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评传

原编者的话………………………………………………………………1
序 言…………………………………………………………………1
第一章 家庭和学校……………………………………………………1
《卡兹别克》的格鲁吉亚作者写了一篇传奇故事《努奴》, 这篇故事的男主角柯巴成了沙夏模仿的对象——受压迫的山民在反对沙皇当局的斗争中由于叛徒出卖而失败,丧失了他们仅剩的一点自由 ;山民起义的领袖为祖国、为妻子努奴牺牲了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从那时起,柯巴“就被沙夏视若神祇……他希望成为另一个柯巴,一个和‘柯巴’同样闻名的战士和英雄……”约瑟夫把这位山民领袖的名字当做自己的名字,不愿意别人用任何其他名字叫他。“当我们把他叫做柯巴的时候,他脸上容光焕发,充满自豪和快乐。沙夏把这个名字保持了许多年,他开始为党写文章和进行宣传时用的第一个笔名也是柯巴……甚至现在,格鲁吉亚所有的人还把他叫做柯巴或柯巴 - 斯大林。”
第二章 “职业革命家”…………………………………………… 25
和斯大林在监狱里有过密切接触的社会革命党人维列沙克1928 年在侨民的报纸上谈到,可能是约瑟夫·朱加施维里已被正教中学开除以后,校长从他那儿收到一份告发他的革命小组中一个原来的同志的材料。当约瑟夫不得不在第比利斯组织面前就这件事加以说明时,据说他不仅承认自己是告发材料的作者,甚至还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功劳。
第三章 第一次革命………………………………………………… 58
列宁在土地问题上的权威被认为是特别不可轻侮的,而一个对俄国情况一窍不通的高加索青年居然胆敢在土地问题上毫不妥协地出面反对自己一派的领袖,这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惊讶。生性谨慎的柯巴照例既不喜欢在不熟悉的问题上冒险从事,也不喜欢居于少数地位。他通常只有在感觉大多数人都支持他的时候,或者像若干年以后的情况那样,无论多数意见如何,他掌握的机构都保证他可以得到胜利的时候,才参加辩论。因此,他这次发言支持并不十分受人欢迎的土地分配一定有更强有力的、使他不能不这样做的动机。
第四章 反动时期…………………………………………………… 91
柯巴从来不是一个书蠹,也不是一个学者。他通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拣到一些关于阶级斗争和思想从属于物质因素的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尽管他使这些论点过分简单化了,他仍然能够利用它们战胜民粹党人,正如一个手持最蹩脚的手枪的人能够战胜一个手持木制武器的人一样。然而整个说来,柯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上是满不在乎的。
第五章 新的高潮……………………………………………………134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无疑是斯大林最重要的——不如说是他的唯一的——理论著作。这一篇文章(它长达 40 页)使它的作者有权被承认是杰出的理论家。相当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这以前或者以后,他没有写出在质量上可以稍与之比拟的任何东西呢?这个谜的解答在于 :斯大林的这篇著作完全是列宁启发他写的,是在列宁不断监督下写成的,并且是由列宁逐字逐句修改的。
第六章 战争和流放…………………………………………………174
列·托尔斯泰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蹲着,做出奇怪的手势,他断定这个人一定是疯子。走近的时候,他才相信这个人在做必要的工作 :在磨刀石上磨刀。列宁喜欢引用这个例子。在旁观者看来,无休止的讨论,派系争吵,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分裂,布尔什维克派自己内部的争论和分裂,似乎像疯子的活动。但是,事变的考验证明,这些人在做必要的工作。斗争并不像局外人看来那样在深奥的学术问题上进行,而是在革命运动最根本的问题上进行。
第七章 一九一七年…………………………………………………198
谁也不愿使自己遭到这位厉害的领袖的攻击。他们在角落里交头接耳地说,伊里奇在国外住得太久了,他同俄国失去接触,他不了解情况,更糟糕的是,他走到托洛茨基主义立场上去了。昨天还在党的会议上作报告的斯大林默不作声。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比他在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上为分地辩护时或者比他在 1年后一度成为抵制主义分子时所犯的错误更为严重得多。
第八章 人民委员……………………………………………………254
斯大林有理由假定,在这场竞争中,不会作出有利于他的决定,他企图使人民委员会面临一个既成事实。尝试失败了 :这幢房屋拨给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部。斯大林心中又一次怀有对列宁的怨恨。
第九章 内战…………………………………………………………288
〔这是斯大林在“供认”由于他的阴谋活动和不服从命令致使局势恶化而有罪吗?并不是,斯维尔德洛夫在从察里津回莫斯科途中,〕谨慎地探问我的意图,并建议我同斯大林谈一次话。后来他发现斯大林就在他所乘的火车里。
第十章 内战(续)…………………………………………………328
1923 年来到了,斯大林心中忐忑不安,料想列宁会给他一次狠狠的打击,因此他有意识地中伤列宁的威望。在党的领导集团内部,大家都很清楚,支持这个错误的、代价高昂的计划的不仅仅有某些“军事专家”(如总司令〔谢·谢·加米涅夫〕),而且有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的大多数成员。
第十一章 从默默无闻到三巨头统治………………………………361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的充满权力的身躯突然间从克里姆林宫里走了出来,全世界第一次意识到斯大林的存在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独裁者了。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怀着更为热切的关注从个人方面和政治方面探讨着斯大林的性格。他们在他的个性的特征上搜寻着研究他的政治前途的锁钥。
第十二章 上台的道路………………………………………………395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一定下了决心 :必须立即行动。他到处有自己的同谋,他们的命运同他自己的命运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他旁边有药剂师雅戈达。斯大林是把毒药送给列宁,同时暗示医生认为列宁已没有希望康复呢,还是采取更直接的手段,那我不知道。但是我坚信,斯大林在自己命悬一线时,不会消极地等待,他只要稍微动一动,事情就成定局了。
补遗一 热月式的反动………………………………………………415
一个政党仅仅是一个暂时的历史工具,是许多历史工具和学校中的一种。布尔什维克把工人阶级夺取政权规定为自己的目标。这一政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这一任务,并且通过夺取政权丰富了人类的经验,就这一点来说,它已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历史任务。唯有因喜欢进行玄妙讨论而迷惑不解的人,才要求一个政党制服和消灭同它敌对的远较有力的群众和阶级的因素。一个政党到了一定阶段,在某一时刻就开始解体,这一事实表明了政党作为历史工具的局限性。
补遗二 “金托”当政………………………………………………443
对斯大林宪法的这一切无耻的叫嚷,其目的是在于争取全世界民主舆论的赞同,然后在这个可庆可喜的背景之下,将斯大林的一切反对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代理人而加以粉碎。这是斯大林智力上近视的典型,他对私人报复比对抵挡法西斯对苏联和全世 界工人的威胁更加关怀。 5
附录 三种俄国革命观………………………………………………455
1907 年,即当国外的和彼得堡的报刊已经进行了无数次争论,而理论上的预断又经过第一次革命的经验严格的检验之后,斯大林写道 :“我们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结局应当是消灭农奴制度,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革命的结果只能成立民主共和国——关于这一点,似乎我们党内每一个人都是同意的。”这里,
斯大林并非说革命当以什么开始的,却是说革命当以什么告终的 !
他预先把革命限制于“只能成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说得相当坚决。
序 言…………………………………………………………………1
第一章 家庭和学校……………………………………………………1
《卡兹别克》的格鲁吉亚作者写了一篇传奇故事《努奴》, 这篇故事的男主角柯巴成了沙夏模仿的对象——受压迫的山民在反对沙皇当局的斗争中由于叛徒出卖而失败,丧失了他们仅剩的一点自由 ;山民起义的领袖为祖国、为妻子努奴牺牲了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从那时起,柯巴“就被沙夏视若神祇……他希望成为另一个柯巴,一个和‘柯巴’同样闻名的战士和英雄……”约瑟夫把这位山民领袖的名字当做自己的名字,不愿意别人用任何其他名字叫他。“当我们把他叫做柯巴的时候,他脸上容光焕发,充满自豪和快乐。沙夏把这个名字保持了许多年,他开始为党写文章和进行宣传时用的第一个笔名也是柯巴……甚至现在,格鲁吉亚所有的人还把他叫做柯巴或柯巴 - 斯大林。”
第二章 “职业革命家”…………………………………………… 25
和斯大林在监狱里有过密切接触的社会革命党人维列沙克1928 年在侨民的报纸上谈到,可能是约瑟夫·朱加施维里已被正教中学开除以后,校长从他那儿收到一份告发他的革命小组中一个原来的同志的材料。当约瑟夫不得不在第比利斯组织面前就这件事加以说明时,据说他不仅承认自己是告发材料的作者,甚至还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功劳。
第三章 第一次革命………………………………………………… 58
列宁在土地问题上的权威被认为是特别不可轻侮的,而一个对俄国情况一窍不通的高加索青年居然胆敢在土地问题上毫不妥协地出面反对自己一派的领袖,这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惊讶。生性谨慎的柯巴照例既不喜欢在不熟悉的问题上冒险从事,也不喜欢居于少数地位。他通常只有在感觉大多数人都支持他的时候,或者像若干年以后的情况那样,无论多数意见如何,他掌握的机构都保证他可以得到胜利的时候,才参加辩论。因此,他这次发言支持并不十分受人欢迎的土地分配一定有更强有力的、使他不能不这样做的动机。
第四章 反动时期…………………………………………………… 91
柯巴从来不是一个书蠹,也不是一个学者。他通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拣到一些关于阶级斗争和思想从属于物质因素的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尽管他使这些论点过分简单化了,他仍然能够利用它们战胜民粹党人,正如一个手持最蹩脚的手枪的人能够战胜一个手持木制武器的人一样。然而整个说来,柯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上是满不在乎的。
第五章 新的高潮……………………………………………………134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无疑是斯大林最重要的——不如说是他的唯一的——理论著作。这一篇文章(它长达 40 页)使它的作者有权被承认是杰出的理论家。相当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这以前或者以后,他没有写出在质量上可以稍与之比拟的任何东西呢?这个谜的解答在于 :斯大林的这篇著作完全是列宁启发他写的,是在列宁不断监督下写成的,并且是由列宁逐字逐句修改的。
第六章 战争和流放…………………………………………………174
列·托尔斯泰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蹲着,做出奇怪的手势,他断定这个人一定是疯子。走近的时候,他才相信这个人在做必要的工作 :在磨刀石上磨刀。列宁喜欢引用这个例子。在旁观者看来,无休止的讨论,派系争吵,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分裂,布尔什维克派自己内部的争论和分裂,似乎像疯子的活动。但是,事变的考验证明,这些人在做必要的工作。斗争并不像局外人看来那样在深奥的学术问题上进行,而是在革命运动最根本的问题上进行。
第七章 一九一七年…………………………………………………198
谁也不愿使自己遭到这位厉害的领袖的攻击。他们在角落里交头接耳地说,伊里奇在国外住得太久了,他同俄国失去接触,他不了解情况,更糟糕的是,他走到托洛茨基主义立场上去了。昨天还在党的会议上作报告的斯大林默不作声。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比他在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上为分地辩护时或者比他在 1年后一度成为抵制主义分子时所犯的错误更为严重得多。
第八章 人民委员……………………………………………………254
斯大林有理由假定,在这场竞争中,不会作出有利于他的决定,他企图使人民委员会面临一个既成事实。尝试失败了 :这幢房屋拨给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部。斯大林心中又一次怀有对列宁的怨恨。
第九章 内战…………………………………………………………288
〔这是斯大林在“供认”由于他的阴谋活动和不服从命令致使局势恶化而有罪吗?并不是,斯维尔德洛夫在从察里津回莫斯科途中,〕谨慎地探问我的意图,并建议我同斯大林谈一次话。后来他发现斯大林就在他所乘的火车里。
第十章 内战(续)…………………………………………………328
1923 年来到了,斯大林心中忐忑不安,料想列宁会给他一次狠狠的打击,因此他有意识地中伤列宁的威望。在党的领导集团内部,大家都很清楚,支持这个错误的、代价高昂的计划的不仅仅有某些“军事专家”(如总司令〔谢·谢·加米涅夫〕),而且有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的大多数成员。
第十一章 从默默无闻到三巨头统治………………………………361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的充满权力的身躯突然间从克里姆林宫里走了出来,全世界第一次意识到斯大林的存在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独裁者了。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怀着更为热切的关注从个人方面和政治方面探讨着斯大林的性格。他们在他的个性的特征上搜寻着研究他的政治前途的锁钥。
第十二章 上台的道路………………………………………………395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一定下了决心 :必须立即行动。他到处有自己的同谋,他们的命运同他自己的命运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他旁边有药剂师雅戈达。斯大林是把毒药送给列宁,同时暗示医生认为列宁已没有希望康复呢,还是采取更直接的手段,那我不知道。但是我坚信,斯大林在自己命悬一线时,不会消极地等待,他只要稍微动一动,事情就成定局了。
补遗一 热月式的反动………………………………………………415
一个政党仅仅是一个暂时的历史工具,是许多历史工具和学校中的一种。布尔什维克把工人阶级夺取政权规定为自己的目标。这一政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这一任务,并且通过夺取政权丰富了人类的经验,就这一点来说,它已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历史任务。唯有因喜欢进行玄妙讨论而迷惑不解的人,才要求一个政党制服和消灭同它敌对的远较有力的群众和阶级的因素。一个政党到了一定阶段,在某一时刻就开始解体,这一事实表明了政党作为历史工具的局限性。
补遗二 “金托”当政………………………………………………443
对斯大林宪法的这一切无耻的叫嚷,其目的是在于争取全世界民主舆论的赞同,然后在这个可庆可喜的背景之下,将斯大林的一切反对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代理人而加以粉碎。这是斯大林智力上近视的典型,他对私人报复比对抵挡法西斯对苏联和全世 界工人的威胁更加关怀。 5
附录 三种俄国革命观………………………………………………455
1907 年,即当国外的和彼得堡的报刊已经进行了无数次争论,而理论上的预断又经过第一次革命的经验严格的检验之后,斯大林写道 :“我们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结局应当是消灭农奴制度,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革命的结果只能成立民主共和国——关于这一点,似乎我们党内每一个人都是同意的。”这里,
斯大林并非说革命当以什么开始的,却是说革命当以什么告终的 !
他预先把革命限制于“只能成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说得相当坚决。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亲密的战友,苏联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分子”首领。1917 年8 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
斯大林只因托洛茨基与自己政见相左,便对其进行污蔑并施加迫害,在党内给托洛茨基戴上了叛徒、卖国贼等帽子。最终,托洛茨基被迫流亡海外:1927 年被开除出党,1929 年被驱逐出国,1932 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 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托洛茨基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不但在苏联共产党内部,而且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内他的观点也受到众多人的支持。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专制统治下,他的观点却成了对他进行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的把柄。
斯大林只因托洛茨基与自己政见相左,便对其进行污蔑并施加迫害,在党内给托洛茨基戴上了叛徒、卖国贼等帽子。最终,托洛茨基被迫流亡海外:1927 年被开除出党,1929 年被驱逐出国,1932 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 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托洛茨基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不但在苏联共产党内部,而且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内他的观点也受到众多人的支持。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专制统治下,他的观点却成了对他进行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的把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