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导论
一 生存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 元代以前河湟岷洮地区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至宋辽金夏时期
建置篇
一 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一)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置的年代
(二)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查看完整
一 生存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 元代以前河湟岷洮地区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至宋辽金夏时期
建置篇
一 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一)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置的年代
(二)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查看完整
武沐男,1958年出生,祖籍山西省洪洞县。1970年随父母从北京移居甘肃。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民族学博士学位。武沐长期从事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著有《匈奴史研究》《甘肃通史》(第六卷)《明清卷》等著作,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燕红女,1961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会宁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金燕红多年来一直坚持历史教学与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五十年研究回顾》一书中担任副主编,发表过《明初茶马贸易衰败原因的再辨析》《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等多篇论文,并先后获得过兰州市教学新…
查看完整
金燕红女,1961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会宁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金燕红多年来一直坚持历史教学与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五十年研究回顾》一书中担任副主编,发表过《明初茶马贸易衰败原因的再辨析》《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等多篇论文,并先后获得过兰州市教学新…
查看完整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以13-19世纪河湟地区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军政制度、土司演变、民族宗教、农业开发、茶马贸易、朝贡贸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完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完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
导论
一 生存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 元代以前河湟岷洮地区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至宋辽金夏时期
建置篇
一 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一)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置的年代
(二)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二 明代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军政建设
(一)明朝初年在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军事行动
(二)河州卫
(三)岷州卫
(四)洮州卫
(五)西宁卫
制度篇
一 元代只有土官之名没有土官之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元代的“流官”与“土官”
(三)元代没有土官制度
二 明代西北地区实施“土流参治”的原因
(一)明代史籍中的土人、土官
(二)明代西北地区土官制度实施的原因
三 明代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土流参治”
(一)“土流参政”
(二)“土流参设”
(三)“土流参任”
四 明代藏族僧纲不属于土官
(一)问题的提出
(二)番僧纲与土官的辨析
(三)番僧纲司的特殊性
五 清代“土流分治”下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土司
(一)清初河、湟、岷、洮地区为何没有大规模实施
“改土归流”
(二)清初甘青地区“土流分治”的措施
六 明清之际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伊斯兰
社会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清之际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
七 清代河州伊斯兰乡约制度考述
(一)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
(二)清代河州伊斯兰乡约的职能
(三)对河州伊斯兰乡约制度的几点认识
经济篇
一 明朝茶马贸易政策的考量
二 关于明代茶马贸易中私茶的几点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初对茶马贸易的垄断
(三)官营茶马贸易的破坏
(四)官营茶马贸易的改革
(五)问题的答案
三 论明朝与藏区的朝贡贸易
(一)明代朝贡制度
(二)明朝与藏区的朝贡贸易
(三)对朝贡贸易的评价
四 清代河州契文中的土地买卖
(一)相关数据的交代
(二)清代河州契文中的土地交易
(三)典地、当地、团地、兑地、退地
(四)与土地买卖相关的赋税、契税等
(五)清代河州土地买卖的特点
民族篇
一 宋、元、明三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
(一)明代河、湟、岷、洮地区藏族的特点
(二)明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
二 元代河湟多民族走廊藏族社会的特点
三 吐蕃十八族
四 “保安人”与“保安族”关系探讨
(一)问题的由来
(二)“保安站”与“保安人”
(三)保安族先民的迁徙和保安族的最终形成
五 高昌回鹘与河州
(一)问题的由来
(二)高昌回鹘等西域民族落居河州
(三)吐蕃等处招讨使司与蒙古千户所
(四)高昌回鹘等西域民族落居河州的影响
六 东乡族族源管窥
(一)萨尔塔
(二)哈木则巴巴
(三)麻失里与马十里
(四)怯薛
文化篇
一 洮州湫神奉祀文化的解读
(一)导言
(二)洮州地区湫神奉祀的概述
(三)洮州十八湫神的演变
(四)洮州湫神奉祀的文化蕴意
(五)结论
二 岷州湫神奉祀文化的解读
(一)岷州湫神奉祀的概述。
(二)岷州湫神是多元文化的汇集
(三)结论
三 花儿
(一)“花儿”的流行范围与基本类型
(二)花儿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文化奇葩
四 以寿龄为名看明清时期河湟民族之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寿龄为人名之探源
(三)以寿龄为名与明清时期河湟民族之融合
地方篇
一 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实录》中明代岷州后氏先祖
(三)明代岷州后氏家族的鼎盛
(四)明代岷州后氏家族的发展
(五)后氏家产风波
二 何锁南
(一)沙马族为藏族
(二)何锁南不属沙马族
(三)何锁南为蒙古族
三 试论洮州回族与沐英的关系
(一)问题的由来
(二)沐英来洮州
(三)洮州卫的设置
(四)洮州戍边将士与洮州回族
^ 收 起
一 生存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 元代以前河湟岷洮地区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至宋辽金夏时期
建置篇
一 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一)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置的年代
(二)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
二 明代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军政建设
(一)明朝初年在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军事行动
(二)河州卫
(三)岷州卫
(四)洮州卫
(五)西宁卫
制度篇
一 元代只有土官之名没有土官之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元代的“流官”与“土官”
(三)元代没有土官制度
二 明代西北地区实施“土流参治”的原因
(一)明代史籍中的土人、土官
(二)明代西北地区土官制度实施的原因
三 明代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土流参治”
(一)“土流参政”
(二)“土流参设”
(三)“土流参任”
四 明代藏族僧纲不属于土官
(一)问题的提出
(二)番僧纲与土官的辨析
(三)番僧纲司的特殊性
五 清代“土流分治”下河湟多民族走廊的土司
(一)清初河、湟、岷、洮地区为何没有大规模实施
“改土归流”
(二)清初甘青地区“土流分治”的措施
六 明清之际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伊斯兰
社会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清之际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河州基层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
七 清代河州伊斯兰乡约制度考述
(一)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
(二)清代河州伊斯兰乡约的职能
(三)对河州伊斯兰乡约制度的几点认识
经济篇
一 明朝茶马贸易政策的考量
二 关于明代茶马贸易中私茶的几点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初对茶马贸易的垄断
(三)官营茶马贸易的破坏
(四)官营茶马贸易的改革
(五)问题的答案
三 论明朝与藏区的朝贡贸易
(一)明代朝贡制度
(二)明朝与藏区的朝贡贸易
(三)对朝贡贸易的评价
四 清代河州契文中的土地买卖
(一)相关数据的交代
(二)清代河州契文中的土地交易
(三)典地、当地、团地、兑地、退地
(四)与土地买卖相关的赋税、契税等
(五)清代河州土地买卖的特点
民族篇
一 宋、元、明三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
(一)明代河、湟、岷、洮地区藏族的特点
(二)明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
二 元代河湟多民族走廊藏族社会的特点
三 吐蕃十八族
四 “保安人”与“保安族”关系探讨
(一)问题的由来
(二)“保安站”与“保安人”
(三)保安族先民的迁徙和保安族的最终形成
五 高昌回鹘与河州
(一)问题的由来
(二)高昌回鹘等西域民族落居河州
(三)吐蕃等处招讨使司与蒙古千户所
(四)高昌回鹘等西域民族落居河州的影响
六 东乡族族源管窥
(一)萨尔塔
(二)哈木则巴巴
(三)麻失里与马十里
(四)怯薛
文化篇
一 洮州湫神奉祀文化的解读
(一)导言
(二)洮州地区湫神奉祀的概述
(三)洮州十八湫神的演变
(四)洮州湫神奉祀的文化蕴意
(五)结论
二 岷州湫神奉祀文化的解读
(一)岷州湫神奉祀的概述。
(二)岷州湫神是多元文化的汇集
(三)结论
三 花儿
(一)“花儿”的流行范围与基本类型
(二)花儿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文化奇葩
四 以寿龄为名看明清时期河湟民族之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寿龄为人名之探源
(三)以寿龄为名与明清时期河湟民族之融合
地方篇
一 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实录》中明代岷州后氏先祖
(三)明代岷州后氏家族的鼎盛
(四)明代岷州后氏家族的发展
(五)后氏家产风波
二 何锁南
(一)沙马族为藏族
(二)何锁南不属沙马族
(三)何锁南为蒙古族
三 试论洮州回族与沐英的关系
(一)问题的由来
(二)沐英来洮州
(三)洮州卫的设置
(四)洮州戍边将士与洮州回族
^ 收 起
武沐男,1958年出生,祖籍山西省洪洞县。1970年随父母从北京移居甘肃。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民族学博士学位。武沐长期从事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著有《匈奴史研究》《甘肃通史》(第六卷)《明清卷》等著作,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燕红女,1961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会宁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金燕红多年来一直坚持历史教学与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五十年研究回顾》一书中担任副主编,发表过《明初茶马贸易衰败原因的再辨析》《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等多篇论文,并先后获得过兰州市教学新秀、兰州市劳动模范、甘肃省教学能手、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 收 起
金燕红女,1961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会宁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金燕红多年来一直坚持历史教学与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五十年研究回顾》一书中担任副主编,发表过《明初茶马贸易衰败原因的再辨析》《明代岷州后氏家族补阙》等多篇论文,并先后获得过兰州市教学新秀、兰州市劳动模范、甘肃省教学能手、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 收 起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以13-19世纪河湟地区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军政制度、土司演变、民族宗教、农业开发、茶马贸易、朝贡贸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完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完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