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
作者:陈常燊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书: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十八辑
定价:58.00 元
ISBN-10:7208137676
ISBN-13:9787208137677
去豆瓣看看 序(江怡)
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缩写
引言
0.1 语言与“哲学病”
0.2 语言的三个层面
0.3 哲学的任务
章 解释、理解与“综观式表现”
1.1 “奥古斯丁图画”批判
1.2 “苏格拉底图画”批判
1.3 “回到粗糙的地面”:批判本质主义、理想主义和超级概念
1.4 理解的考察与例示
1.5 “看”的语法与语词之梦:看见与看作
第二章 概念的家族相似及其合用性
2.1 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2.2 “看到共同之处”:样本的语言实践
2.3 概念的合用及合用度/67
第三章 规则与实践: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考察
3.1 遵守规则的悖论
3.2 从语言游戏的规则到规则的语言游戏
3.3 规则与实践:从反思平衡看“遵守规则悖论”
3.4 规则、背景与制度性事实
3.5 建构主义还是特殊主义?
3.6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
第四章 欺骗如何可能?
4.1 说谎何以成为一个哲学问题?
4.2 作为欺骗的隐藏
4.3 作为隐藏的假装和说谎
4.4 隐藏与确定性
4.5 结论
第五章 私人感知与感觉表达式的语法
5.1 维特根斯坦对理解的“心灵图画”之批判
5.2 重解“濠梁之辩”:鱼之乐与人之知
5.3 “盒子里的甲虫”
5.4 内格尔:作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的?
5.5 结论
第六章 《论确实性》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与“相对主义之谜”
6.1 本质主义之谜
6.2 维特根斯坦的四个隐喻
6.3 白痴抑或异教徒?
6.4 相对主义之谜
6.5 “太初有为”:行为方式克服相对主义
6.6 “批判性继承”
第七章 从反思平衡看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7.1 背景与问题
7.2 反思平衡:典型例示与反思维度
7.3 反思平衡的要求及其奇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陈常燊,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已出版专著《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译著《维特根斯坦》,另在《世界哲学》《哲学分析》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哲学研究并非是对我们所观察到的语言现象给出哲学说明或解释,更不是对某些哲学问题给出新的答案。哲学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观察活动,或者说,哲学是一种治疗智性疾病的活动。我们以往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理解多有误解。这些误解包括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说成是一种理论、把他后期的意义解释理解为一种使用论、认为他在后期放弃了私人语言概念以及把他的家族相似和生活形式概念提高到他后期哲学的核心地位等等。应当说,这些误解都可以随着我们深入细致地阅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得到消除。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