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
第一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
第一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
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
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
第一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
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
第一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
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
第一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
三 行状体的特色
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
第一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