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
西方哲学追究过本原、数、存在、理式、普遍/个体、形式/质料、知识/德性,到近现代,又关注主体/客体、感知/理智、逻辑/经验、心灵/物质、分析/综合、意义/对象、语言/实在、意向性、时间性、身体性等等,这些都与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生存体验有关,但却恰恰漏掉了与人*直接相关的那部分,也就是以“家”这个字为代表的那些*为亲密经验的哲理。
人首先是从父母的结合而得生命,在子宫中已有混蒙经验,从出生开始感受到外部世界,在父母和祖父母怀抱中学会直立行走和语言,在家人关爱和兄弟姐妹关系中生发出更成熟的情感、尺度感、关系感、道德感,学会各种技能。到他/她能离开父母时,性相已经成熟,意识已经敏锐,世界已经越来越丰富,哲学思考也触手可及了。他/她投入人间和世界,还是要建立家庭,自己育儿同时还报父母,*后在儿孙照顾下安度晚年。人此时环视一生,自觉上不负祖先,下不愧后代,于是生出死而无憾的终极意识,而无家之人要靠宗教才能勉强得到这种宁静。人类几乎所有*真挚…
查看完整
人首先是从父母的结合而得生命,在子宫中已有混蒙经验,从出生开始感受到外部世界,在父母和祖父母怀抱中学会直立行走和语言,在家人关爱和兄弟姐妹关系中生发出更成熟的情感、尺度感、关系感、道德感,学会各种技能。到他/她能离开父母时,性相已经成熟,意识已经敏锐,世界已经越来越丰富,哲学思考也触手可及了。他/她投入人间和世界,还是要建立家庭,自己育儿同时还报父母,*后在儿孙照顾下安度晚年。人此时环视一生,自觉上不负祖先,下不愧后代,于是生出死而无憾的终极意识,而无家之人要靠宗教才能勉强得到这种宁静。人类几乎所有*真挚…
查看完整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