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论
篇
德国浪漫派的渊源与流变
章
德国浪漫派的渊源
第二章
一些作家的流派归属问题
第三章
早期浪漫派(1790 — 1802)
一、
早期浪漫派的产生
二、
《雅典娜神殿》
三、
早期浪漫派的特点
四、
历史功绩
五、
耶拿浪漫派的解体
第四章
中期浪漫派( 1803 — 1815)
一、
时代背景
二、
中期浪漫派的特点
三、
海德堡浪漫派(1805 — 1808)
四、
德累斯顿:中期浪漫派的另一个活动地盘
(1806 — 1809)
五、
柏林(中期)浪漫派(1809/1810 — 1815)
六、
维也纳浪漫派(1808 — 1815)
第五章
晚期浪漫派(1815 — 1850)
一、
历史背景
二、
天主教浪漫派之一: 弗 · 施莱格尔和维也纳后期浪漫派(1818 —
1829)
三、
天主教浪漫派之二: 格雷斯、艾兴多夫和布伦塔诺(1776 — 1842)
四、
施瓦本浪漫派(1807 — 1850)
五、
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过渡
第二篇
独特的文艺理论
章
德国浪漫派文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
从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转向中世纪和中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
二、
鼓吹文艺同宗教的融合
三、
偏爱晦涩文字,向往神秘主义
第二章
美学革命和文学纲领
一、
浪漫派的美学革命
二、
浪漫派的文学纲领
第三章
断片:德国浪漫派文艺理论的独特形式
一、
断片: 浪漫派的重要理论形式
二、
浪漫派偏爱断片的缘由
三、
断片的传统与样板
四、
艺术风格与特色
第四章
反讽:浪漫派美学的核心概念
一、
浪漫派反讽的来龙去脉
二、
弗 · 施莱格尔式的浪漫派反讽
三、
浪漫派反讽的接受
第五章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艺术
一、
弗 · 施莱格尔文艺批评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
弗 · 施莱格尔的文艺批评理念
第六章
长篇小说: 浪漫文学之核心
一、
长篇小说在传统的标准美学中的地位
二、
浪漫派的长篇小说理念
三、
歌德的《威廉 · 迈斯特》和德国浪漫派
四、
《卢琴德》: 弗 · 施莱格尔小说理论的实验基地
第七章
志异小说和中篇小说
一、
志异小说
二、
志异小说大家: 克莱斯特
三、
中篇小说
第三篇
热点难点问题
章
启蒙运动与德国浪漫派
一、
“对立论”的来龙去脉
二、
“对立论”难以自圆其说
三、
浪漫派:启蒙运动精神的继承发扬者
四、
基本看法
第二章
弗 · 施莱格尔的莱辛评论
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与德国早期浪漫派
第四章
魏玛古典文学与德国浪漫派
一、
时代名称问题
二、
席勒与早期浪漫派
三、
歌德与早期浪漫派
四、
美学上的对比
第五章
海涅与德国浪漫派
一、
海涅背弃浪漫派的原因
二、
海涅与浪漫派的关系
三、
海涅对浪漫派的批判
第六章
从德国浪漫派看“积极”与“消极”
浪漫主义的划分问题
第七章
德国浪漫派与欧洲浪漫主义
一、
概述
二、
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
三、
德国浪漫派的个性特征
四、
德国浪漫文学在西方国家的接受
五、
结语
第四篇
人物研究
章
浪漫派理论家弗 · 施莱格尔
一、
家庭出身
二、
青少年时期
三、
动荡的生活,丰硕的成就
第二章
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
一、
文学史论争中的诺瓦利斯
二、
诺瓦利斯诗歌代表作:《夜颂》
三、
诺瓦利斯长篇小说:《海因里希 · 冯 · 奥夫特丁根》
第三章
怪诞小说艺术大师霍夫曼
一、
霍夫曼生平,从音乐家到小说家
二、
霍夫曼小说创作巡礼
三、
霍夫曼小说创作三原则
四、
霍夫曼小说艺术在后世作家中的反响
附
录: 其余德国浪漫派作家简介
阿尼姆,贝蒂娜
· 冯
阿尼姆,路德维希
· 阿希姆 · 冯
布伦塔诺,克莱门斯
沙米索,阿德尔伯特
· 冯
艾兴多夫,约塞夫
· 冯
富凯
格林兄弟
格雷斯
克尔纳
米勒,亚当
施莱格尔,奥古斯特
· 威廉
施莱格尔,多罗苔娅
谢林,卡罗利妮
乌兰德
瓦肯罗德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