抓独法 395
◎第七节附子法(下) 396
一、强心 397
二、扩血管 397
三、调节血压 398
四、抗休克 399
五、抗心律失常 400
六、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401
七、抗疲劳 402
八、抗炎 402
九、镇痛 403
十、对阴虚、阳虚的影响 404
十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的影响 405
十二、镇静 406
十三、麻醉 406
十四、调节免疫 407
十五、抗肿瘤作用 407
十六、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等作用 409
◎第八节半夏法 410
一、阳明寒湿法 410
二、阳明泻心法 413
三、少阴法 415
四、太阴法 416
五、小结 416
◎第九节大黄法 417
一、阳明(三承气汤) 417
二、阳明兼少阴 418
三、阳明兼少阳 418
四、阳明兼太阳 419
五、蓄血 420
六、肠梗阻 421
七、小结 421
◎第十节白术法 423
一、术附法 423
二、麻术法 424
三、术桂法 425
四、姜术法与枳术法 426
五、苓术法 427
六、芎术法 428
七、小结 428
◎第十一节石膏法 428
一、石膏配知母 428
二、石膏配竹叶 429
三、石膏配桂枝 429
四、石膏配麻黄 429
五、石膏配人参 430
六、石膏配白术 430
七、石膏配粳米 431
八、石膏配甘草 431
九、小结 431
◎第十二节芍药法 432
一、芍药的使用禁忌 432
二、芍药的配伍 433
三、芍药的现代药理 436
四、答疑篇 439
第二十三章阴阳大论/442
一、阴阳理论 443
二、阴阳论治 450
三、水火大论 459
四、阴阳研究 469
五、答疑篇 473
第二十四章伤寒传心/475
一、六经气化 476
二、五法六经 478
三、医学一统 480
四、病、证、症结合与形、气、神同调 481
五、用药法 482
六、诊法 482
七、专科体系 482
第二十五章《伤寒杂病论研究》歌诀/484
跋 489
附录 503
书稿参与人员名单 549
^ 收 起
contents
前言
章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 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3
四、证的本质 4
五、六经辨证法 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 6
七、《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代表学说 9
八、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22
第二章认识生命/31
一、生命本源 31
二、六经化生 36
三、答疑篇 42
第三章标本法/44
◎上篇标本源流 44
一、为何研究标本中气 44
二、五运六气 45
三、标本源流 48
四、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 49
五、标本配属 53
六、标本位纪 55
◎下篇标本论治 56
七、形气一体 56
八、标本从化 57
九、六经气化 60
十、生化气交 68
十一、六经气位 70
十二、小结 71
第四章聚类法/72
一、辨阴阳总纲 72
二、辨病发何经 73
三、辨证用方药 79
四、三阳传变,三阴递进 81
五、六经为病欲解时 81
第五章平脉法/83
◎上篇平脉法总论 83
一、遍诊法 85
二、阴阳脉法 87
三、五行脉法 91
四、气运脉法 92
五、十二脉法 94
六、伏气脉法 95
七、血证脉诀 96
八、肿瘤脉法 97
九、真脏脉诀 97
◎下篇平脉用药法 98
一、脉学原理 98
二、左手脉法 103
三、右手脉法 108
四、小结 109
五、答疑篇 111
第六章奇经八脉/114
一、阴维与阳维 115
二、阴跷与阳跷 116
三、冲脉 118
四、任脉 119
五、督脉 120
六、带脉 121
七、八脉用药法 122
八、小结 125
九、答疑篇 125
第七章抓独法/127
一、抓独法的特点 127
二、抓独的方法 131
第八章截断法/142
一、六经传变 142
二、截断法 147
三、小结 163
四、答疑篇 164
第九章医学一统/167
一、寒温一统 168
二、寒凉派 170
三、攻下派 171
四、滋阴流派与温补流派 172
五、扶阳派 174
六、补土派 175
七、中医一统 176
八、医门发挥 177
九、补论:医学一统 182
第十章五法归一/186
一、病证症有机结合 186
二、形气神一体同调 189
三、直取其病、随证加减、先证后诊 190
四、五法六经 196
五、小结 199
第十一章解热法/204
一、三阳解热法 204
二、三阳热型 205
三、三阴解热法 207
四、小结 209
第十二章太阳病篇/210
一、麻黄汤 210
二、桂枝汤 212
三、小青龙汤 214
四、太少两感证 215
五、太阳截断 215
六、桂枝甘草法 217
七、太阳图解 219
八、五苓散抓独法 221
第十三章少阳病篇/223
一、少阳总论 223
二、少阳在经 226
三、少阳在腑 227
四、经腑同病 230
五、少阳夹湿证 232
六、厥阴转出少阳 233
七、少阳病篇图解 234
第十四章太阴阳明病篇/237
◎太阴阳明论(上) 237
一、三焦谷道论 237
二、太阴阳明论 239
◎太阴阳明论(下) 243
一、三焦两仪辨证法概要 243
二、太阴阳明用药法 244
三、阳明病叩诊法 249
四、阳明病脉诊法 249
五、治法活要 250
六、答疑篇 250
第十五章少阴病篇/256
◎节少阴病总论 256
一、五法论少阴 256
二、少阴病脉证提纲 259
三、少阴动血 259
四、少阴死证 260
◎第二节少阴病辨证论治 261
一、太少两感证 261
二、少阴寒化证 264
三、少阴热化证 267
四、小结 269
五、对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现代解读 270
六、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276
七、答疑篇 277
第十六章厥阴病篇/279
一、标本法论厥阴病 280
二、少阳与厥阴证异同 281
三、厥阴病脉证提纲 283
四、厥阴病与六经化生/欲解时 285
五、厥阴之脉 286
六、厥阴胜复、错杂、冲逆 286
七、厥阴寒化证 295
八、厥阴热化证 296
九、厥阴瘀血证 297
十、答疑篇 300
第十七章三阴死证/302
一、形气神 303
二、阴阳 305
三、少阴死证形气神,厥阴死证论阴阳 305
四、少阴死证 306
五、厥阴死证 307
六、小结 311
第十八章六经在经/312
一、太阳在经 314
二、少阳在经 314
三、阳明在经 315
四、太阴在经 315
五、少阴在经 318
六、厥阴在经 318
七、六经兼里 319
第十九章虚劳篇/321
一、太阴虚劳 321
二、少阴虚劳 322
三、厥阴虚劳 323
四、小结 324
五、伤寒金匮,内外一统 325
第二十章七情为病/326
一、形气神 326
二、七情为病概论 327
三、太阳病 330
四、少阳病 333
五、阳明病 334
六、三阳合病 337
七、太阴病 338
八、少阴病 340
九、厥阴病 341
十、少阴神主 341
十一、小结 343
第二十一章阴阳交、阴阳易、阴阳毒/345
一、阴阳交 345
二、阴阳易 348
三、阴阳毒 358
四、答疑篇 360
第二十二章用药法/362
◎节桂枝法 362
一、桂枝四证 362
二、桂枝药理 364
三、桂枝脉象 365
◎第二节麻黄法(上) 367
一、麻黄证 367
二、麻黄的功用 368
三、麻黄的药性特点 372
四、麻黄的禁忌证 372
五、麻黄的配伍 373
六、麻黄的定位 374
七、小结 375
八、答疑篇 376
◎第三节麻黄法(下) 377
◎第四节黄连法 380
◎第五节四逆法 385
◎第六节附子法(上) 390
一、三阳药配附子 390
二、三阴药配附子 393
三、附子抓独法 395
◎第七节附子法(下) 396
一、强心 397
二、扩血管 397
三、调节血压 398
四、抗休克 399
五、抗心律失常 400
六、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401
七、抗疲劳 402
八、抗炎 402
九、镇痛 403
十、对阴虚、阳虚的影响 404
十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的影响 405
十二、镇静 406
十三、麻醉 406
十四、调节免疫 407
十五、抗肿瘤作用 407
十六、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等作用 409
◎第八节半夏法 410
一、阳明寒湿法 410
二、阳明泻心法 413
三、少阴法 415
四、太阴法 416
五、小结 416
◎第九节大黄法 417
一、阳明(三承气汤) 417
二、阳明兼少阴 418
三、阳明兼少阳 418
四、阳明兼太阳 419
五、蓄血 420
六、肠梗阻 421
七、小结 421
◎第十节白术法 423
一、术附法 423
二、麻术法 424
三、术桂法 425
四、姜术法与枳术法 426
五、苓术法 427
六、芎术法 428
七、小结 428
◎第十一节石膏法 428
一、石膏配知母 428
二、石膏配竹叶 429
三、石膏配桂枝 429
四、石膏配麻黄 429
五、石膏配人参 430
六、石膏配白术 430
七、石膏配粳米 431
八、石膏配甘草 431
九、小结 431
◎第十二节芍药法 432
一、芍药的使用禁忌 432
二、芍药的配伍 433
三、芍药的现代药理 436
四、答疑篇 439
第二十三章阴阳大论/442
一、阴阳理论 443
二、阴阳论治 450
三、水火大论 459
四、阴阳研究 469
五、答疑篇 473
第二十四章伤寒传心/475
一、六经气化 476
二、五法六经 478
三、医学一统 480
四、病、证、症结合与形、气、神同调 481
五、用药法 482
六、诊法 482
七、专科体系 482
第二十五章《伤寒杂病论研究》歌诀/484
跋 489
附录 503
书稿参与人员名单 549
^ 收 起
吴雄志,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部副部。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药抗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药逆转肿瘤耐药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一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著有《中医脾胃病学》和《肿瘤中医治疗及医案精选》。
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历代各家代表性学说,形成了以“五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为代表的中医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以简驭繁的实战性极高的辨证论治模式。同时,本研究特别强调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起同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希望借此研究成果的更多临床实践和运用,终实现中医学理论方面的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甚至中西一统。
比价列表
2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