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研究
作者:高小枚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516191996
ISBN-10:751619199X
去豆瓣看看 导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研究的主要价值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理论分析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一个概念的学科考评
二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理论维度
第二章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必要性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功能的基本前提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一 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
二 教育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
三 教育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
四 教育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
五 教育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主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一 提升思想素质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二 塑造人格魅力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三 提高知识水平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四 改进教育态度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第五章 教育内容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一 注重生活化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二 实现大众化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三 提高针对性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第六章 教育方法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一 情感陶冶法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二 榜样示范法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三 环境熏陶法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四 实践锻炼法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第七章 教育载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一 管理载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二 文化载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三 活动载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四 大众传媒载体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第八章 教育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一 舆论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二 人际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三 组织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四 社区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五 家庭环境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调查问卷
高小枚,女,1982年3月出生,土家族,湖南石门人,现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项。在《光明日报》、《甘肃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众化、发挥引领功能并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受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教育主体要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人格魅力、提升知识水平、改进教育态度;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大众化、针对性;要善于运用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和实践锻炼法;要善于运用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要大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