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梅维恒(Victor H. Mair) 1943年生,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著名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还担任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任教职;精通中文、日文、藏文和梵文,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汉学界*开拓精神的学人,著述宏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附: 梅维恒的学生如此评价的学术成就:“梅维恒一直大面积撒网,他能透过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的文献,不断以他出人意表的观察来让我们感到惊奇。今天,人们总是以跨学科的名义来试图仿效世界主义,但对于那时的梅维恒而言,这并非时尚:他只是拥有难以餍足的求知与开拓的欲望。无疑的是,突破界限是我们这位导师主要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不断从地理、范畴方面追问哪里是这些边界之所在。尽管从不玩弄时髦术语,但梅维恒却一直追问着这样的现象与议题——它们都涉及到多元文化、复杂性、他异性及底层,他又能对其工作加以认真的语言分析。语言学常被认为是十九…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当代,而叙述对象还包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为主题划分篇章,而篇章总括介绍中国文学的关键要素。每篇章内容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话题包括: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
I 中文版序
III 引言
VII 序
XIII 致谢
001 导论:文人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编/基础
章 语言和文字
第二章 神话
第三章 早期中国的哲学与文学
第四章 十三经
第五章 《诗经》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说教
第六章 超自然文学
第七章 幽默
第八章 谚语
第九章 佛教文学
第十章 道教作品
第十一章 文学中的女性
第二编/诗歌
第十二章 骚、赋、骈文和相关体裁
第十三章 公元前200至公元600年的诗歌
第十四章 唐诗
第十五章 词
第十六章 宋诗
第十七章 元散曲
第十八章 元诗
第十九章 十四世纪的诗
第二十章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诗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的诗
第二十二章 十八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诗
第二十三章 清词
第二十四章 现代诗
第二十五章 诗与画
第三编/散文
第二十六章 史书的文学特征
第二十七章 早期传记
第二十八章 说明性散文
第二十九章 志怪
第三十章 游记
第三十一章 笔记
第三十二章 二十世纪散文
第四编/小说
第三十三章 唐传奇
第三十四章 话本小说
第三十五章 章回小说
第三十六章 传统白话小说:不太知名的作品
第三十七章 晚期的文言小说
第三十八章 清末民初的小说(1897—1916)
第三十九章 二十世纪的小说
第四十章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小说
下 卷
第五编/戏剧
第四十一章 传统戏剧文学
第四十二章 二十世纪的话剧
第六编/注疏、批评和解释
第四十三章 前现代散文文体的修辞
第四十四章 经学
第四十五章 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四十六章 传统的小说评注
第七编/民间及周边文学
第四十七章 乐府
第四十八章 敦煌文学
第四十九章 口头程式传统
第五十章 地区文学
第五十一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五十二章 译者的转向:现代中国语言和小说的诞生
第五十三章 朝鲜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四章 日本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五章 越南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附录
中国朝代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收 起
III 引言
VII 序
XIII 致谢
001 导论:文人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编/基础
章 语言和文字
第二章 神话
第三章 早期中国的哲学与文学
第四章 十三经
第五章 《诗经》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说教
第六章 超自然文学
第七章 幽默
第八章 谚语
第九章 佛教文学
第十章 道教作品
第十一章 文学中的女性
第二编/诗歌
第十二章 骚、赋、骈文和相关体裁
第十三章 公元前200至公元600年的诗歌
第十四章 唐诗
第十五章 词
第十六章 宋诗
第十七章 元散曲
第十八章 元诗
第十九章 十四世纪的诗
第二十章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诗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的诗
第二十二章 十八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诗
第二十三章 清词
第二十四章 现代诗
第二十五章 诗与画
第三编/散文
第二十六章 史书的文学特征
第二十七章 早期传记
第二十八章 说明性散文
第二十九章 志怪
第三十章 游记
第三十一章 笔记
第三十二章 二十世纪散文
第四编/小说
第三十三章 唐传奇
第三十四章 话本小说
第三十五章 章回小说
第三十六章 传统白话小说:不太知名的作品
第三十七章 晚期的文言小说
第三十八章 清末民初的小说(1897—1916)
第三十九章 二十世纪的小说
第四十章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小说
下 卷
第五编/戏剧
第四十一章 传统戏剧文学
第四十二章 二十世纪的话剧
第六编/注疏、批评和解释
第四十三章 前现代散文文体的修辞
第四十四章 经学
第四十五章 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四十六章 传统的小说评注
第七编/民间及周边文学
第四十七章 乐府
第四十八章 敦煌文学
第四十九章 口头程式传统
第五十章 地区文学
第五十一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五十二章 译者的转向:现代中国语言和小说的诞生
第五十三章 朝鲜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四章 日本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五章 越南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附录
中国朝代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收 起
梅维恒(Victor H. Mair) 1943年生,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著名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还担任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任教职;精通中文、日文、藏文和梵文,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汉学界*开拓精神的学人,著述宏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附: 梅维恒的学生如此评价的学术成就:“梅维恒一直大面积撒网,他能透过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的文献,不断以他出人意表的观察来让我们感到惊奇。今天,人们总是以跨学科的名义来试图仿效世界主义,但对于那时的梅维恒而言,这并非时尚:他只是拥有难以餍足的求知与开拓的欲望。无疑的是,突破界限是我们这位导师主要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不断从地理、范畴方面追问哪里是这些边界之所在。尽管从不玩弄时髦术语,但梅维恒却一直追问着这样的现象与议题——它们都涉及到多元文化、复杂性、他异性及底层,他又能对其工作加以认真的语言分析。语言学常被认为是十九世纪的遗留之物而被唾弃,而梅维恒证明了语言学的成功,因为以其探讨了二十一世纪的议题。”(Victor has always cast his nets widely, and he could routinely amaze uswith observations far afield from the Chinese text we were reading in class. Todaypeople often attempt to simulate this cosmopolitanism under the rubric ofinterdisciplinary study, but for Victor, it was quite untrendy: he simply had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pushing boundaries. Indeed,border-crossing has been our mentor's dominant mode of scholarship, a mode thathas constantly interrogated where those very borders are both geographicallyand categorically. Though never sporting fashionable jargon, Victor has alwaystaken on phenomena and issues that engage aspects of multiculturalism, hybridity,alterity, and the subaltern, while remarkably grounding his work in painstakingphilological analysis. Victor demonstrates the success of philology, oftendismissed as a nineteenth-century holdover, for investigatingtwenty-first-century concerns.)
^ 收 起
^ 收 起
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当代,而叙述对象还包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为主题划分篇章,而篇章总括介绍中国文学的关键要素。每篇章内容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话题包括: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