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法(全2册)

上卷
绪 论
第一节 版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
第二节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与版权法的产生
第三节 复制、传播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版权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版权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中国古代是否保护过真正的“版权主体”
第二节 版权人与作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版权主体
第三节 法人能否是精神权利主体
第四节 版权的客体、载体与权利
第五节 版权保护什么——形式还是内容
第六节 邻接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七节 工业版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版权的获得
第一节 依法自动产生
第二节 版权公约与作品获得版权的条件
第三节 “固定要求”与版权的获得
第四节 作品(或产品)上加注标记与版权获得
第五节 不同性质的各种版权登记制度
第三章 作品享有版权的认定与侵权认定
第一节从受保护客体分析
第二节从作者的精神权利内容分析
第三节从版权的经济权利内容分析
第四章 侵权纠纷与版权诉讼
第一节 侵犯版权的行为综述
第二节 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第三节 我国法律中侵权责任的归类
第四节 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 版权诉讼中的辩护依据
第六节 版权诉讼中的被告及原告须知
第五章 版权的归属与转让
第一节 作者精神权利的归属与转移
第二节 版权的归属
第三节 版权的转让
第四节 版权的使用许可
第五节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
第六节 版权公约为强制许可提供的优惠
第七节 版权合同与合同法
下卷
第二编 版权国际公约
第六章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第一节 缔约背景及现状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的三项基本原则
第三节 伯尔尼公约的其他内容
第四节 伯尔尼公约的发展趋向
第七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其他版权公约
第一节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罗马公约》
第二节 《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
第三节 《印刷字体的保护及其国际保存维也纳协定》
第四节 布鲁塞尔卫星公约
第五节 《视听作品国际登记日内瓦条约》
第六节 《避免对版权使用费收入重复征税多边公约》
第七节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
第八章 《世界版权公约》
第九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一节 缔结背景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协议中与版权有关的规定
第四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最后条款
第三编 版权案例与评析
第十章 认定为“不构成侵犯版权”的案例
第十一章 认定与排除“合理使用”的案例
第十二章 确认侵权的案例
第十三章 与其他权利相交叉的版权案例
第十四章 国际版权纠纷的案例
第十五章 其他案例
第四编 版权法名词术语的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
一 编纂的缘起
二 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
索 引
后 记
案例目录
1.为课堂教学目的而复制“摘编本”(澳大利亚,1995年)
2.传记文学描写相同人物(中国,1992年)
3.计算机程序的功能及组织、顺序、结构等相近(美国,1986年,1992年)
4.原封照搬他人软件上的菜单,是否构成侵犯版权(美国,1996年)
5.电影剧本的情节相似,是否必然构成侵权(澳大利亚,1987年)
6.两部词、曲均相近的音乐作品(英国,1987年)
7.纳税申报表汇编是否享有版权(澳大利亚,1985年)
8.债券收兑情况汇编是否享有版权(美国,1986年)
9.表演者为自己设计的脸谱新式样被他人(非直接)翻拍后使用(英国,1983年)
10.吸收他人建筑图中体现的创作思想(澳大利亚,1988年)
11.民歌“西部之家”的唱片是否享有版权(英国,1960年)
12.为教学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中国,1992年)
13.非营利组织以录像带形式大量复制享有版权的电视作品为教学使用(美国,1983年)
14.为评论目的而刊登他人的摄影作品(美国,1986年)
15.未经许可从他人尚未发表的回忆录中引用1/20篇幅(美国,1985年)
16.在接收无线电广播的“盲区”重播音乐作品(联邦德国,1980年)
17.词典的词条排列相异而释义相同(中国,1985年)
18.《巴顿传记》与“巴顿生平”电影剧本(美国,1944年)
19.小说《安徒生》与《安徒生传记》(美国,1950年)
20.《命运之矛》与在先历史著作(英国,1980年)
21.仅为本企业职工表演音乐作品(英国,1943年)
22.在旅店的酒吧间表演录制品中固定的音乐作品(新西兰,1979年;日本,1988年)
23.从他人电影作品中取个别静止镜头在杂志与广告画上使用(英国,1981年)
24.在复制品上既标明了作者身份,又未修改原作(意大利,1986年)
25.为杂志封面的创作,杂志社是否有权在其他场合使用(英国,1987年)
26.为什么街头灯座造型不能作为艺术品受到版权保护(美国,1978年)
27.仿制他人塑料飞盘产品(新西兰,1982年)
28.以不同表演者演唱(奏)在先录制品中相同的乐曲(澳大利亚,1987年)
29.饲料制作机设计图应享有何种专有权(印度,1986年)
30.依版权法负赔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同时,是否还可能依一般刑法再负刑事责任(希腊,1983年)
31.依照他人产品复制他人的仅有实用功能的设计(新西兰,1984年)
32.部分复制他人享有专利的外观设计而搞出一项新设计,能否享有版权(新西兰,1986年)
33.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享有版权的商标标识图案(澳大利亚,1986年)
34.被摄像人可以就自己的照片享有哪些权利(奥地利,1982年)
35.非作品表演者可否阻止他人录制自己的表演活动(美国,1977年)
36.在并非版权人的指定国销售已经投放市场的图书(澳大利亚,1978年)
37.图书脱销后,未经权利人许可而进口(美国,1986年)
38.被许可人向版权人所在国销售复制品(美国,1986年)
39.按国外法定许可证制作并按照与版权人的协议进口录音制品(瑞典,1975年)
40.两个非版权公约成员国的贸易侵犯第三国版权(印度,1984年)
41.复制外国人未依本国法登记的作品(美国,1965年)
42.苏联小说于1972年前,在西欧国家是否享有翻译权(英国,1972年)
43.英国法院应美国法院的调查委托而发出的取证令是否有效(英国,1984年)
44.依一国法应收版税(使用费)而依另一国法不应收时,如何处理(欧洲共同体法院,1987年)
45.法国设计师许可意大利制造商制作的家具,被人在联邦德国复制(联邦德国,1986年)
46.波利尼西亚作者在法国(非首次)发表的作品,能否在联邦德国获得版权(联邦德国,1986年)
47.版权人行使禁权是否违反地区性公约(欧洲共同体法院,1981年)
48.广播节目时间表版权纠纷(中国,1994年)
49.同一导演可否同时享有版权与表演者权(联邦德国,1983年)
50.录音制品“出版”的含义是什么(联邦德国,1981年)
51.以同一模特再制相似作品的版权纠纷(美国,1914年)
52.狄更斯手稿继承人与版权继承人的版权纠纷(英国,1935年)
53.转播已播出的节目(瑞士,1981年)
54.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创作的淫秽作品(加拿大,1987年)
55.现行法实施之前创作的作品的版权纠纷(香港地区,1988年)
56.电影音乐作品中的侵权赔偿数额怎样计算(联邦德国,1986年)
57.一起涉台侵权案的赔偿计算(中国,1992年)
58.中国首起侵犯软件版权案的赔偿计算(中国,1993年)
59.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行他人的计算机翻译程序,(日本,1987年)
60.开发程序的委托人可否要求获得源程序(英国,1987年)
绪 论
第一节 版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
第二节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与版权法的产生
第三节 复制、传播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版权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版权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中国古代是否保护过真正的“版权主体”
第二节 版权人与作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版权主体
第三节 法人能否是精神权利主体
第四节 版权的客体、载体与权利
第五节 版权保护什么——形式还是内容
第六节 邻接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七节 工业版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版权的获得
第一节 依法自动产生
第二节 版权公约与作品获得版权的条件
第三节 “固定要求”与版权的获得
第四节 作品(或产品)上加注标记与版权获得
第五节 不同性质的各种版权登记制度
第三章 作品享有版权的认定与侵权认定
第一节从受保护客体分析
第二节从作者的精神权利内容分析
第三节从版权的经济权利内容分析
第四章 侵权纠纷与版权诉讼
第一节 侵犯版权的行为综述
第二节 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第三节 我国法律中侵权责任的归类
第四节 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 版权诉讼中的辩护依据
第六节 版权诉讼中的被告及原告须知
第五章 版权的归属与转让
第一节 作者精神权利的归属与转移
第二节 版权的归属
第三节 版权的转让
第四节 版权的使用许可
第五节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
第六节 版权公约为强制许可提供的优惠
第七节 版权合同与合同法
下卷
第二编 版权国际公约
第六章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第一节 缔约背景及现状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的三项基本原则
第三节 伯尔尼公约的其他内容
第四节 伯尔尼公约的发展趋向
第七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其他版权公约
第一节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罗马公约》
第二节 《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
第三节 《印刷字体的保护及其国际保存维也纳协定》
第四节 布鲁塞尔卫星公约
第五节 《视听作品国际登记日内瓦条约》
第六节 《避免对版权使用费收入重复征税多边公约》
第七节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
第八章 《世界版权公约》
第九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一节 缔结背景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协议中与版权有关的规定
第四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最后条款
第三编 版权案例与评析
第十章 认定为“不构成侵犯版权”的案例
第十一章 认定与排除“合理使用”的案例
第十二章 确认侵权的案例
第十三章 与其他权利相交叉的版权案例
第十四章 国际版权纠纷的案例
第十五章 其他案例
第四编 版权法名词术语的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
一 编纂的缘起
二 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
索 引
后 记
案例目录
1.为课堂教学目的而复制“摘编本”(澳大利亚,1995年)
2.传记文学描写相同人物(中国,1992年)
3.计算机程序的功能及组织、顺序、结构等相近(美国,1986年,1992年)
4.原封照搬他人软件上的菜单,是否构成侵犯版权(美国,1996年)
5.电影剧本的情节相似,是否必然构成侵权(澳大利亚,1987年)
6.两部词、曲均相近的音乐作品(英国,1987年)
7.纳税申报表汇编是否享有版权(澳大利亚,1985年)
8.债券收兑情况汇编是否享有版权(美国,1986年)
9.表演者为自己设计的脸谱新式样被他人(非直接)翻拍后使用(英国,1983年)
10.吸收他人建筑图中体现的创作思想(澳大利亚,1988年)
11.民歌“西部之家”的唱片是否享有版权(英国,1960年)
12.为教学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中国,1992年)
13.非营利组织以录像带形式大量复制享有版权的电视作品为教学使用(美国,1983年)
14.为评论目的而刊登他人的摄影作品(美国,1986年)
15.未经许可从他人尚未发表的回忆录中引用1/20篇幅(美国,1985年)
16.在接收无线电广播的“盲区”重播音乐作品(联邦德国,1980年)
17.词典的词条排列相异而释义相同(中国,1985年)
18.《巴顿传记》与“巴顿生平”电影剧本(美国,1944年)
19.小说《安徒生》与《安徒生传记》(美国,1950年)
20.《命运之矛》与在先历史著作(英国,1980年)
21.仅为本企业职工表演音乐作品(英国,1943年)
22.在旅店的酒吧间表演录制品中固定的音乐作品(新西兰,1979年;日本,1988年)
23.从他人电影作品中取个别静止镜头在杂志与广告画上使用(英国,1981年)
24.在复制品上既标明了作者身份,又未修改原作(意大利,1986年)
25.为杂志封面的创作,杂志社是否有权在其他场合使用(英国,1987年)
26.为什么街头灯座造型不能作为艺术品受到版权保护(美国,1978年)
27.仿制他人塑料飞盘产品(新西兰,1982年)
28.以不同表演者演唱(奏)在先录制品中相同的乐曲(澳大利亚,1987年)
29.饲料制作机设计图应享有何种专有权(印度,1986年)
30.依版权法负赔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同时,是否还可能依一般刑法再负刑事责任(希腊,1983年)
31.依照他人产品复制他人的仅有实用功能的设计(新西兰,1984年)
32.部分复制他人享有专利的外观设计而搞出一项新设计,能否享有版权(新西兰,1986年)
33.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享有版权的商标标识图案(澳大利亚,1986年)
34.被摄像人可以就自己的照片享有哪些权利(奥地利,1982年)
35.非作品表演者可否阻止他人录制自己的表演活动(美国,1977年)
36.在并非版权人的指定国销售已经投放市场的图书(澳大利亚,1978年)
37.图书脱销后,未经权利人许可而进口(美国,1986年)
38.被许可人向版权人所在国销售复制品(美国,1986年)
39.按国外法定许可证制作并按照与版权人的协议进口录音制品(瑞典,1975年)
40.两个非版权公约成员国的贸易侵犯第三国版权(印度,1984年)
41.复制外国人未依本国法登记的作品(美国,1965年)
42.苏联小说于1972年前,在西欧国家是否享有翻译权(英国,1972年)
43.英国法院应美国法院的调查委托而发出的取证令是否有效(英国,1984年)
44.依一国法应收版税(使用费)而依另一国法不应收时,如何处理(欧洲共同体法院,1987年)
45.法国设计师许可意大利制造商制作的家具,被人在联邦德国复制(联邦德国,1986年)
46.波利尼西亚作者在法国(非首次)发表的作品,能否在联邦德国获得版权(联邦德国,1986年)
47.版权人行使禁权是否违反地区性公约(欧洲共同体法院,1981年)
48.广播节目时间表版权纠纷(中国,1994年)
49.同一导演可否同时享有版权与表演者权(联邦德国,1983年)
50.录音制品“出版”的含义是什么(联邦德国,1981年)
51.以同一模特再制相似作品的版权纠纷(美国,1914年)
52.狄更斯手稿继承人与版权继承人的版权纠纷(英国,1935年)
53.转播已播出的节目(瑞士,1981年)
54.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创作的淫秽作品(加拿大,1987年)
55.现行法实施之前创作的作品的版权纠纷(香港地区,1988年)
56.电影音乐作品中的侵权赔偿数额怎样计算(联邦德国,1986年)
57.一起涉台侵权案的赔偿计算(中国,1992年)
58.中国首起侵犯软件版权案的赔偿计算(中国,1993年)
59.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行他人的计算机翻译程序,(日本,1987年)
60.开发程序的委托人可否要求获得源程序(英国,1987年)
郑成思(1944~2006),男,1944年12月出生于昆明,著名法学教授。1967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79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1981至1983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8年被国际版权学会(INTERGU)聘为顾问。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英国牛津《欧洲知识产权》杂志聘为编委,被伦敦《世界版权》杂志聘为国际编委,被《中国法学》等杂志聘为编委。同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1992年被香港学术评审局列为专家组成员。1993年被中国版权研究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同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学位委员会委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高级职称评委委员,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该组织仲裁中心仲裁员。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1995年被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协会推选为执行委员,是执行委员会中的亚洲国家委员,1997年联选联任。当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我国版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起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各次修订。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知名人士”。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合称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南吴北郑”。2006年9月1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版权法》旁征博引,洞见迭出。与枯燥的理论著作绝然不同,《版权法(套装共2册)》在详细论述了各国先进版权制度的同时,叙述评析了大量具体生动的判例,还不时出现妙趣横生的比喻、翔实丰富的史料。《版权法》一经问世,就受到法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众多版权学者和实践者的必备书。其诸多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在启发着版权界的进一步研究与争论,而另一些已经转化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成为知识产权发展史的见证。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