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国学:菜根谭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图解茶经(套装共4册)
《菜根谭的智慧》
处世篇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8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9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10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11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12
忧勤勿过 待人勿枯13
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14
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15
查看完整
处世篇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8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9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10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11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12
忧勤勿过 待人勿枯13
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14
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15
查看完整
赵建新,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16年,在《中国针灸》、《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44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4部,负责及主研科研课题13项,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余次。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
查看完整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
查看完整
面对当今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片面而凌乱的知识系统,我们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经典读物来充实自己,需要在浮躁的时代有所沉淀,做一点有深度的阅读。“美丽国学,智慧人生”便是这样一套有深度、有温度、有智慧的经典读物。本套书包含了《菜根谭的智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图解茶经》《菜根谭的智慧》四本国学经典,以诸多有价值的经典文章和故事在美文、养生、健康等方面,借古讽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再结合当下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量“疑难杂症”,做出了全面、有趣、针对性很强的阐述和讲解。
《菜根谭的智慧》
处世篇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8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9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10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11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12
忧勤勿过 待人勿枯13
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14
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15
施而无求 求之无功16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17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18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19
毋攻短处 化诲顽固20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21
富多炎凉 亲多妒忌22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23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24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25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26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27
诚和气节 陶冶暴恶28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29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30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31
谗言自明 媚阿侵肌32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33
过俭则吝 过让则卑34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35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36
勿逞己长 勿恃所有37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38
云去月现 尘拂镜明39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40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41
修持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42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43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44
卑知高危 晦晓明霭45
放得心下 入圣超凡46
超越天地 不求名利47
吉人安详 恶人杀气48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49
保已成业 防未来非50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51
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52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53
震聋启聩 保持清醒54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55
暗室磨炼 临深履薄56
分清功过 勿显恩仇57
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58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59
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60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61
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62
回归自然 述古畅怀63
勿昧所有 勿自夸耀64
自薄而厚 先严后宽65
超然事外 明晓利害66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67
富知贫痛 少念老哀68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69
冷静观人 理智处世70
恶不即就 善不即亲71
刻失人和 滥招恶友72
居官有度 居乡易交73
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74
得休便休 了时无了75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76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77
处进思退 著手图放78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79
安乐寻常 事无绝对80
见微知著 守正待时81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82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83
落叶蕴芽 生机含杀84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85
把握本质 卷舒自在86
贪眼前利 忽潜在危87
适可而止 持盈保泰88
沤生大海 影灭长空89
养身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90
淡中知味 常里识英91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92
淡泊明志 肥甘丧节93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94
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95
正气天地 清名乾坤96
伏魔自心 驭横平气97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98
念头勿浓 勿陷枯寂99
君子无祸 勿罪冥冥100
相观对治 方便法门101
拔去名根 融去客气102
心地光明 念勿暗昧103
勿羡贵显 勿虑饥饿104
病未足羞 无病吾忧105
品质修养 切忌偏颇106
舍己毋疑 施恩不报107
恣势弄权 自取灭亡108
文无奇巧 人宜本然109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110
有识有力 私魔无踪111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112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113
心体之念 天体所现114
浑然和气 居身珍宝115
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116
行戒高绝 性忌褊急117
不忧患难 不畏权豪118
静中真境 淡中本然119
消些幻业 增长道心120
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121
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122
象由心生 象随心灭123
梦幻空华 真如之月124
烦恼由我 嗜好自心125
世态变化 万事达观126
流水落花 身心常静127
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128
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129
彻见真性 自达圣境130
欲望尊卑 贪争无二131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132
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133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134
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135
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136
以我转物 物勿役我137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138
处处真境 物物真机139
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140
读心中文 听本真曲141
闲适篇
心虚明理心实却欲142
道德学问 随事警惕143
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144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145
野趣丰处 诗兴自涌146
雪夜读书 登高心旷147
猛气化冰 无事为福148
心植善根 根固叶荣149
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150
言者无行 谈者不真151
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152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153
万象皆幻 达人须达154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155
修养定静 临变不乱156
除去恼热 身心安乐157
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158
浓处味短 淡中趣长159
《黄帝内经》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 132
统摄五志的神 134
五志太过对人的影响 136
怡情养性,远离抑郁 140
培养安和的性情 141
平稳度过更年期 142
避免“离退休综合征” 143
第八章
饮食养生
食物和药物的关系144
饮食养生的根本 145
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146
饮食养生的禁忌 148
酸、苦、甘、辛、咸——中医对五味的认识 150
五味均衡,百病不生 152
五味偏嗜,疾病将至 154
大病初愈的饮食调养 156
中年人的饮食调养 160
老年人的饮食调养 164
注重饮食卫生 168
学生考试期间的饮食调养 170
巧食一日三餐 171
第九章
房事养生
惜精养肾──房事养生的根本 172
适龄结婚,遵守天道 174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 175
注重房事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76
房事有法──颐养天年 177
择时授孕 178
第十章
阴阳虚实和睡觉、做梦
适当睡眠好处多 182
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184
阴阳与梦 188
认识失眠,远离失眠 190
《本草纲目》
牛子 142
大黄 143
艾 144
萱草 146
五味子 148
车前子 150
月季花 152
益母草 154
马兜铃 156
黄芪 158
肉苁蓉 159
红花 160
金银花 162
第四章
五畜适为益——虫、鳞、介、禽、兽部本草
蝎 164
蝉 166
鲤鱼 167
鲫鱼 168
虾 169
海马 170
蛤蚧 171
鳖 172
牡蛎 174
蚌 176
鹅 177
鸡 178
鸭 180
猪 181
牛 182
驴 183
羊 184
鹿 186
兔 187
狗 188
阿胶 190
《图解茶经》茶源篇
茶的起源12
茶的由来 12
⊙美丽的传说/⊙关于产地的争论⊙最初的记载/⊙文物的明证⊙中国野生茶树的发现⊙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名探源 15
⊙茶名历史演变
历代茶事16
秦汉茶事 16
⊙巴蜀茶风/⊙茶区扩大/⊙煮饮法
六朝茶事 17
⊙重心东移/⊙国内的传播/⊙从药用到饮用/⊙茶文化的萌芽
唐朝茶事 18
⊙比屋之饮/⊙文成公主与茶/⊙茶制/⊙煎茶法/⊙茶禅一味
宋朝茶事 20
⊙遍布街巷/⊙制茶法/⊙点茶法/⊙斗茶的兴起/⊙分茶艺术/⊙宫廷绣茶
明朝茶事 23
⊙由繁及简/⊙品类增多/⊙泡茶法/⊙焚香伴茗
清朝茶事 25
⊙茶叶的生产/⊙从调饮到清饮/⊙普洱贡茶/⊙茶馆兴盛
茶类篇
茶的分类30
⊙按加工方法分类/⊙按萎凋与不萎凋分类/⊙按季节分类/⊙按生长环境分类/⊙按茶的品质特点分类/⊙其他分类方法
绿茶 33
绿茶的品质 33
⊙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名茶种类/⊙品级的划分
绿茶的制作 35
⊙不发酵茶/⊙绿茶的制作与分类/⊙摊青/⊙蒸青/⊙炒青/⊙烘青/⊙揉捻/⊙干燥
绿茶的冲泡 37
⊙茶具的选用/⊙水温控制/⊙置茶量/⊙冲泡三法/⊙冲泡时间/⊙适时续水/红茶
红茶的品质 40
⊙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名茶种类/品级的划分
红茶的制作 41
⊙全发酵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碎茶的揉切/小种红茶的干燥
红茶的冲泡 44
⊙适宜的茶具/水温/置茶量/浸泡时间/清饮法/调饮法
乌龙茶 46
乌龙茶的品质 46
⊙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香型类别/名茶种类
乌龙茶的制作 48
⊙部分发酵茶/萎凋/做青和摇青/杀青/静置回润/揉捻/干燥/包种茶的采摘/包种茶的制作
乌龙茶的冲泡 51
⊙烹茶四宝/同心杯组/水温/置茶量/冲泡要领/冲泡步骤/品饮得法
黄茶 55
黄茶的品质 55
⊙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名茶种类
黄茶的制作 56
⊙杀青/闷黄/干燥
白茶 58
白茶的品质 58
⊙芽茶和叶茶/名茶种类/品质鉴别
白茶的制作 59
⊙萎凋对白茶的作用/萎凋的三种方式/白茶的干燥
黑茶 60
黑茶的品质 60
⊙湖北老青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紧压茶/名茶种类
黑茶的制作 63
⊙杀青/初揉/渥堆/干燥/压制
花茶 65
花茶的制作 65
⊙原料/窨制/干燥和冷却
花茶的冲泡 66
⊙适用茶具/水温/置茶量/闷泡/闻香/细品
名茶篇
江南名茶72
江南茶区 72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
西湖龙井 73
⊙饮誉世界的“国茶”/孕育名茶的环境/龙井泉/三大品类/绝品“莲心”/雨前茶/三春茶/回春茶/制作原料的级别标准/独特的工艺/极品龙井的炒制/新茶的鉴别
黄山毛峰 78
⊙天地精华/采制工艺/等级的划分/特级毛峰的鉴别/杯中景象万千
洞庭碧螺春 80
⊙皇帝赐名/品相的甄别/天然芬芳香百里/炒制的技巧/一嫩三鲜/特殊的品饮方法/储存方法
庐山云雾 83
⊙茶树的起源/汉始宋兴/加工工艺/色香幽细比兰花/好水泡好茶/声名远扬/品质的鉴别
太平猴魁 86
⊙依山傍水的茶园/传奇的“猴茶”/采摘的讲究/冲泡出的奇景
君山银针 88
⊙君山岛/历史悠久的君山茶/非凡的品质/“九不摘”/精工细作/“三起三落”
祁门红茶 90
⊙“由绿转红”/祁门香——“春天的芬芳”/采摘制作/品饮的方式/扬名天下
安吉白茶 92
⊙以白茶为名/白茶的采摘/制作工艺/养生茶/品质鉴别
武夷岩茶 94
⊙仙人亲手栽/高人精心制/开采时间/“还阳”萎凋/做青/形色特质/品种繁多/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独具“岩韵”/冲泡要领/密封储存
武夷大红袍 100
⊙贡茶披红袍/采摘仪式/浓浓桂花香/天价的“茶中之王”/真假大红袍
白毫银针 102
⊙白茶珍品/北路银针/南路银针/形如其名/制作方法/品质区分/冲泡方法
白牡丹 104
⊙白牡丹茶的由来/产地分布/制作工艺/品质特征
华南名茶 106
华南茶区 106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台湾名茶
安溪铁观音 108
⊙主要产地/名扬四海/七泡有余香/加工制作/品质鉴赏/铁观音的“音韵”/加工工艺/采摘/品饮方法
冻顶乌龙 111
⊙冻顶茶/冻顶山/采制方法/外观内质/品级的评定
茉莉花茶 113
⊙“人间第一香”/品质特点/冲泡方法/品饮的享受/药用功效/储存条件/优质茉莉花茶产地
西南名茶 116
西南茶区 116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六大茶山
滇红功夫茶 117
⊙大自然的恩赐/品质鉴别/特级滇红/品饮的方式/蜚声国际
云南普洱茶 119
⊙独特的品种/优秀的品质/普洱茶的冲泡/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普洱茶的种类/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的收藏/普洱茶的辨别/普洱茶的储存
蒙顶茶 123
⊙风水宝地蒙顶山/神秘的采制仪式/蒙顶茶的主要品种/品茶之龙行十八式/蒙顶“仙茶”的传说
江北名茶 125
江北茶区 125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
信阳毛尖 126
⊙千年历史/崇山峻岭的优势/三季采摘/手工炒制/明辨真伪/保健功能/荣誉披身
六安瓜片 130
⊙片茶/产地/名茶的来历/细采精制/等级的划分/入药珍品
崂山茶 133
⊙茶中新秀/山海相依/冲泡方法/崂山茶的种类
茶具篇
茶器138
备水器 138
⊙煮水壶/茗炉/暖水瓶/水注/水方
理茶器 140
⊙茶夹/茶桨/茶针/茶刀
置茶器 140
⊙茶瓮/茶罐/茶匙/茶则/茶荷/茶漏
品茗器 142
⊙茶海/闻香杯/品茗杯/杯托/小茶壶/盖碗
洁净器 144
⊙茶船/茶盘/水盂/茶巾/容则
茶具的发展 146
茶具探源 146
⊙最初的记载/独成一系/釉陶茶盏/鸡首汤壶
唐代陶盛瓷兴 147
⊙从宫殿到茅屋/金银为优/器型变化/南青北白/碾茶用具/储茶用具/法门寺遗珍
宋代更上层楼 150
⊙宋代茶具/五大名窑/黑釉拔头筹/景德镇青花瓷/汤瓶
明代茶具的变革 152
⊙化繁为简/小壶的兴旺/弃黑从白/储茶用具的地位升级/返璞归真新境界
清代异彩纷呈新发展 154
⊙陶瓷争艳/新材料的应用/茶具新秀/形、色与装饰的新发展
近现代求新求变费心思 156
⊙百花齐放,因茶择器/因地制宜/紫砂热潮/功夫茶具/新式茶具
茶具的种类 158
气韵独特的紫砂茶具 158
⊙紫砂陶土/与生俱来的特质/形/色/装饰/使用功能/制作工艺/艺术之美/紫砂壶的挑选/紫砂壶的收藏
温润细腻的瓷器茶具 161
⊙中华瑰宝/白瓷/青瓷/黑瓷/彩瓷/骨瓷/听声辨色/景瓷/景瓷的制作/识别仿古瓷
淳朴典雅的漆器茶具 166
⊙主要产地/独具特色/绚丽的工艺/脱胎漆茶具/漆器茶具的种类
华贵的金玉茶具 168
⊙尊贵的金银茶具/玉石茶具/由盛及衰
通透夺目的玻璃茶具 169
⊙古之琉璃/不可取代的优势/品类众多/广泛使用
自然粗犷的竹木茶具 170
⊙流传于民间/扬长避短/竹编茶具
茶具的选用 171
⊙因时制宜/地域有别/与茶相宜
宜兴紫砂壶 174
壶艺的发展 174
⊙明朝的兴起/身世迷离/大壶衰,小壶兴/几何时尚/“两大绝艺”
制壶名家 176
⊙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二惠”/陈鸣远/陈曼生/邵二泉/黄玉麟/朱可心/顾景舟
紫砂壶的制作 181
⊙紫砂泥的制备/成型工艺/精加工/烧制
茶壶的造型 182
⊙壶盖造型的不同/壶把造型的不同/壶底造型的不同
茶壶的选购 184
⊙精致外观/质地/密合度/口、嘴一线/出水流畅/舒适在握/鉴别古壶
新壶的修整 186
⊙清洁/水煮法/茶汁浸润/刷拭法/手工精修
紫砂壶的日常使用 188
⊙清洗/润壶/擦拭/与壶休息/壶茶对应/初识养壶/品茗择器/使用禁忌
^ 收 起
处世篇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8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9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10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11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12
忧勤勿过 待人勿枯13
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14
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15
施而无求 求之无功16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17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18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19
毋攻短处 化诲顽固20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21
富多炎凉 亲多妒忌22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23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24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25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26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27
诚和气节 陶冶暴恶28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29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30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31
谗言自明 媚阿侵肌32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33
过俭则吝 过让则卑34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35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36
勿逞己长 勿恃所有37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38
云去月现 尘拂镜明39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40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41
修持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42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43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44
卑知高危 晦晓明霭45
放得心下 入圣超凡46
超越天地 不求名利47
吉人安详 恶人杀气48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49
保已成业 防未来非50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51
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52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53
震聋启聩 保持清醒54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55
暗室磨炼 临深履薄56
分清功过 勿显恩仇57
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58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59
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60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61
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62
回归自然 述古畅怀63
勿昧所有 勿自夸耀64
自薄而厚 先严后宽65
超然事外 明晓利害66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67
富知贫痛 少念老哀68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69
冷静观人 理智处世70
恶不即就 善不即亲71
刻失人和 滥招恶友72
居官有度 居乡易交73
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74
得休便休 了时无了75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76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77
处进思退 著手图放78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79
安乐寻常 事无绝对80
见微知著 守正待时81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82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83
落叶蕴芽 生机含杀84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85
把握本质 卷舒自在86
贪眼前利 忽潜在危87
适可而止 持盈保泰88
沤生大海 影灭长空89
养身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90
淡中知味 常里识英91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92
淡泊明志 肥甘丧节93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94
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95
正气天地 清名乾坤96
伏魔自心 驭横平气97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98
念头勿浓 勿陷枯寂99
君子无祸 勿罪冥冥100
相观对治 方便法门101
拔去名根 融去客气102
心地光明 念勿暗昧103
勿羡贵显 勿虑饥饿104
病未足羞 无病吾忧105
品质修养 切忌偏颇106
舍己毋疑 施恩不报107
恣势弄权 自取灭亡108
文无奇巧 人宜本然109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110
有识有力 私魔无踪111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112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113
心体之念 天体所现114
浑然和气 居身珍宝115
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116
行戒高绝 性忌褊急117
不忧患难 不畏权豪118
静中真境 淡中本然119
消些幻业 增长道心120
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121
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122
象由心生 象随心灭123
梦幻空华 真如之月124
烦恼由我 嗜好自心125
世态变化 万事达观126
流水落花 身心常静127
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128
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129
彻见真性 自达圣境130
欲望尊卑 贪争无二131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132
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133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134
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135
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136
以我转物 物勿役我137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138
处处真境 物物真机139
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140
读心中文 听本真曲141
闲适篇
心虚明理心实却欲142
道德学问 随事警惕143
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144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145
野趣丰处 诗兴自涌146
雪夜读书 登高心旷147
猛气化冰 无事为福148
心植善根 根固叶荣149
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150
言者无行 谈者不真151
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152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153
万象皆幻 达人须达154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155
修养定静 临变不乱156
除去恼热 身心安乐157
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158
浓处味短 淡中趣长159
《黄帝内经》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 132
统摄五志的神 134
五志太过对人的影响 136
怡情养性,远离抑郁 140
培养安和的性情 141
平稳度过更年期 142
避免“离退休综合征” 143
第八章
饮食养生
食物和药物的关系144
饮食养生的根本 145
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146
饮食养生的禁忌 148
酸、苦、甘、辛、咸——中医对五味的认识 150
五味均衡,百病不生 152
五味偏嗜,疾病将至 154
大病初愈的饮食调养 156
中年人的饮食调养 160
老年人的饮食调养 164
注重饮食卫生 168
学生考试期间的饮食调养 170
巧食一日三餐 171
第九章
房事养生
惜精养肾──房事养生的根本 172
适龄结婚,遵守天道 174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 175
注重房事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76
房事有法──颐养天年 177
择时授孕 178
第十章
阴阳虚实和睡觉、做梦
适当睡眠好处多 182
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184
阴阳与梦 188
认识失眠,远离失眠 190
《本草纲目》
牛子 142
大黄 143
艾 144
萱草 146
五味子 148
车前子 150
月季花 152
益母草 154
马兜铃 156
黄芪 158
肉苁蓉 159
红花 160
金银花 162
第四章
五畜适为益——虫、鳞、介、禽、兽部本草
蝎 164
蝉 166
鲤鱼 167
鲫鱼 168
虾 169
海马 170
蛤蚧 171
鳖 172
牡蛎 174
蚌 176
鹅 177
鸡 178
鸭 180
猪 181
牛 182
驴 183
羊 184
鹿 186
兔 187
狗 188
阿胶 190
《图解茶经》茶源篇
茶的起源12
茶的由来 12
⊙美丽的传说/⊙关于产地的争论⊙最初的记载/⊙文物的明证⊙中国野生茶树的发现⊙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名探源 15
⊙茶名历史演变
历代茶事16
秦汉茶事 16
⊙巴蜀茶风/⊙茶区扩大/⊙煮饮法
六朝茶事 17
⊙重心东移/⊙国内的传播/⊙从药用到饮用/⊙茶文化的萌芽
唐朝茶事 18
⊙比屋之饮/⊙文成公主与茶/⊙茶制/⊙煎茶法/⊙茶禅一味
宋朝茶事 20
⊙遍布街巷/⊙制茶法/⊙点茶法/⊙斗茶的兴起/⊙分茶艺术/⊙宫廷绣茶
明朝茶事 23
⊙由繁及简/⊙品类增多/⊙泡茶法/⊙焚香伴茗
清朝茶事 25
⊙茶叶的生产/⊙从调饮到清饮/⊙普洱贡茶/⊙茶馆兴盛
茶类篇
茶的分类30
⊙按加工方法分类/⊙按萎凋与不萎凋分类/⊙按季节分类/⊙按生长环境分类/⊙按茶的品质特点分类/⊙其他分类方法
绿茶 33
绿茶的品质 33
⊙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名茶种类/⊙品级的划分
绿茶的制作 35
⊙不发酵茶/⊙绿茶的制作与分类/⊙摊青/⊙蒸青/⊙炒青/⊙烘青/⊙揉捻/⊙干燥
绿茶的冲泡 37
⊙茶具的选用/⊙水温控制/⊙置茶量/⊙冲泡三法/⊙冲泡时间/⊙适时续水/红茶
红茶的品质 40
⊙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名茶种类/品级的划分
红茶的制作 41
⊙全发酵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碎茶的揉切/小种红茶的干燥
红茶的冲泡 44
⊙适宜的茶具/水温/置茶量/浸泡时间/清饮法/调饮法
乌龙茶 46
乌龙茶的品质 46
⊙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香型类别/名茶种类
乌龙茶的制作 48
⊙部分发酵茶/萎凋/做青和摇青/杀青/静置回润/揉捻/干燥/包种茶的采摘/包种茶的制作
乌龙茶的冲泡 51
⊙烹茶四宝/同心杯组/水温/置茶量/冲泡要领/冲泡步骤/品饮得法
黄茶 55
黄茶的品质 55
⊙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名茶种类
黄茶的制作 56
⊙杀青/闷黄/干燥
白茶 58
白茶的品质 58
⊙芽茶和叶茶/名茶种类/品质鉴别
白茶的制作 59
⊙萎凋对白茶的作用/萎凋的三种方式/白茶的干燥
黑茶 60
黑茶的品质 60
⊙湖北老青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紧压茶/名茶种类
黑茶的制作 63
⊙杀青/初揉/渥堆/干燥/压制
花茶 65
花茶的制作 65
⊙原料/窨制/干燥和冷却
花茶的冲泡 66
⊙适用茶具/水温/置茶量/闷泡/闻香/细品
名茶篇
江南名茶72
江南茶区 72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
西湖龙井 73
⊙饮誉世界的“国茶”/孕育名茶的环境/龙井泉/三大品类/绝品“莲心”/雨前茶/三春茶/回春茶/制作原料的级别标准/独特的工艺/极品龙井的炒制/新茶的鉴别
黄山毛峰 78
⊙天地精华/采制工艺/等级的划分/特级毛峰的鉴别/杯中景象万千
洞庭碧螺春 80
⊙皇帝赐名/品相的甄别/天然芬芳香百里/炒制的技巧/一嫩三鲜/特殊的品饮方法/储存方法
庐山云雾 83
⊙茶树的起源/汉始宋兴/加工工艺/色香幽细比兰花/好水泡好茶/声名远扬/品质的鉴别
太平猴魁 86
⊙依山傍水的茶园/传奇的“猴茶”/采摘的讲究/冲泡出的奇景
君山银针 88
⊙君山岛/历史悠久的君山茶/非凡的品质/“九不摘”/精工细作/“三起三落”
祁门红茶 90
⊙“由绿转红”/祁门香——“春天的芬芳”/采摘制作/品饮的方式/扬名天下
安吉白茶 92
⊙以白茶为名/白茶的采摘/制作工艺/养生茶/品质鉴别
武夷岩茶 94
⊙仙人亲手栽/高人精心制/开采时间/“还阳”萎凋/做青/形色特质/品种繁多/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独具“岩韵”/冲泡要领/密封储存
武夷大红袍 100
⊙贡茶披红袍/采摘仪式/浓浓桂花香/天价的“茶中之王”/真假大红袍
白毫银针 102
⊙白茶珍品/北路银针/南路银针/形如其名/制作方法/品质区分/冲泡方法
白牡丹 104
⊙白牡丹茶的由来/产地分布/制作工艺/品质特征
华南名茶 106
华南茶区 106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台湾名茶
安溪铁观音 108
⊙主要产地/名扬四海/七泡有余香/加工制作/品质鉴赏/铁观音的“音韵”/加工工艺/采摘/品饮方法
冻顶乌龙 111
⊙冻顶茶/冻顶山/采制方法/外观内质/品级的评定
茉莉花茶 113
⊙“人间第一香”/品质特点/冲泡方法/品饮的享受/药用功效/储存条件/优质茉莉花茶产地
西南名茶 116
西南茶区 116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六大茶山
滇红功夫茶 117
⊙大自然的恩赐/品质鉴别/特级滇红/品饮的方式/蜚声国际
云南普洱茶 119
⊙独特的品种/优秀的品质/普洱茶的冲泡/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普洱茶的种类/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的收藏/普洱茶的辨别/普洱茶的储存
蒙顶茶 123
⊙风水宝地蒙顶山/神秘的采制仪式/蒙顶茶的主要品种/品茶之龙行十八式/蒙顶“仙茶”的传说
江北名茶 125
江北茶区 125
⊙区域范围/地理特征/茶树品种/特产名茶
信阳毛尖 126
⊙千年历史/崇山峻岭的优势/三季采摘/手工炒制/明辨真伪/保健功能/荣誉披身
六安瓜片 130
⊙片茶/产地/名茶的来历/细采精制/等级的划分/入药珍品
崂山茶 133
⊙茶中新秀/山海相依/冲泡方法/崂山茶的种类
茶具篇
茶器138
备水器 138
⊙煮水壶/茗炉/暖水瓶/水注/水方
理茶器 140
⊙茶夹/茶桨/茶针/茶刀
置茶器 140
⊙茶瓮/茶罐/茶匙/茶则/茶荷/茶漏
品茗器 142
⊙茶海/闻香杯/品茗杯/杯托/小茶壶/盖碗
洁净器 144
⊙茶船/茶盘/水盂/茶巾/容则
茶具的发展 146
茶具探源 146
⊙最初的记载/独成一系/釉陶茶盏/鸡首汤壶
唐代陶盛瓷兴 147
⊙从宫殿到茅屋/金银为优/器型变化/南青北白/碾茶用具/储茶用具/法门寺遗珍
宋代更上层楼 150
⊙宋代茶具/五大名窑/黑釉拔头筹/景德镇青花瓷/汤瓶
明代茶具的变革 152
⊙化繁为简/小壶的兴旺/弃黑从白/储茶用具的地位升级/返璞归真新境界
清代异彩纷呈新发展 154
⊙陶瓷争艳/新材料的应用/茶具新秀/形、色与装饰的新发展
近现代求新求变费心思 156
⊙百花齐放,因茶择器/因地制宜/紫砂热潮/功夫茶具/新式茶具
茶具的种类 158
气韵独特的紫砂茶具 158
⊙紫砂陶土/与生俱来的特质/形/色/装饰/使用功能/制作工艺/艺术之美/紫砂壶的挑选/紫砂壶的收藏
温润细腻的瓷器茶具 161
⊙中华瑰宝/白瓷/青瓷/黑瓷/彩瓷/骨瓷/听声辨色/景瓷/景瓷的制作/识别仿古瓷
淳朴典雅的漆器茶具 166
⊙主要产地/独具特色/绚丽的工艺/脱胎漆茶具/漆器茶具的种类
华贵的金玉茶具 168
⊙尊贵的金银茶具/玉石茶具/由盛及衰
通透夺目的玻璃茶具 169
⊙古之琉璃/不可取代的优势/品类众多/广泛使用
自然粗犷的竹木茶具 170
⊙流传于民间/扬长避短/竹编茶具
茶具的选用 171
⊙因时制宜/地域有别/与茶相宜
宜兴紫砂壶 174
壶艺的发展 174
⊙明朝的兴起/身世迷离/大壶衰,小壶兴/几何时尚/“两大绝艺”
制壶名家 176
⊙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二惠”/陈鸣远/陈曼生/邵二泉/黄玉麟/朱可心/顾景舟
紫砂壶的制作 181
⊙紫砂泥的制备/成型工艺/精加工/烧制
茶壶的造型 182
⊙壶盖造型的不同/壶把造型的不同/壶底造型的不同
茶壶的选购 184
⊙精致外观/质地/密合度/口、嘴一线/出水流畅/舒适在握/鉴别古壶
新壶的修整 186
⊙清洁/水煮法/茶汁浸润/刷拭法/手工精修
紫砂壶的日常使用 188
⊙清洗/润壶/擦拭/与壶休息/壶茶对应/初识养壶/品茗择器/使用禁忌
^ 收 起
赵建新,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16年,在《中国针灸》、《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44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4部,负责及主研科研课题13项,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余次。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委,《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于观亭,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茶文化研究员。现担任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华侨茶叶基金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全国社团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重点转向茶文化研究,系统研究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以及茶道、茶艺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很多评茶师和茶艺师。其事迹被载入人事部主编的《中国专家大辞典》。荣获茶界荣誉《60年茶事功勋》奖章、《吴觉农茶学功勋》奖章。著有《茶叶加工技术手册》、《中华茶人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膳》等。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人,藉贯不详。
鲁一帆,男,1976年生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授文字学。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参与编写过多部经典国学的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收 起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委,《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于观亭,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茶文化研究员。现担任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华侨茶叶基金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全国社团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重点转向茶文化研究,系统研究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以及茶道、茶艺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很多评茶师和茶艺师。其事迹被载入人事部主编的《中国专家大辞典》。荣获茶界荣誉《60年茶事功勋》奖章、《吴觉农茶学功勋》奖章。著有《茶叶加工技术手册》、《中华茶人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膳》等。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人,藉贯不详。
鲁一帆,男,1976年生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授文字学。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参与编写过多部经典国学的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收 起
面对当今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片面而凌乱的知识系统,我们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经典读物来充实自己,需要在浮躁的时代有所沉淀,做一点有深度的阅读。“美丽国学,智慧人生”便是这样一套有深度、有温度、有智慧的经典读物。本套书包含了《菜根谭的智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图解茶经》《菜根谭的智慧》四本国学经典,以诸多有价值的经典文章和故事在美文、养生、健康等方面,借古讽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再结合当下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量“疑难杂症”,做出了全面、有趣、针对性很强的阐述和讲解。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