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一篇 基础科学
第1章 脊柱的发育
第2章 脊柱应用解剖
第3章 人类背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第4章 腹部肌肉解剖与力学
第5章 腰椎肌肉系统:解剖与功能
第6章 椎间盘:正常、老化及病理改变
第7章 脊柱运动节段生物力学
第8章 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与坐骨神经痛和神经根痛基础研究回顾和临床展望
第9章 基因治疗:综述
第10章 脊柱疾患结果评价研究
第二篇 诊断
第11章 病史和体格检查:颈段、胸段和腰段
第12章 脊柱影像
第13章 电生理检查
第14章 脊柱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第15章 疼痛源的定位
第16章 椎间盘造影术
第三篇 手术解剖与入路
第17章 颈椎:手术入路
第18章 胸椎:手术入路
第19章 腰骶椎前方入路解剖和技术
第20章 腰骶椎外侧和后侧入路
第四篇 儿童脊柱
第21章 儿童和青少年腰痛
第22章 先天性脊柱侧凸
第23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
第24章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第25章 脊柱疾病的胸腔镜手术
第26章 儿童脊柱后凸:Scheuermann病和先天性畸形
第27章 椎弓峡部裂与脊椎滑脱
第28章 未成熟脊柱的颈椎、胸椎和腰椎创伤
第29章 未成熟脊柱和运动损伤
第30章 颈椎先天畸形
第31章 先天性脊髓畸形
第32章 与骨发育不良和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脊柱疾病
第五篇 关节炎与炎症性疾患
第33章 关节炎性疾患
第34章 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第35章 强直性脊柱炎
第六篇 颈椎退行性疾病
第36章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病史和颈部疼痛、神经根病、脊髓病的临床表现
第37章 需要内科治疗的脊髓病
第38章 颈椎间盘和退行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第39章 轴性痛的外科治疗
第40章 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
第41章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
第42章 后纵韧带骨化症
第43章 颈椎间盘置换术
第七篇 胸、腰椎间盘病
第44章 胸椎间盘病
第45章 腰椎间盘病
第46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47章 纤维环修补
第48章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第49章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第50章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第51章 腰椎全椎间盘置换
第52章 腰椎髓核置换
第53章 后方弹性固定
第54章 全关节突关节置换
第八篇 微创脊柱外科
第55章 微创脊柱手术的原理
第56章 微创脊柱后侧入路
第57章 微创后路腰椎手术操作
第58章 微创后路腰椎融合术
第59章 后外侧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第60章 棘突间减压装置
第61章 微创脊柱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下卷
第九篇 椎管狭窄症
第62章 腰椎管狭窄症: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63章 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
第64章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第65章 退变性滑椎
第十篇 脊柱融合与器械
第66章 移植骨取骨的技术与并发症
第67章 骨融合的原则
第68章 骨替代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第69章 脊柱融合的电刺激
第70章 颈椎器械:前路和后路
第71章 胸腰椎内固定:前路和后路
第十一篇 成人脊柱畸形
第72章 成人腰椎滑脱症
第73章 成人脊柱侧凸
第74章 固定性矢状面失衡
第十二篇 脊柱创伤
第75章 脊髓损伤的基础科学
第76章 上颈椎损伤
第77章 下颈椎损伤
第78章 胸椎及腰椎脊柱骨折
第79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后期减压
第80章 骶骨骨折
第81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第82章 颈椎外伤并发的椎动脉损伤
第83章 脊柱创伤和退行性疾病的矫形器
第84章 脊髓损伤康复
第十三篇 脊柱肿瘤、感染及代谢性疾病
第85章 脊柱肿瘤
第86章 脊柱感染
第87章 脊柱的代谢性骨病
第88章 骨质疏松症的外科治疗
第十四篇 脊髓
第89章 硬脊膜下肿瘤
第90章 硬脊膜内感染
第91章 脊髓血管畸形
第92章 脊柱血管解剖学、影像学和脊柱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第93章 脊髓空洞症
第十五篇 并发症
第94章 脊柱手术的并发症
第95章 硬脊膜损伤
第96章 脊柱手术的血管并发症
第97章 内植物相关并发症
第98章 脊柱术后感染
第十六篇 失败的手术
第99章 脊柱翻修手术
第100章 失败的椎间盘置换
第101章 颈椎术后畸形
第102章 蛛网膜炎和硬膜外纤维化
第十七篇 慢性疼痛/康复
第103章 慢性疼痛:基础科学
第104章 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
第105章 腰背痛和神经根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第106章 物理治疗
第107章 功能重建
第108章 通过外科治疗控制慢性疼痛
索引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