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生:远游与慎思
作者:刘仁文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5.11
丛书:法律人生
页数:486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100116299
ISBN-10:7100116295
去豆瓣看看 信步海外
牛津的晚餐
我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耶鲁情愫
感受美国法学院的迎新
一流法学图书馆印象
容闳的美利坚足迹
重返哥大
难忘弗莱堡
德国如何搞校庆
访学马普(上)
访学马普(下)
海参崴纪行
走进唐宁街10号
三谒马克思墓
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
在美国农村感受香港回归
一个印第安老人的情怀
阿灵顿的变迁
海外环保一束
新加坡“焦点”话中国
荷兰的“国骑”
德国扔掉烟帽子
安全部长丢乌纱
从议员到保洁
德国的失物招领处
英语还是荷语?
神秘的圣诞蛋糕
我的美国农民朋友
最好的管家
芬兰的议会督察专员
遥望对岸
旁听审理吴淑珍
旁听审理陈水扁
感受台湾的学术会议
台湾“9·21”地震纪念馆印象
将军·文学·美人汤(上)
将军·文学·美人汤(下)
“中研院”访问记
亲历两岸法学交流
我的台湾学生
孤独司法
警察要不要作证
由卢武铉之死说起
辛普森获罪前后
外逃贪官免死与法律面前平等
经由法律实现政治对司法的影响
美国司法细节观察
——与一位美国法官的通信
德国听审
美国听审
常见的“量刑”与不常见的“审判”
参访美国毒品法庭
在国际刑事法院
再访国际刑事法院
旁听审理米洛舍维奇
警惕关系对法治的蚕食
司法中的公民合作
应对“洋贿赂”
走向宽容
宽恕
超越悲剧
法庭不可忽视被告人的道歉
向国家要回偷走的矛盾
徘徊在死刑案边缘的和解
死刑执行应与宣判分家
个体生命之重
对绝症死刑犯的关怀
弱智犯不该判死刑
政府恶意与“选择性起诉”
“破例”的法庭会见当“常态化”
冤案的根源
——《清白的罪犯》读后
从美国赦免死刑犯谈起
韩国的赦免之制
让被告人自由着装出庭如何
去“犯罪化标签”光禁穿囚服还不够
被告人有权与亲属说话吗
贪官隐私权
荷兰的三桩命案
亚洲死刑观察
与巴丹戴尔谈死刑
终身监禁并不等于在监狱度余生
德国监狱叫矫正机构
访问韩国私营监狱
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
犯罪低龄化的应对之道
老年人免死谈
通往畅通理性的表达
思者无疆
伪证与诚实
符号与法治
建筑与法治
正义与运气
羞辱感与刑罚
食物与文化
中餐与西餐
重提使用公筷
小的是好的
慢的是美好的
容器之义在其空虚
官本位何以盛行
如何普法
“信赖原则”很重要
如何改变中国的重刑形象
中国刑法的成长之路
回忆几位外国学者
后记
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刑法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检公诉厅副厅长(挂职)。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并任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已出版学术专著《刑法的结构与视野》等数部,主持翻译《死刑的全球考察》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读书》、《财经》等发表散文、评论和各类随笔若干。
《远游与慎思》是刘仁文先生的海外司法观察随笔集,书中的大多数篇章均为作者远游、慎思所得。全书共集结文章100篇,共分为五大板块:信步海外、遥望对岸、寂寞司法、走向宽容、思者无疆。作者博学广识,通过一篇篇美文,带读者领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牛津等海外著名高校法学院风情,令人无限向往。本书既思考如民族与世界、本土与外来的大问题,也关注诉讼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作者以沉稳的笔调,表达了在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上的立场:比较法研究方面,作者认为比较法的前提是要相互开放,学术上切忌带上意识形态的阴影;关于死刑的存废的争论,作者是一个死刑废除论者;对于刑罚适用问题,作者也力主轻缓化;对于刑事审判法庭座位设置,提出了让被告人与律师同座;刑事审判法庭上允许被告人与家属做交流,等等。作者还以其审慎地思考,理性而温和地表达了本书的关切:法律应与诗书通——诗书为人文关怀反应的载体,法律与诗书通,也就是时刻铭记法律应当具有人文关怀。 本书主要是其海外司法考察的随笔,涉猎面宽泛,可读性强,且本书还是法律文化类读物,其中不少篇目反映一个法律人的生命追求,也可为法律学子励志读物。目录附后。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