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
代序
引论 相约1998:一起来听“狼故事”
第一章 食指归来:一个断裂原型的浮现
第一节 钩沉幸存者:让食指“浮出水面”
第二节 代言与独语:食指及其诗歌中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意义再生产:有关“食指精神”的叙述
第二章 “断裂调查”:行动者的归来
第一节 复数的行动:“断裂调查”及其始末
第二节 谁在断裂:行动者及其身份问题
第三节 问卷与答卷:“空间断裂”及其可能
查看完整 曾念长,男,1978年出生于福建漳平。2002年本科毕业,工作多年,方知世界虽大,唯有一张书桌可容我,遂重返学院。2010年获福州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已出版《中国文学场》和《货币的尖叫》等著作。现供职于福建省文学院。
世纪之交,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三元体制”时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格局。本书通过行动(事件)、文学(文本)、思想(亚文本)三个不同层面的考察,借助循环反复的经验描述,深入探讨了生成这个新格局的内在动力因素,并借此勾勒出一个贯穿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精神主题:个体与社会的特殊约定与疏离。这个精神主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话语传统相联系,更与他们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
代序
引论 相约1998:一起来听“狼故事”
第一章 食指归来:一个断裂原型的浮现
第一节 钩沉幸存者:让食指“浮出水面”
第二节 代言与独语:食指及其诗歌中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意义再生产:有关“食指精神”的叙述
第二章 “断裂调查”:行动者的归来
第一节 复数的行动:“断裂调查”及其始末
第二节 谁在断裂:行动者及其身份问题
第三节 问卷与答卷:“空间断裂”及其可能
第三章 自我的断裂:朱文笔下的漫游者
第一节 垃圾与爱:漫游者及其自我的结构
第二节 自我教育:异质世界中的性、疾病和眼泪
第三节 自我启蒙:“意义排空”与“无聊叙事”
第四章 通往论战:“盘峰诗会”前夕
第一节 线索:于坚的“诗歌之舌”与“断裂经验”
第二节 选本:从“家谱重建”到“出版竞赛”
第三节 诗会:文学社交关系的恶化
第四节 回到于坚的线索:理解“盘峰论战”
第五章 日常生活的转义:于坚的《飞行》
第一节 隐喻:对一次飞行的命名
第二节 悖论:把倒置的真理继续倒置过来
第三节 反讽:面对新的庞然大物
第六章 代与反代:“70后”女作家登场
第一节 年龄的秘密:“70后”及其世代逻辑
第二节 欲望的秘密:年龄背后的美学渐变
第三节 两种时间逻辑:“70后”的断裂密码
第七章 众说王小波: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第一节 命运的转折:王小波的“死而后生”
第二节 话语的狂欢:王小波的“穿越体写作”
第三节 可能与限度:王小波的自由观念考辨
第八章 思想的和声:自由主义之争
第一节 传统之争:对两种自由观念的阐释
第二节 主义之争: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
第三节 问题之争:“现代化的陷阱”及其出路
第九章 两种文学性:断裂的文化诗学
第一节 异质文本:文学、行动和思想的话语同构性
第二节 语言形式:自由主义之争的两种文学性
第三节 欲望形式:续论自由主义之争的两种文学性
第十章 文学的态度: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第一节 再政治化:新左派为何是“文学系”
第二节 继续去政治化的路径:学院化与市场化
第三节 影响:世纪之交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格局
尾声 个体的意义与断裂的诗学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 收 起 曾念长,男,1978年出生于福建漳平。2002年本科毕业,工作多年,方知世界虽大,唯有一张书桌可容我,遂重返学院。2010年获福州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已出版《中国文学场》和《货币的尖叫》等著作。现供职于福建省文学院。
世纪之交,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三元体制”时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格局。本书通过行动(事件)、文学(文本)、思想(亚文本)三个不同层面的考察,借助循环反复的经验描述,深入探讨了生成这个新格局的内在动力因素,并借此勾勒出一个贯穿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精神主题:个体与社会的特殊约定与疏离。这个精神主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话语传统相联系,更与他们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