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会话中人际距离的言语调节手段
作者:刘莉芳
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6.8
定价:23.00 元
ISBN-13:9787566818829
ISBN-10:7566818821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人际距离的概念及其研究概述
1.3 会话分析与电话会话研究概述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
1.5 研究框架的确立
1.6 研究价值
第2章 身份确认系统
2.1 身份确认系统概述
2.2 呼叫——应答序列
2.3 身份确认序列
2.4 小结
第3章 礼貌系统
3.1 礼貌系统概述
3.2 问候语
3.3 结束语
3.4 小结
第4章 话题控制系统
4.1 话题与话题控制概述
4.2 话题的导入
4.3 话题的保持
4.4 话题的转换和结束
4.5 小结
第5章 反馈系统
5.1 反馈系统概述
5.2 一般支持性言语反馈
5.3 积极支持性言语反馈
5.4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刘莉芳,女,1975年出生,河北赵县人。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方言、修辞、会话分析等。已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独立主持完成佛山市社科项目一项,主编教材及词典两部。
语言交际中的人际距离具有可调节性。交际者在会话过程中,通过言语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人际距离的构建与调节。调节人际距离的言语手段存在于会话的不同构成部分和语言结构层面中。所有的言语手段在会话中形成一个系统。该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身份确认系统、礼貌系统、话题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在每一个子系统下,不同的语言形式或项目共同为实现人际距离的调节而聚合,在会话层面上发挥互动意义。从结构层次上看,调控手段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一是词语层,包括词和话语标记;二是话轮层,包括句子和句子构成的话轮;三是组织层,包括序列结构和话题组织。活跃性和可调节力度依次减弱。交际者对人际距离的调节会制约和影响调控手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