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作者:林继富著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4
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定价:120.00 元
ISBN-13:9787020114207
ISBN-10:7020114202
去豆瓣看看 绪论一、汉藏文化关系历史钩沉二、藏族民间故事传统研究三、藏族民间故事中的“灵魂”母题四、汉藏“山”“水”叙事的同源异趣五、史诗吟唱中的汉藏关系六、汉藏认同的关羽故事七、汉藏文化交流的动力八、汉藏文化走廊的多元互动第一章汉族、藏族“龙女报恩”型故事一、中国“龙女报恩”故事二、汉族“龙女报恩”故事三、藏族“龙女报恩”故事四、汉族、藏族“龙女报恩”故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五、“龙女报恩”故事的流变第二章汉族、藏族“蛇郎”型故事一、中国“蛇郎”故事二、汉族“蛇郎”故事形态三、藏族“蛇郎”故事形态四、汉族、藏族“蛇郎”故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第三章汉族、藏族“青蛙丈夫”型故事一、中国“青蛙丈夫”故事二、汉族、藏族 “青蛙丈夫”故事的共同性三、汉族、藏族 “青蛙丈夫”故事的差异性四、“青蛙丈夫”故事产生的动力机制第四章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一、“灰姑娘”故事的传承二、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文化品格四、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生活魅力第五章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一、中国“无手少女”型故事二、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共同性四、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差异性第六章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一、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二、汉族“天鹅处女”型故事三、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四、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五、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源流第七章汉族、藏族“百鸟衣”型故事一、中国“百鸟衣”故事二、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情节单元三、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的共同性四、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的差异性五、汉族、藏族“百鸟衣”型故事的缘起第八章汉族、藏族“三个橘仙”型故事一、“三个橘仙”型故事的基本形态二、“三个橘仙”型故事的“变形”母题三、汉族、藏族“三个橘仙”型故事共同性与差异性第九章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一、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二、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中的“角色”三、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中的“变形”四、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讲述人”第十章汉族、藏族“求无名”型故事一、中国“求无名”型故事二、汉族“求无名”型故事三、藏族“求无名”型故事四、汉族、藏族“求无名”型故事的相似性五、汉族、藏族“求无名”型故事的差异性第十一章汉族、藏族“梦先生”型故事一、中国“梦先生”型故事二、汉族、藏族“梦先生”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梦先生”型故事的差异性四、汉族、藏族“梦先生”型故事的交融第十二章汉族、藏族“问三不问四”型故事一、“问三不问四”型故事的流传二、汉族、藏族“问三不问四”型故事的流传三、汉族、藏族“问三不问四”型故事母题四、汉族、藏族“问三不问四”型故事的真谛第十三章汉族、藏族“宝石戒指”型故事一、“宝石戒指”故事的流传二、汉族、藏族“宝石戒指”故事类型三、汉族、藏族“宝石戒指”型故事母题四、汉族、藏族“宝石戒指”型故事的文化内涵第十四章汉族、藏族“木鸟”型故事一、藏族“木鸟”型故事二、汉族“木鸟”型故事三、汉族、藏族“木鸟”型故事相同性和差异性第十五章汉族、藏族“猴子的心忘在家”型故事一、“猴子的心忘在家”型故事的流传二、“猴子的心忘在家”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猴子的心忘在家”型故事的共同性四、汉族、藏族“猴子的心忘在家”型故事的差异性五、汉族、藏族“猴子的心忘在家”的佛教叙事传统第十六章汉族、藏族“乌鸦背青蛙”型故事一、汉族、藏族“乌鸦背青蛙”型故事二、“乌鸦背青蛙”型故事源流三、“乌鸦背青蛙”型故事接受的可能性四、汉族、藏族“乌鸦背青蛙”型故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第十七章汉族、藏族“小鸡崽报仇”型故事一、中国“小鸡崽报仇”型故事二、汉族、藏族“小鸡崽报仇”型故事三、汉族、藏族“小鸡崽报仇”型故事的共同性四、汉族、藏族“小鸡崽报仇”型故事的差异性第十八章汉族、藏族“猫狗结怨”型故事一、中国“猫狗结怨”型故事二、汉族、藏族“猫狗结怨”型故事三、汉族、藏族“猫狗结怨”型故事母题四、汉族、藏族“猫狗结怨”型故事的差异性第十九章汉族、藏族“老鼠报恩”型故事一、老鼠故事的多样性二、汉族、藏族“老鼠报恩”型故事三、汉族、藏族“老鼠报恩”型故事的共同性四、汉族、藏族“老鼠报恩”型故事的差异性第二十章汉族、藏族“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一、中国“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二、汉族、藏族“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的相似性四、汉族、藏族“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的差异性五、汉族、藏族“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型故事的渊源第二十一章汉族、藏族“人心不足蛇吞象”型故事一、“蛇吞象”母题产生与发展二、汉族、藏族“人心不足蛇吞象”型故事三、汉族、藏族“人心不足蛇吞象”型故事共同性与差异性四、藏族“三眼鱼”型故事源流第二十二章汉族、藏族“中山狼”型故事一、“中山狼”型故事流传的基本状貌二、汉族、藏族“中山狼”型故事三、汉族、藏族“中山狼”型故事形态四、汉族、藏族“中山狼”型故事的差异性五、“中山狼”型故事源流第二十三章汉族、藏族“怕漏”型故事一、中国“怕漏”型故事二、汉族、藏族“怕漏”型故事“角色”三、汉族、藏族“怕漏”型故事的文化内涵四、“怕漏”型故事的传承第二十四章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一、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二、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的叙事传统三、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的相同性四、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的差异性五、汉族、藏族“超凡的好汉弟兄”型故事的交融性第二十五章汉族、藏族“两朋友”型故事一、中国“两朋友”型故事二、汉族、藏族“两朋友”型故事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三、汉族、藏族“两朋友”型故事的艺术魅力四、汉族、藏族“两朋友”型故事的文化内涵第二十六章汉族、藏族“兄弟纠葛”型故事一、汉族、藏族“兄弟纠葛”型故事流传二、汉族、藏族“兄弟纠葛”型“狗耕田”故事变体问题三、汉族、藏族“兄弟纠葛”型故事差异性四、藏族“兄弟纠葛”型故事接受的多元性第二十七章汉族、藏族“二母争子”型故事一、中国“二母争子”型故事的流传二、汉族、藏族“二母争子”型故事的共同性三、汉族、藏族“二母争子”型故事的差异性四、“二母争子”型故事源流结语一、民间叙事潜隐的民族关系二、民间叙事共同体的意义三、民间叙事中的文化“精英”四、民间叙事交流的空间力量五、“文化走廊”中的民间叙事选择六、民间叙事传统的共享性七、从故事类型到叙事传统八、跨文化交流中的民间叙事附录附录一跨语系比较的尝试附录二类型索引中的藏族民间故事类型附录三西藏民间故事讲述人情况表参考文献后记
林继富,汉族,法学(民俗学)博士,曾任教于西藏农牧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负责人,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7项,教育部、文化部以及财政部等各级各类课题共2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主编“中国民间游戏总汇”、“中国民间故事讲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等多套民俗学、民间文学丛书。荣获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民间叙事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是林继富教授多年的研究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总结,该书立意宏阔,从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看民间叙事,或者说,通过民间叙事理出藏族文化发展历史的影像。这种对于文化史的整体把握就使得许多具体研究题目获得了历史性的意义,不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把藏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做了梳理。该书将民间故事作为讨论汉藏文化关系的视角,也是讨论的对象,并且落笔在汉族、藏族民间叙事传统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上,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具体而微,表现出独到的创见性。应该说这部书是集汉族、藏族民间故事研究之大成,在一定程度上把藏族故事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初当代学者关于汉族、藏族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典型缩影。他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不把故事研究当做是自我目的,而看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的一部分、心灵史的一部分、社会史的一部分,同时,还将民间故事看成是汉藏民族情感交流、文化交流的结晶体现,这是有独到见地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