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河青铜时代与吐火罗假想
作者:王炳华著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7.3
丛书: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
页数:648
版本:31
定价:288.00 元
ISBN-13:9787030520722
ISBN-10:7030520726
去豆瓣看看 序一
序二
上编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
吐火罗相关史前考古遗存概述
阿凡纳羡沃考古文化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遗存
吐火罗史料辑注
克里雅河北方墓地文物过眼录
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
所谓“吐火罗语”名称再议——兼论龟兹北庭间的“吐火罗斯坦”
略述“吐火罗语”命名的历史语言文献学问题及近年吐火罗语研究发展
说“七”——求索青铜时代孔雀河绿洲居民的精神世界
“吐火罗”译称“大夏”辨析
《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与《西域图记》
吐火罗(Tochari)与大月氏非同源考
唐代西域与吐火罗
吐火罗国史新探
吐火罗国史考(上)
吐火罗国史考(下)
新疆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与所谓吐火罗人问题
关于大月氏和吐火罗
从颅骨测量特征探讨新疆古代人群的来源
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
“屈铁盘丝”线描法研究评述
浅谈龟兹壁画与吐火罗壁画的人物形象
下编
吐火罗语
吐火罗语与库车语
说吐火罗语
西胡考
论吐火罗及吐火罗语
西域古语文献研究导论(上编)
试论所谓“吐火罗语”及其有关的历史地理和民族问题
唆里迷考
吐火罗问题
关于吐火罗语和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
吐火罗语文献释读
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
吐火罗神祇考
吐火罗人的族属与族源
印欧人的起源与吐火罗人的迁徙:学术史的回顾与方法论的思考
后记
王炳华,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至新疆从事考古工作。在新疆田野考古舞台调查、发掘、研究历40年,获不少重要成果。曾任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优秀专家津贴。退休后复受聘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新疆考古、西域文明教学、研究。2016年离开人大。迄今仍然在新疆考古,西域历史、文化,亚欧文化交流领域中学习、思考、研究,笔耕未息。
古代新疆天山南麓部分绿洲曾经使用过吐火罗语言和文字,是一百多年前德国学者提出但迄今一直未得学界普遍认同的老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罗布淖尔孔雀河谷发现并发掘了青铜时代墓地古墓沟,出土了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的古尸,又有学者提出了他们是吐火罗人的“假想”,使新疆曾存在吐火罗语言和文字的观点一时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有见于此,编者邀约吐火罗语、考古、历史、人类学、佛学、古文献学等不同学科的部分学者,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孔雀河青铜时代与吐火罗假想》分为上下编,收录相关论文37篇,展现了这一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以飨读者。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