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榖梁传译注
作者:承载译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7
丛书:中国古代名著全注全译丛书
页数:1244
定价:66.00 元
ISBN-13:9787532578238
ISBN-10:7532578232
去豆瓣看看 前言1译注说明1隐公1
元年1
二年11
三年18
四年24
五年30
六年36
七年38
八年43
九年49
十年53
十一年56
桓公59
元年59
二年64
三年71
四年77
五年79
六年84
七年89
八年91
九年94
十年96
十一年99
十二年103
十三年107
十四年109
十五年114
十六年119
十七年122
十八年126
庄公129
元年129
二年135
三年138
四年142
五年147
六年149
七年153
八年156
九年160
十年166
十一年171
十二年174
十三年177
十四年180
十五年183
十六年185
十七年188
十八年191
十九年194
二十年197
二十一年199
二十二年201
二十三年205
二十四年211
二十五年216
二十六年220
二十七年222
二十八年227
二十九年233
三十年236
三十一年240
三十二年243
闵公247
元年247
二年251
僖公256
元年256
二年263
三年269
四年273
五年279
六年286
七年288
八年291
九年295
十年300
十一年306
十二年308
十三年311
十四年313
十五年316
十六年322
十七年326
十八年329
十九年333
二十年338
二十一年342
二十二年346
二十三年350
二十四年353
二十五年356
二十六年361
二十七年366
二十八年369
二十九年381
三十年383
三十一年387
三十二年391
三十三年393
文公400
元年400
二年405
三年411
四年415
五年418
六年421
七年426
八年431
九年436
十年443
十一年446
十二年450
十三年454
十四年459
十五年467
十六年473
十七年477
十八年480
宣公485
元年485
二年492
三年496
四年500
五年503
六年506
七年508
八年510
九年516
十年522
十一年529
十二年533
十三年536
十四年538
十五年540
十六年547
十七年550
十八年554
成公559
元年559
二年564
三年571
四年577
五年580
六年584
七年589
八年595
九年600
十年607
十一年610
十二年613
十三年615
十四年618
十五年621
十六年628
十七年636
十八年643
襄公649
元年649
二年653
三年657
四年661
五年664
六年669
七年673
八年678
九年682
十年685
十一年691
十二年696
十三年699
十四年701
十五年704
十六年707
十七年711
十八年714
十九年717
二十年724
二十一年728
二十二年732
二十三年734
二十四年740
二十五年745
二十六年750
二十七年754
二十八年758
二十九年761
三十年767
三十一年773
昭公776
元年776
二年781
三年784
四年787
五年791
六年795
七年798
八年802
九年808
十年810
十一年813
十二年818
十三年823
十四年830
十五年833
十六年836
十七年839
十八年842
十九年845
二十年849
二十一年852
二十二年856
二十三年861
二十四年866
二十五年869
二十六年874
二十七年878
二十八年881
二十九年883
三十年886
三十一年888
三十二年891
定公894
元年894
二年902
三年905
四年907
五年916
六年919
七年922
八年925
九年931
十年934
十一年940
十二年943
十三年948
十四年952
十五年958
哀公964
元年964
二年969
三年973
四年976
五年980
六年983
七年987
八年990
九年993
十年995
十一年999
十二年1002
十三年1005
十四年1010
承载,1953年生,1988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硕士学位。专攻中国经学史、中国社会史及上海城市生活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现任上海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上海地方史志学会理事。著作有《西汉经学与政治》(合著)、《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合著)、《上海通史》第13卷《当代社会》、《西汉五经博士经说分家问题刍议》、《试论晚清上海地区的书画会》、《海上画派的近代洗礼》等。
《春秋穀梁传译注》针对《春秋穀梁传》的不足,在注释中以《左传》的史实解经,并据以评议传文中某些臆断之说。译文信而达,为今人阅读提供了方便。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春秋穀梁传》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