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的理论建构
作者:张文显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16.9
页数:501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511899637
ISBN-10:7511899633
去豆瓣看看 前言
专论
1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与意义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
5全面推进法制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纲领
——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知与解读
7以两个总目标定位两个体系的意义及其关系
8中国法治新常态
9中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0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
11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12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
14法治的文化内涵
——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
15变革时代区域法治发展的基本共识
16区域法治文化问题的棱镜
17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的“十大获得”
18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
19法治中国时代的法学教育
2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法学理论创新引领中国法学思潮
访谈与演讲
21法治中国:中国人的法治梦
22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3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的双重性质和地位
24法治中国在砥砺中前行
25法治与政治文明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
27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28部门法哲学的时代意义
29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宪法文化
30制定一部21世纪的中国民法典
31《民法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问题与分析
32商法学科与商事法治思维
33坚持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4必须解决权大于法的问题
35反腐关键在于依法治权
36社会公平的公民观
37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构建民主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38中国的法学精英教育
39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
致谢
张文显,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法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从事西方法哲学和法律政治学研究。现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教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司法学、法律政治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及重点课题八项,教育部、司法部、人民法院、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重大课题九项。出版学术论著和国家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文章四百余篇,提交咨询建议二十余份,有十六项研究成果获得二十项*奖励及省部级奖励。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是对“以法治国”的超越,“法治国家”是对“法制国家”的超越,“法治中国”则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建设法治中国,意味着不仅要在国家层面实现法治化,而且要在社会层面实现法治化;不仅要推进法治现代化,而且要实现法治强国梦。法治中国集中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家法治、地方法治、社会法治协调发展,国内法治、国际法治、全球治理相辅相成,体现了规则之治、程序之治、良法善治的完美统一。法治中国建设由中央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法学界与理论界着重理论建构、提供学理支撑。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法治研究,近五年尤其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从本书内容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法治中国理论建构的不懈努力和深入探索。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