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暗中诞生的国共两党
孙中山奋斗在逆境中
来自莫斯科的关注
“南陈北李”的约定
红船启航
二、国共合作的酝酿
马林对国共合作的设想
列宁关心国共合作
达林联系两党领袖
中共选择党外合作
三、“党内合作”的争论
国共应对陈炯明叛乱
马林取得“尚方宝剑”
中共领导人的抗争与服从
共产国际正式决议
四、国共两党艰难抉择
越飞的三重外交
苏俄锁定孙中山
初尝失败之痛
伸出合作之手
五、铺平合作之路
领袖间的攻与防
鲍罗廷改变孙中山
“联共”之难
合作正式形成
六、抵制排共浪潮
陈独秀希望真诚合作
检举共产党风潮
国共代表间的舌战
孙中山坚持合作
陈独秀控告鲍罗廷
七、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军校的动力
“这是革命的黄埔”
艰难起步
活跃的共产党人
八、携手固根基
镇压反动商团
东征陈炯明
平定杨、刘叛乱
南征邓本殷
九、掀起大革命高潮
孙中山北上
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十、国民党二大
戴季陶主义
孙文主义学会
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二大
十一、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是怎样一个人?
中山舰事件
布勃诺夫的退让
质疑“反击”说
十二、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的“整军肃党”
鲍罗廷的妥协
陈独秀言不由衷
十三、合力北伐
决策北伐的是是非非
攻取湖南
攻克武昌
进军江西
横扫东南
冯玉祥的配合
十四、翻天覆地的革命
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十五、四一二反共政变
中共中央12月会议
迎汪复职
迁都之争
南昌与武汉的“攻防战”
血腥四一二
十六、武汉在风雨中飘摇
二次北伐
战略退却
夏斗寅叛乱
马日事变
十七、危机在加深
负效应在发酵
限制工农运动
“礼送”共产党人
十八、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无法执行的“紧急指示”
郑州会议
徐州会议
寻找良策
汪精卫分共
结语
“赢”与“输”的变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