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韵书史·金元卷
《汉语韵书史》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金元卷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章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一节 荊璞《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二节 韩道昭及《改并五音集韵》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查看完整
金元卷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章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一节 荊璞《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二节 韩道昭及《改并五音集韵》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查看完整
甯忌浮,吉林省辉南县人。196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1963年去南开大学进修。1978年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会长。北音学三大家之一。著有《中原音韵表稿》《校订五音集韵》《及相关韵书》《洪武正韵研究》《汉语韵书史•明代卷》。
汉语韵书,从三国魏(220—265)李登《声类》算起,至民国年间的《中华新韵》(1941),有一千七百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韵书与语音学、词汇学、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等学科关系密切。金元时期,等韵学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一批等韵图和等韵学论著。如韩孝彦的《切韵澄鉴图》、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等韵学提升了韵书编纂的科学水平。
《汉语韵书史》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金元卷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章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一节 荊璞《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二节 韩道昭及《改并五音集韵》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第三节 韵部、韵类的改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四节《五音集韵》与等韵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五节 增添韵字及小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六节 《五音集韵》小韵、韵字、反切统计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第七节 《五音集韵》的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八节 《五音集韵》所反映的语音演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第二章 王文郁《新刊韵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一节 《新刊韵略》的小韵、韵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二节 《新刊韵略》与《广韵》————————————————— 40
第三节《新刊韵略》的韵藻————————————————————43
第四节 平水王文郁《新刊韵略》与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44
第五节 南北《礼部韵略》——————————————————— 52
第六节 《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注》与《礼部韵略》_________________ 53
第七节 《新刊韵略 》与明清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附 张天锡《草书韵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第三章 《蒙古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编纂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第二节 《蒙古字韵》与韵图《七音韵》———————————— 63
第三节 《蒙古字韵》与《新刊韵略》————————————-— 65
第四节 舌面音[tɕ] 、[tɕʻ] 、[ ɕ] 、[ʑ]的产生———————— 76
第五节 全浊声母开始清化—————————————————— 83
第六节 舌根鼻音 [ŋ] 脱落—————————————————-—92
第七节 韵类的分倂————————————————————— 96
第八节 声调的演化————————————————————— 97
第九节 尚不能解释的小韵非常规排列————————————— 101
第十节 《蒙古字韵》的韵类、韵母、声母——————---———— 102
尾声 《蒙古字韵》的成书过程试探—————————————— 107
结束语——————————————————————————— 108
第四章 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110
第一节 《古今韵会》与《古今韵会举要》———————————— 110
第二节《韵会》的蓝本及韵字来源————————————————111
第三节 《古今韵会举要》与《礼部韵略》———————————— 119
第四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七音清浊”———————————— 120
第五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字母韵”———————————— 122
第六节 “字母韵”不等于韵母———————————————— 123
第七节 《古今韵会举要》与《蒙古字韵》的声母、韵母差异——— 124
第八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 126
第九节 韵部及入声字归属————————————————— 129
第十节 《古今韵会举要》声母、韵母表———————————— 130
第十一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注释—————————————— 133
第十二节《古今韵会举要》与字书——————————---——- 140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
附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
一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韵图《七音韵》__________ 144
二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礼部韵略》______________ 146
三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古今韵会举要》_________- 146
四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蒙古字韵》_____________ 14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
第五章 周德清《中原音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 、
第一节 周德清及《中原音韵》版本、《中原音韵》研究概况_____ 150
第二节 《中原音韵》的编纂体例——与《蒙古字韵》比较______ 153
第三节 关于《正语作词起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
第四节 《中原音韵》与元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
第五节 《中原音韵》与《蒙古字韵》——《中原音韵》的韵部、韵母___ 168
第六节 《中原音韵》的声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
第七节 《中原音韵》的声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
第八节 《中原音韵》与《广韵》——《中原音韵》的韵字________ 187
第九节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韵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
第十节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异读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
附 《中原音韵》修订本——《中州乐府音韵类编》_________________ 201
一、三分平声,创立“阴阳”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
二、在“收入各韵平上去字下”的“外来”字下注“收”________205
三、删节、增补韵字及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
四、改动韵字的声韵位置,改换韵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
第六章 以韵隶事韵书 —《韵府群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第一节 关于阴氏父子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
第二节《韵府群玉》与《新刊韵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第三节 《韵府群玉》与《古今韵会举要》《礼部韵略》___________217
第四节 《韵府群玉》与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
第五节 《韵府群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
第七章 韵书与韵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
第一节 《澄鉴图》与《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
第二节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
第三节 《五音集韵》与《四声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
第四节 韵圗《七音韵》考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
第五节 韵图《七音韵》构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
第八章 韵书与字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0
第一节 第一部用笔画数排字的字典——《类玉篇海》__________270
第二节 邢凖《絫音引证经籍玉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
第三节 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
第四节 按音序排字的篆书字典——杨桓《书学正韵》_________ 27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
金元卷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0
一、金元韵书的历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二、金元以前的韵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三、金代学者改良、改并《切韵》系韵书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四、 韵书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五、近代汉语韵书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
六、金元韵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
七、金元韵书的传承及韵书与韵图、与字书的关系图示_________282
附録 历史年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3
后记
^ 收 起
金元卷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章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一节 荊璞《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二节 韩道昭及《改并五音集韵》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第三节 韵部、韵类的改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四节《五音集韵》与等韵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五节 增添韵字及小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六节 《五音集韵》小韵、韵字、反切统计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第七节 《五音集韵》的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八节 《五音集韵》所反映的语音演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第二章 王文郁《新刊韵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一节 《新刊韵略》的小韵、韵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二节 《新刊韵略》与《广韵》————————————————— 40
第三节《新刊韵略》的韵藻————————————————————43
第四节 平水王文郁《新刊韵略》与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44
第五节 南北《礼部韵略》——————————————————— 52
第六节 《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注》与《礼部韵略》_________________ 53
第七节 《新刊韵略 》与明清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附 张天锡《草书韵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第三章 《蒙古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编纂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第二节 《蒙古字韵》与韵图《七音韵》———————————— 63
第三节 《蒙古字韵》与《新刊韵略》————————————-— 65
第四节 舌面音[tɕ] 、[tɕʻ] 、[ ɕ] 、[ʑ]的产生———————— 76
第五节 全浊声母开始清化—————————————————— 83
第六节 舌根鼻音 [ŋ] 脱落—————————————————-—92
第七节 韵类的分倂————————————————————— 96
第八节 声调的演化————————————————————— 97
第九节 尚不能解释的小韵非常规排列————————————— 101
第十节 《蒙古字韵》的韵类、韵母、声母——————---———— 102
尾声 《蒙古字韵》的成书过程试探—————————————— 107
结束语——————————————————————————— 108
第四章 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110
第一节 《古今韵会》与《古今韵会举要》———————————— 110
第二节《韵会》的蓝本及韵字来源————————————————111
第三节 《古今韵会举要》与《礼部韵略》———————————— 119
第四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七音清浊”———————————— 120
第五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字母韵”———————————— 122
第六节 “字母韵”不等于韵母———————————————— 123
第七节 《古今韵会举要》与《蒙古字韵》的声母、韵母差异——— 124
第八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 126
第九节 韵部及入声字归属————————————————— 129
第十节 《古今韵会举要》声母、韵母表———————————— 130
第十一节 《古今韵会举要》的注释—————————————— 133
第十二节《古今韵会举要》与字书——————————---——- 140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
附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
一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韵图《七音韵》__________ 144
二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礼部韵略》______________ 146
三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古今韵会举要》_________- 146
四 《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与《蒙古字韵》_____________ 14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
第五章 周德清《中原音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 、
第一节 周德清及《中原音韵》版本、《中原音韵》研究概况_____ 150
第二节 《中原音韵》的编纂体例——与《蒙古字韵》比较______ 153
第三节 关于《正语作词起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
第四节 《中原音韵》与元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
第五节 《中原音韵》与《蒙古字韵》——《中原音韵》的韵部、韵母___ 168
第六节 《中原音韵》的声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
第七节 《中原音韵》的声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
第八节 《中原音韵》与《广韵》——《中原音韵》的韵字________ 187
第九节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韵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
第十节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异读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
附 《中原音韵》修订本——《中州乐府音韵类编》_________________ 201
一、三分平声,创立“阴阳”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
二、在“收入各韵平上去字下”的“外来”字下注“收”________205
三、删节、增补韵字及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
四、改动韵字的声韵位置,改换韵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
第六章 以韵隶事韵书 —《韵府群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第一节 关于阴氏父子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
第二节《韵府群玉》与《新刊韵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第三节 《韵府群玉》与《古今韵会举要》《礼部韵略》___________217
第四节 《韵府群玉》与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
第五节 《韵府群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
第七章 韵书与韵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
第一节 《澄鉴图》与《五音集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
第二节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
第三节 《五音集韵》与《四声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
第四节 韵圗《七音韵》考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
第五节 韵图《七音韵》构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
第八章 韵书与字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0
第一节 第一部用笔画数排字的字典——《类玉篇海》__________270
第二节 邢凖《絫音引证经籍玉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
第三节 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
第四节 按音序排字的篆书字典——杨桓《书学正韵》_________ 276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
金元卷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0
一、金元韵书的历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二、金元以前的韵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三、金代学者改良、改并《切韵》系韵书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四、 韵书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0
五、近代汉语韵书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
六、金元韵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
七、金元韵书的传承及韵书与韵图、与字书的关系图示_________282
附録 历史年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3
后记
^ 收 起
甯忌浮,吉林省辉南县人。196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1963年去南开大学进修。1978年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会长。北音学三大家之一。著有《中原音韵表稿》《校订五音集韵》《及相关韵书》《洪武正韵研究》《汉语韵书史•明代卷》。
汉语韵书,从三国魏(220—265)李登《声类》算起,至民国年间的《中华新韵》(1941),有一千七百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韵书与语音学、词汇学、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等学科关系密切。金元时期,等韵学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一批等韵图和等韵学论著。如韩孝彦的《切韵澄鉴图》、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等韵学提升了韵书编纂的科学水平。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