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辑一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师大春秋学社“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会”上的讲话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经验”的鲁迅思想的独特价值
——刘国胜《现代中国人的发展之道: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序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
——2006年6 月23日在电视大学演讲
“真的知识阶级”:鲁迅的历史选择
“东亚鲁迅”的意义
——对韩国学者刘世钟教授《鲁迅和韩龙云革命的现在价值》一文的响应
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2010年12月24日在全国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让鲁迅回到儿童中间
——刘发建《亲近鲁迅》序
和青年志愿者谈鲁迅
和宝钢人谈鲁迅
在台湾讲鲁迅
——2009年10月30日在“与鲁迅重新见面”台社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读柏杨常常让我想到鲁迅
——在“柏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
——2009年在“陈映真:思想与文学”学术会议发言
《野草》的文学启示
——汪卫东《叩询“诗心”:〈野草〉整体研究》序
全球化背景下的鲁迅研究呼唤新的创造力
——汪卫东著《鲁迅前期文本“个人”观念梳理与通释》序
重新体认鲁迅的源泉性价值
——王晓初《鲁迅:从越文化透视》序
“30后”看“70后”
——读《“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
“于我心有戚戚焉”
——读李国栋《我们还需要鲁迅吗?》
我读《鲁迅在南京》
医学也是“人学”:漫谈“鲁迅与医学”
——2014年4月26日“积水潭骨科论坛”上的讲话
谈谈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
——在凤凰读书网“‘国家’中的‘国民性’:以胡适和鲁迅为中心”讨论会上的讲话
答中央电视台《大先生鲁迅》摄制组记者问
关于鲁迅的两封通信
辑二 鲁迅与当代青年的相遇
鲁迅在当下中国的历史命运
——2012年在印度鲁迅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七八十年代青年眼里的鲁迅
鲁迅与九十年代北京大学学生
当代中学生和鲁迅
——《鲁迅作品选读》课的资料汇集
读什么,怎么读:引导中学生“读点鲁迅”的一个设想
——《中学生鲁迅读本》编辑手记
让自己更有意义地活着
——“90后”中学生“读鲁迅”的个案讨论
“在高中与鲁迅相遇”的意义
——王广杰主编《在高中与鲁迅相遇》序
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
台湾“90后”青年和鲁迅的相遇
——读台湾清华大学“鲁迅选读”课程学生试卷
关于鲁迅的银幕形象
辑三 重看历史中的鲁迅
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
——2007年在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鲁迅谈民国
——2011年1月8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民国座谈会上的讲话
漫说“鲁迅‘五四’”
——2009年3月11日在首都师大举办的“国家历史”讲堂上的演讲
对鲁迅与胡适的几点认识
——2014年一份始终没有发表的讲稿
后 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