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
第 1 章
停止从众
002/ 回归“我本位”
002/ 我是谁
003/ 我因何来到世上
004/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006/ 换位思考能带来自信
008/ 为何要从众
008/ 孤独引起的三种应激反应
009/ “温和的叛逆青年”VS“X 世代”
查看完整
停止从众
002/ 回归“我本位”
002/ 我是谁
003/ 我因何来到世上
004/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006/ 换位思考能带来自信
008/ 为何要从众
008/ 孤独引起的三种应激反应
009/ “温和的叛逆青年”VS“X 世代”
查看完整
和田秀树,1960年出生于大阪。1985年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历经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助手、美国卡尔门宁格精神医学校国际研究员、浴风会医院精神科,成为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大学院教授(临床心理学专攻)、川崎幸医院精神科顾问、一桥大学经济学部非常勤讲师、和田秀树内心与身体的医院院长。作为电影导演的处女作《考试灰姑娘》获得摩纳哥国际电影节优秀作品奖,2012年的《我的人生》也获得了摩纳哥国际电影节的4个奖项。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是一本从专业心理学角度分析孤独内心,教你如何获得幸福和价值之书。一个人的时间就是人生中重要的思考时间。我一直很孤独——这样的我是为何、怎么从孤独中逃离了出来?总是很担心如果不跟风会被朋友排挤掉。本书献给拥有这种想法的你,不要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敢跟朋友、家人对立。要坦荡荡的对自己的内心说“我就是我”、创造属于我的未来。
第 1 章
停止从众
002/ 回归“我本位”
002/ 我是谁
003/ 我因何来到世上
004/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006/ 换位思考能带来自信
008/ 为何要从众
008/ 孤独引起的三种应激反应
009/ “温和的叛逆青年”VS“X 世代”
011/ 提倡从众的九十年代美国郊区型社会
013/ 过分从众会丧失个性
016/ 不要逃避孤独
016/ 对孤独的应激反应反而加剧了孤独感
017/ 三十多岁独身男子的内心世界
018/ 除去“假面”一无所有的人
021/ 由假想和谐演变为脱离正轨
021/ “中产阶级之梦”幻灭的三个瞬间
023/ 从贫困的角度来解读孤独
024/ 摆脱从众心理的人
025/ 不要轻言放弃
第 2 章
交友要宁缺毋滥
028/ 了解孤独的优势
028/ 孤独的天才们
029/ 孤独与思考的相容性
030/ 孤独是培养独创性的良机
032/ 交友众多≠个人魅力
032/ 孤独与“疏离感”的区别
034/ “孤独无益”不过是定式思维
035/ 学习“御宅”范儿
037/ “无友不欢”的想法限制了个体的潜能
第 3 章
走进书的世界
040/ 唯有读书高
040/ 用知识武装自己
041/ 知者自谦
043/ 知者方能谈笑定乾坤
045/ 了解自己
045/ 最熟悉的陌生人
046/ 榜样就在书里
049/ 锻炼批判性思维
049/ 用语言构筑思维
050/ 通过“律师式思维训练”提升创造力
第 4 章
寻找同道中人
054/ 得一知己足矣
054/ 他人能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056/ 被接纳感会让内心更强大
057/ 伟大的爱迪生,伟大的母亲
059/ 众人拾柴火焰高
061/ 如何增加被接纳感
061/ 自我意识较强的童年
064/ 不以“不能”为耻
066/ 不惧怕被排斥
066/ “另类”比“泛类”更强大
067/ 无须在意他人的目光
069/ 如何打破常规
070/ 承认批评的合理性
第 5 章
学会依仗他人
074/ 他人的存在至关重要
074/ 依赖症源于“独乐乐”
075/ 正常思维模式被替换后的恶果
078/ 要把人当成依赖对象
080/ 依仗他人不等于任性妄为
080/ 依赖庞杂事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081/ 善于与孤独为友者多有数个依赖对象
082/ 关键词为“互相支撑”
第 6 章
构筑避风港
086/ 为何有的人很难交到朋友
086/ “成年人无好友”纯属无稽之谈
088/ “独乐者”的独处时光是否充实
089/ 吧台式酒馆的妙处
091/ 趋附他人之人
091/ “附和压”敏感者的特征
092/ 做个“有趣的怪人”会更轻松
094/ 逃离原有环境能有效避免被欺负
094/ 先要改变环境
095/ 不要奢望能互相理解
097/ 网络能成为避风港吗
097/ SNS(社交网络)只是临时避难所
098/ 网瘾正悄然走近当代青少年
101/ 什么!日本竟是依赖症大国
102/ 严把关,对依赖症说“不”
第 7 章
不要太较真
106/ 舍弃表面功夫
106/ 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由的
108/ “表面化”教育模式的巨大陷阱
110/ 轻视他人原无可厚非
111/ 在家里更要敞开心扉
113/ 你在为谁当好人
113/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114/ 好人更易受恶性压力的影响
116/ 凡事都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第 8 章
勇于暴露弱点
118/ 无须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118/ 得众人相助者究竟有何魅力
119/ 越自信的人越不怕暴露弱点
121/ 无须做到长袖善舞
121/ 朋友越多越了不起?
123/ 坦诚与率真是法宝
125/ 不善言辞者的交际秘诀
127/ 功利主义者的悲哀
127/ 搞垮日本的拜金主义
128/ 女性改变世界
130/ 男性改变家庭
第 9 章
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
134/ 精神医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134/ 日本人对心理咨询的关注度普遍较低
136/ 为数不少的咨询平台
138/ 试着讲出心声
138/ “说出来”与“想明白”
140/ 善于借助他人之力者多事半功倍
142/ 增加选项
142/ 专业人士能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143/ 选项越多越有底气
145/ 后 记
^ 收 起
停止从众
002/ 回归“我本位”
002/ 我是谁
003/ 我因何来到世上
004/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006/ 换位思考能带来自信
008/ 为何要从众
008/ 孤独引起的三种应激反应
009/ “温和的叛逆青年”VS“X 世代”
011/ 提倡从众的九十年代美国郊区型社会
013/ 过分从众会丧失个性
016/ 不要逃避孤独
016/ 对孤独的应激反应反而加剧了孤独感
017/ 三十多岁独身男子的内心世界
018/ 除去“假面”一无所有的人
021/ 由假想和谐演变为脱离正轨
021/ “中产阶级之梦”幻灭的三个瞬间
023/ 从贫困的角度来解读孤独
024/ 摆脱从众心理的人
025/ 不要轻言放弃
第 2 章
交友要宁缺毋滥
028/ 了解孤独的优势
028/ 孤独的天才们
029/ 孤独与思考的相容性
030/ 孤独是培养独创性的良机
032/ 交友众多≠个人魅力
032/ 孤独与“疏离感”的区别
034/ “孤独无益”不过是定式思维
035/ 学习“御宅”范儿
037/ “无友不欢”的想法限制了个体的潜能
第 3 章
走进书的世界
040/ 唯有读书高
040/ 用知识武装自己
041/ 知者自谦
043/ 知者方能谈笑定乾坤
045/ 了解自己
045/ 最熟悉的陌生人
046/ 榜样就在书里
049/ 锻炼批判性思维
049/ 用语言构筑思维
050/ 通过“律师式思维训练”提升创造力
第 4 章
寻找同道中人
054/ 得一知己足矣
054/ 他人能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056/ 被接纳感会让内心更强大
057/ 伟大的爱迪生,伟大的母亲
059/ 众人拾柴火焰高
061/ 如何增加被接纳感
061/ 自我意识较强的童年
064/ 不以“不能”为耻
066/ 不惧怕被排斥
066/ “另类”比“泛类”更强大
067/ 无须在意他人的目光
069/ 如何打破常规
070/ 承认批评的合理性
第 5 章
学会依仗他人
074/ 他人的存在至关重要
074/ 依赖症源于“独乐乐”
075/ 正常思维模式被替换后的恶果
078/ 要把人当成依赖对象
080/ 依仗他人不等于任性妄为
080/ 依赖庞杂事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081/ 善于与孤独为友者多有数个依赖对象
082/ 关键词为“互相支撑”
第 6 章
构筑避风港
086/ 为何有的人很难交到朋友
086/ “成年人无好友”纯属无稽之谈
088/ “独乐者”的独处时光是否充实
089/ 吧台式酒馆的妙处
091/ 趋附他人之人
091/ “附和压”敏感者的特征
092/ 做个“有趣的怪人”会更轻松
094/ 逃离原有环境能有效避免被欺负
094/ 先要改变环境
095/ 不要奢望能互相理解
097/ 网络能成为避风港吗
097/ SNS(社交网络)只是临时避难所
098/ 网瘾正悄然走近当代青少年
101/ 什么!日本竟是依赖症大国
102/ 严把关,对依赖症说“不”
第 7 章
不要太较真
106/ 舍弃表面功夫
106/ 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由的
108/ “表面化”教育模式的巨大陷阱
110/ 轻视他人原无可厚非
111/ 在家里更要敞开心扉
113/ 你在为谁当好人
113/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114/ 好人更易受恶性压力的影响
116/ 凡事都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第 8 章
勇于暴露弱点
118/ 无须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118/ 得众人相助者究竟有何魅力
119/ 越自信的人越不怕暴露弱点
121/ 无须做到长袖善舞
121/ 朋友越多越了不起?
123/ 坦诚与率真是法宝
125/ 不善言辞者的交际秘诀
127/ 功利主义者的悲哀
127/ 搞垮日本的拜金主义
128/ 女性改变世界
130/ 男性改变家庭
第 9 章
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
134/ 精神医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134/ 日本人对心理咨询的关注度普遍较低
136/ 为数不少的咨询平台
138/ 试着讲出心声
138/ “说出来”与“想明白”
140/ 善于借助他人之力者多事半功倍
142/ 增加选项
142/ 专业人士能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143/ 选项越多越有底气
145/ 后 记
^ 收 起
和田秀树,1960年出生于大阪。1985年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历经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助手、美国卡尔门宁格精神医学校国际研究员、浴风会医院精神科,成为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大学院教授(临床心理学专攻)、川崎幸医院精神科顾问、一桥大学经济学部非常勤讲师、和田秀树内心与身体的医院院长。作为电影导演的处女作《考试灰姑娘》获得摩纳哥国际电影节优秀作品奖,2012年的《我的人生》也获得了摩纳哥国际电影节的4个奖项。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是一本从专业心理学角度分析孤独内心,教你如何获得幸福和价值之书。一个人的时间就是人生中重要的思考时间。我一直很孤独——这样的我是为何、怎么从孤独中逃离了出来?总是很担心如果不跟风会被朋友排挤掉。本书献给拥有这种想法的你,不要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敢跟朋友、家人对立。要坦荡荡的对自己的内心说“我就是我”、创造属于我的未来。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