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东南互保与庚子变法
帝、后争夺变法的领导权
义和团的兴起
朝廷向各国宣战
从拒不奉诏到东南互保
从中国议会到自立军起义
从下诏罪己到下诏变法
国家柱石刘坤一
保障东南,匡扶大局
抵抗俄约,维护主权
办理交涉,悉协机宜
江鄂会奏,新政奠基
清末新政的设计师张之洞
从清流健将到洋务先锋
戊戌变法与《劝学篇》
从《劝学篇》到“变法三折”
改造科举制:清末新政的第一步
国有病,官知否?
采“各国学校之法”,设文武学堂
酌改文科,停罢武科
速成学堂与奖励游学
中日对比,立见差距
新政纲领:“江鄂会奏变法”第二折评析
病症与药方
宫廷职官,虚靡华奢
反腐倡廉,整顿吏治
整理财政,平衡收支
福泽谕吉的预言
鸦片战争前后的日本国情
攘夷与开国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
两本《劝学篇》:互相冲突的变法思想
袁世凯练兵
出身行伍,久经战阵
小站练兵,新建陆军
培养军官,招揽人才
武卫右军,拱卫江南
赞襄新政,缔造新军
教育大跃进:从直隶学制到中央学制
从漫无系统到三级学制
从“直隶学制”到“壬寅学制”
从“壬寅学制”到“癸卯学制”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
告别仕途,教育救国
从中国教育会到南洋公学风潮
从暗杀团到光复会
吴、章笔战与《苏报))案
三个“疯子”
《苏报》案
吴、章笔战始末
吴敬恒笔下的《苏报》案
《东方杂志》笔下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事纪要
日俄战争图画
新书介绍
亲日仇俄
明耻自强
立宪救国
废除科举制:秀才的末路与新生
一位山西举人的科举之路
秀才的生计
官员的厚禄
入仕的竞争
秀才的新生
秀才的转型
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早期的日本留学生
首批留日学生:唐宝锷与戢翼犟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陈其采与吴禄贞
自费留学生:张继与曹汝霖
杨度与黄兴:留日学生的典型代表
乡绅杨度:从举人到洋学生
秀才黄兴,从两湖书院到弘文学院
做官与革命,分道扬镳的留学生
赴日留学潮的成因
思想因素:从对日本有好感到以日为师.
赴日留学的利益动机和经济原因
清政府积极支持出国留学,对归国留学生
制定了优惠的奖励政策
留日学生受到政府的提拔和重用
日本政府和学界欢迎中国学生前往留学,提供许多便利条件
嘉纳治五郎的教育观
普通教育的宗旨: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振兴中国教育提出的建议
理性、和平、渐进的改革思想
“和平的进步主义”与“骚动的进步主义”
种族观与学术观
教育之要旨,在养成国民之公德
梁启超与清末预备直宪运动
康、梁分道扬镳
梁启超美洲之行
代出洋考察政治大臣起草考察报告
革命形势逼人,清廷宣布立宪
立宪派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
梁启超与革命党的论战
梁启超的预言
革命党人占了上风
杨度的宪政理论与国会请愿运动
君主立宪理论的集大成者:《金铁主义说》
政治革命,以改造责任政府为其唯一之目的
以革命改换君主甚难,以国会改换政府甚易
国会是改造责任政府的唯一方法
草拟《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
奋力疾呼,发动国会请愿运动
席卷全国的国会请愿运动
预备立宪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立宪清单”的出台背景
《清单》的内容
“预备立宪”的路线图
“预备立宪”的时间表
责任与考核
一场天折的改革
官制改革与“皇蕨内阁”
新政时期的官制改革
袁世凯主导官制改革的失败
地方官制改革阻力重重
东三省率先施行新官制
责任内阁变成“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成为满汉决裂的导火线
谭人凤与中部同盟会
重起炉灶另开张
香港筹款碰钉子
能争汉上为先著
“钦差大臣”居正
“钦差大臣”
蕲春才子查光佛
会见孙武
山大王孙武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舌战谭人凤
招兵买马
“精神领袖”胡瑛
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
狱中的精神领袖
一段冤案
邓玉麟开店
同兴酒楼
湖北新军的素质和待遇
软硬兼施,策反新军
三二九广州起义之男生门
起义计划,漏洞百出
举棋不定,仓促上阵
负罪之人,互相推诿
姚雨平之罪
胡毅生之罪
陈炯明之罪
心有余而力不逮
双雄会:张謇密会袁世凯
状元进京
密会袁世凯
双雄会的政治果实
天子脚下的《国风日报》
《国风日报》的“拔丁运动”
《国风日报》与《民立报》遥相呼应
《国风日报》率先报道武昌起义
江苏省谘议局决议停止政府补贴商办报纸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