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第一集)
1 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 / 朱 铭
政治的波谲云诡,实非书生所能预料。到了9 月,随着论辩扩大和深入,章士钊已敏锐地感到气氛不对,他本来也写了参与讨论的文章,没有再拿出来。高二适远在南京,虽有些风闻,还沉浸在论战的兴奋中。
21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 / 赵 珩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
33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 / 励 俊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黄裳先生讷于言,他的好友杨静远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墙”。然而对于感情,不会说话又岂是迟钝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这座“沉默的墙”,有着敏感…
查看完整
政治的波谲云诡,实非书生所能预料。到了9 月,随着论辩扩大和深入,章士钊已敏锐地感到气氛不对,他本来也写了参与讨论的文章,没有再拿出来。高二适远在南京,虽有些风闻,还沉浸在论战的兴奋中。
21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 / 赵 珩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
33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 / 励 俊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黄裳先生讷于言,他的好友杨静远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墙”。然而对于感情,不会说话又岂是迟钝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这座“沉默的墙”,有着敏感…
查看完整
徐 俊,1961年生,江苏扬中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华书局总经理。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等,另撰有《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附逆之外的梁鸿志——爰居阁谭屑》等。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雪 克,1927年生,山东济南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辑校有《十三经注疏校记》,点校有《籀庼述林》(《孙诒让全集》之一)等。赵 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沈亚明,沈仲章之女,现居美国。曾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可博尔大学等校。语言学学者。撰有《1934年沈仲章随刘半农去塞北“考查”》、《沈仲章与许地…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我们约请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成此《掌故》之书。
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又如读书界皆知钱锺书先生曾戏赠黄裳先生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
查看完整
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又如读书界皆知钱锺书先生曾戏赠黄裳先生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
查看完整
1 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 / 朱 铭
政治的波谲云诡,实非书生所能预料。到了9 月,随着论辩扩大和深入,章士钊已敏锐地感到气氛不对,他本来也写了参与讨论的文章,没有再拿出来。高二适远在南京,虽有些风闻,还沉浸在论战的兴奋中。
21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 / 赵 珩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
33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 / 励 俊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黄裳先生讷于言,他的好友杨静远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墙”。然而对于感情,不会说话又岂是迟钝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这座“沉默的墙”,有着敏感、细腻而且极为丰沛的内心世界。
51 不够知己:温源宁与胡适交恶内幕 / 黄 恽
温源宁和胡适的共同朋友徐志摩的死也许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徐志摩是很多人友谊的润滑剂,温源宁和胡适之间也是这样。徐志摩死后,他遗留的专任教授职位,成了温源宁与胡适两方争夺的对象,当然,这不是私利之争,是权力之争。
57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 / 雪 克
先生名群,字孟群,号不党。名门之后,侯官严复侄孙。先生是一代古希腊哲学史名家,通古希腊文,兼通梵文、希伯来文、马来文、泰文等多种域外文字,学贯中西。可这一切,在新成立的浙师,实无用武之地,只开点逻辑学以充工作量而已。
68 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一)/ 沈亚明
金克木晚年写了大量散文,其中不乏以老友和故人为题材的。我试图捕捉金伯伯笔下的一些“影子”,除了父亲,也有他俩的共同师友和相熟相知,还有相关的事、物、情、景……
90 陈寅恪次出国考——陈寅恪诗补笺之一节/ 曹震
不妨大胆地想象,本该徐某或刘某享受的公费留学生待遇,可能短期内为陈寅恪或陈衡恪所冒替,依赖于俞明震的包庇和操纵。刘后来又改变主意去了日本,二陈在日本短暂停留后,和俞明震一同回国了。
111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 / 胡文辉
梁鸿志其人的是非功罪,属于“公”的问题,在此且置不论;而就“私”的方面来说,他毕竟是一代名士,在文化史上自有痕迹,人往风微,也应该有几个“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人,有几个“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吧?
140 翁一鹤的几种纪事诗 / 何家干
现代的纪事诗实在少得可怜,见到的也只是零星的散篇,绝难看到长篇组诗。翁一鹤的这些纪事诗持论能大致公平,无背于风人之旨,确属难得。其遣词造句的精炼准确,抒情感叹之掌握分寸,尤是余事。
155 《石语》中人曾履川 / 冯永军 祝伊湄
履川传承的是传统的士大夫之学,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所谓现代学术迥乎不同。他的著作,偶有拖沓、散漫之处,但是谈诗歌、谈古文、谈书法、谈绘画,终归是要比所谓现代学者内行得多、深刻得多,因为他毕竟是能知能行的。
171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 / 张 治
钱锺书读书抄书,多有活泼之妙。他对于晚清诗人掌故轶闻的爱好真是浓厚,恐怕不亚于今天我们对各种“八卦消息”的兴趣。
177 我的爷爷严春阳 / 严 锋
姑妈特地把我叫去告诉我这件事,她说是想让我们知道,她越来越觉得爷爷可能不是坏人。我告诉她,这我早就知道。
188 无处可寻的《铁窗百日记》——张季鸾首次系狱考 / 刘宪阁
张季鸾在北京被捕下狱七十二天,“几近于死”。这是其长达三十年报人生涯中的次入狱。衡诸当时的政治情势,他之被捕乃是南北冲突大环境的结果。
200 “文革”期间北京出题考教授小记 / 陈徒手
此次考教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迫使教授们承认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缺陷,认可张铁生“交白卷”破天荒的革命意义。
211 穆彰阿写真(一) / 谭伯牛
若不了解他的生平行事乃至思想与情感,则后人难以对道光一朝的政治、外交与文化获得真切的印象。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肇兴于鸦片战争而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仍余风衍流、争辩不已的“剿”与“抚”或曰“战”与“和”的问题,也无法获得真切的理解。再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通常所谓启端于鸦片战争的整部中国近代史也会产生隔膜。
224 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 / 宋希於
《迷宫案》中的迷宫图,很显然正取材于《印香图谱》中的“虚空楼阁”一式!只不过小说插图中已加上了楼阁,将实心的线条变成了空心的道路,又稍作改动而已。
238 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 / 柳向春
如果不是卢沟桥事变干扰的话,木犀轩藏书本来应该是要入藏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的。但这批藏书竟然出让给了当时的伪北大。幸运的是,这批书虽然是卖给了敌伪,但在战事结束之后,却得以毫发未伤地被转交给光复后的北大,安藏于斯,直至于今。
247 艺林烟火录 / 唐吟方
近见1951 年11 月上海文管会登记表,记录所聘委员当时思想动向。如马一浮:在老先生当中有全国范围的威望,因此自视甚高,以一代宗师自命。解放后,态度还好,后因搬家,被邻人控告盗窃东西,而公安局也不知为何许人也,就加以逮捕,因此对我大失所望。
258 “掌故”漫话 / 沈厚鋆
网络可以使一件趣闻佳话瞬间传播万里,还可以进行人肉搜索或群发,这给掌故之推扬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惜浮躁与浮华之风盛行,网上很少兼具真实性、针对性、传承性的资料,而多为稍纵即逝的花拳绣腿,深盼有识之士能拾遗补缺,以挽颓风。所以说:佳话趣闻随时有,只需动口与动手。今日新闻随手记,他年掌故传众口。
272 编后语 / 严晓星
^ 收 起
政治的波谲云诡,实非书生所能预料。到了9 月,随着论辩扩大和深入,章士钊已敏锐地感到气氛不对,他本来也写了参与讨论的文章,没有再拿出来。高二适远在南京,虽有些风闻,还沉浸在论战的兴奋中。
21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 / 赵 珩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
33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 / 励 俊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黄裳先生讷于言,他的好友杨静远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墙”。然而对于感情,不会说话又岂是迟钝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这座“沉默的墙”,有着敏感、细腻而且极为丰沛的内心世界。
51 不够知己:温源宁与胡适交恶内幕 / 黄 恽
温源宁和胡适的共同朋友徐志摩的死也许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徐志摩是很多人友谊的润滑剂,温源宁和胡适之间也是这样。徐志摩死后,他遗留的专任教授职位,成了温源宁与胡适两方争夺的对象,当然,这不是私利之争,是权力之争。
57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 / 雪 克
先生名群,字孟群,号不党。名门之后,侯官严复侄孙。先生是一代古希腊哲学史名家,通古希腊文,兼通梵文、希伯来文、马来文、泰文等多种域外文字,学贯中西。可这一切,在新成立的浙师,实无用武之地,只开点逻辑学以充工作量而已。
68 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一)/ 沈亚明
金克木晚年写了大量散文,其中不乏以老友和故人为题材的。我试图捕捉金伯伯笔下的一些“影子”,除了父亲,也有他俩的共同师友和相熟相知,还有相关的事、物、情、景……
90 陈寅恪次出国考——陈寅恪诗补笺之一节/ 曹震
不妨大胆地想象,本该徐某或刘某享受的公费留学生待遇,可能短期内为陈寅恪或陈衡恪所冒替,依赖于俞明震的包庇和操纵。刘后来又改变主意去了日本,二陈在日本短暂停留后,和俞明震一同回国了。
111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 / 胡文辉
梁鸿志其人的是非功罪,属于“公”的问题,在此且置不论;而就“私”的方面来说,他毕竟是一代名士,在文化史上自有痕迹,人往风微,也应该有几个“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人,有几个“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吧?
140 翁一鹤的几种纪事诗 / 何家干
现代的纪事诗实在少得可怜,见到的也只是零星的散篇,绝难看到长篇组诗。翁一鹤的这些纪事诗持论能大致公平,无背于风人之旨,确属难得。其遣词造句的精炼准确,抒情感叹之掌握分寸,尤是余事。
155 《石语》中人曾履川 / 冯永军 祝伊湄
履川传承的是传统的士大夫之学,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所谓现代学术迥乎不同。他的著作,偶有拖沓、散漫之处,但是谈诗歌、谈古文、谈书法、谈绘画,终归是要比所谓现代学者内行得多、深刻得多,因为他毕竟是能知能行的。
171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 / 张 治
钱锺书读书抄书,多有活泼之妙。他对于晚清诗人掌故轶闻的爱好真是浓厚,恐怕不亚于今天我们对各种“八卦消息”的兴趣。
177 我的爷爷严春阳 / 严 锋
姑妈特地把我叫去告诉我这件事,她说是想让我们知道,她越来越觉得爷爷可能不是坏人。我告诉她,这我早就知道。
188 无处可寻的《铁窗百日记》——张季鸾首次系狱考 / 刘宪阁
张季鸾在北京被捕下狱七十二天,“几近于死”。这是其长达三十年报人生涯中的次入狱。衡诸当时的政治情势,他之被捕乃是南北冲突大环境的结果。
200 “文革”期间北京出题考教授小记 / 陈徒手
此次考教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迫使教授们承认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缺陷,认可张铁生“交白卷”破天荒的革命意义。
211 穆彰阿写真(一) / 谭伯牛
若不了解他的生平行事乃至思想与情感,则后人难以对道光一朝的政治、外交与文化获得真切的印象。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肇兴于鸦片战争而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仍余风衍流、争辩不已的“剿”与“抚”或曰“战”与“和”的问题,也无法获得真切的理解。再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通常所谓启端于鸦片战争的整部中国近代史也会产生隔膜。
224 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 / 宋希於
《迷宫案》中的迷宫图,很显然正取材于《印香图谱》中的“虚空楼阁”一式!只不过小说插图中已加上了楼阁,将实心的线条变成了空心的道路,又稍作改动而已。
238 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 / 柳向春
如果不是卢沟桥事变干扰的话,木犀轩藏书本来应该是要入藏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的。但这批藏书竟然出让给了当时的伪北大。幸运的是,这批书虽然是卖给了敌伪,但在战事结束之后,却得以毫发未伤地被转交给光复后的北大,安藏于斯,直至于今。
247 艺林烟火录 / 唐吟方
近见1951 年11 月上海文管会登记表,记录所聘委员当时思想动向。如马一浮:在老先生当中有全国范围的威望,因此自视甚高,以一代宗师自命。解放后,态度还好,后因搬家,被邻人控告盗窃东西,而公安局也不知为何许人也,就加以逮捕,因此对我大失所望。
258 “掌故”漫话 / 沈厚鋆
网络可以使一件趣闻佳话瞬间传播万里,还可以进行人肉搜索或群发,这给掌故之推扬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惜浮躁与浮华之风盛行,网上很少兼具真实性、针对性、传承性的资料,而多为稍纵即逝的花拳绣腿,深盼有识之士能拾遗补缺,以挽颓风。所以说:佳话趣闻随时有,只需动口与动手。今日新闻随手记,他年掌故传众口。
272 编后语 / 严晓星
^ 收 起
徐 俊,1961年生,江苏扬中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华书局总经理。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等,另撰有《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附逆之外的梁鸿志——爰居阁谭屑》等。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雪 克,1927年生,山东济南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辑校有《十三经注疏校记》,点校有《籀庼述林》(《孙诒让全集》之一)等。赵 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沈亚明,沈仲章之女,现居美国。曾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可博尔大学等校。语言学学者。撰有《1934年沈仲章随刘半农去塞北“考查”》、《沈仲章与许地山:征服香港之巅》等系列文字。陈徒手,1961年生,福建福州人,本名陈国华,《北京青年报》资深编辑,作家。著有《人有病,天知否》、《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等。严 锋,1964年生,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雕虫缀网录》、《感官的盛宴》等。胡文辉,1967年生,资深媒体人,学者。著有《陈寅恪诗笺释》、《现代学林点将录》、《拟管锥编》、《人物百一录》等。
^ 收 起
^ 收 起
我们约请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成此《掌故》之书。
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又如读书界皆知钱锺书先生曾戏赠黄裳先生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此“甜姐儿”当指著名电影演员黄宗英,即黄裳先生同窗好友黄宗江先生的小妹。这一段青年男女的往事,乃经励俊先生《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一文拈出,细细索隐,跃然纸面。其他如著名文化史、北京史专家赵珩先生撰《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沈亚明女士撰《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等,追念斯文,想见老辈风流;胡文辉先生撰《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张治先生撰《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柳向春撰《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等,学识与识见并重,是中青年学人中一等一的好文字。
《掌故》作为系列出版物,将陆续推出,恳切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更欢迎精彩的稿件。
^ 收 起
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又如读书界皆知钱锺书先生曾戏赠黄裳先生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此“甜姐儿”当指著名电影演员黄宗英,即黄裳先生同窗好友黄宗江先生的小妹。这一段青年男女的往事,乃经励俊先生《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一文拈出,细细索隐,跃然纸面。其他如著名文化史、北京史专家赵珩先生撰《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沈亚明女士撰《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等,追念斯文,想见老辈风流;胡文辉先生撰《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张治先生撰《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柳向春撰《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等,学识与识见并重,是中青年学人中一等一的好文字。
《掌故》作为系列出版物,将陆续推出,恳切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更欢迎精彩的稿件。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