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代序)
上编 多变时代里我的一些小故事
一 我的家庭
1.父母的奇缘
2.“父亲”是一种生产方式
二 战乱中的少年
1.土窝窝里的“学前教育”
2.有幸上学与恐惧的环境
3.日本占领时期“小刘保长”是我哥
4.“小女婿”往事始末
5.人缘和“成分”继承
6.都说我“命大”
7.上学可以不当兵
三 追求红色
1.共产党“好不好”
2.要经得起考验
3.服从组织分配,放弃心爱专业
4.“审干外调”与晋升教导处副主任
5.被署名的反右重头文章
6.考上南开大学
7.一个缘分一辈子
8.“大跃进”中当了助教
9.师从杨荣国进修中国思想史
10.第一次讲课与处女作中的蕴意
11.“半工半读”,“培养普通劳动者”
12.也曾“红得发紫”
四 “文革”之惑与初醒
1.紧跟“文革史学”与批“三家村”
2.“滚”出革命队伍
3.贬入“中间组”
4.“周恩来黑党”成员与入“牛棚”
5.卷入两派之争与在劫难逃
6.毕业分配,“线”为标准
7.难结抢占老师住房的账与“活人展览”
8.我在“毛泽东思想一分为二”面前
9.对“抓革命,促生产”生疑
10.“半拉子”批判周扬
11.“五.一六”嫌疑分子
12.被“下放”:服从还是抗议
13.边拉练边批判
14.批判翦伯赞与忏悔
15.“他不懂什么是历史”
16.一句话的启蒙
17.牵线杨荣国来津做批孔报告
18.因我评秦始皇文章,《学报》化为纸浆
19.“法家著作注释会议”与上“黑名单”
20.《中国古代史》问世
五 学做公民
1.破格晋升副教授
2.当市人大代表,讲了些真话惹麻烦
3.涨工资没“感恩”
4.谢绝信任,不当“工具”
5.选任系主任
6.“如何做公民”
7.开设“文革”史、人权史
8.学术“三个一”
9.历史系“身价”倍增
10.劝校长收回成命
11.不宜因隐私问题影响职称晋升
12.“死猪不怕开水烫”
13.争自己的权益
14.由某先生特殊时期之事说公民的自主
15.用收藏诠释思想刁
16.获“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下编 我对若干历史问题的思考
一 从“文革”中走出来
1.以“文革”的思维方式批判“四人帮”
2.打破“阶级划分”铁律的尝试——战国时期阶层、身份研究
3.冲击“文革”桎梏,名噪一时的三篇文章
4.从“观念思维”定式中走出来的尝试——撰写《先秦政治思想史》
二 我对壬权支配社会的探索
1.君主专制帝国:政治支配经济运动的产物
2.王权与社会分层
3.贪污是官僚的生长点
4.文人——官僚——地主生态圈对整个社会的塑造
5.君主专制是导致社会停滞主因
6.“权力——依附”型社会结构
7.王权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8.关于社会形态问题
三 王权主义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
1.先秦诸子与君主专制主义理论范式的形成
2.帝王“五独”观念的至上性与社会控制性
3.天、道、圣与王合而为一与王的绝对化
4.君尊臣卑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
5.君主对士人与“学”的控制与支配
6.帝王垄断神圣的枢纽概念与对社会思想的控制
四 等级人学与主奴综合人格
1.等级中的人
2.主奴综合人格
五 立公灭私、圣人“无我”与专制主义
六 儒家道德至上与专制主义
1.把道德视为人生最高境界,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
2.“三纲五常”把人变成畸形的人
3.压抑人的“人道”
4.圣人崇拜适应专制政治的需要
七 “形式主义”中颂扬性的政治文化
1.帝王尊号拜物教
2.颂扬帝王政治文化,彰显君尊臣卑
3.君主名号的政治文化意义
八 关于政治思想的“阴阳组合结构”说
九 参与社会史研究
1.“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2.撰写《土人与社会》
3.揭橥战国“授田”制
十 探讨历史认识论诸问题
1.史学危机与从凝固的“范型”中走出来
2.《除对象,争鸣不应有前提》
3.《史家面前无定论》
4.“政治”概念大干“阶级”概念
5.《历史学要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
6.“剥削”的历史再认识
7.历史价值的三种形态和历史认识的五种形式
十一 关于国学问题的争论
不是结束语:温馨的小家庭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