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 基本史料和文献评介
五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东北地理区位与清代以前生态环境概述
第一节 东北地理区位
一 清代东北地区的范围
二 自然地理条件的整体性
三 自然气候的多样性
四 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第二节 清代以前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一 清代以前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概述
二 清代以前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特点
第二章 清初的东北生态环境
第一节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
一 东北北部、东部和辽东半岛的人口向辽河东岸地区集中
二 东北南部的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新变化
三 战争对辽河两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 清人关后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缓慢复原
一 迁都京师与“从龙入关”
二 辽河东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 辽河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辽东招垦令”的实施与辽东经济恢复
一 “辽东招垦令”的颁布
二 “辽东招垦令”的实施
三 辽东经济的缓慢恢复
四 复合式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封禁前的东北生态环境
第一节 “辽东招垦令”停止实施与流人、流民的进入
一 “辽东招垦令”停止实施
二 柳条边的修筑
三 流人的进入与开发东北
四 关内移民的进入及其经济活动
第二节 城镇缓慢恢复与农田增加
一 城镇恢复与兴起
二 旗地的增加
三 民地的增加
四 从旗民互垦到旗民分界
第三节 四大围场和三大官牧场的设立
一 木兰、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四大围场的建立与管理
二 养息牧、大凌河和盘蛇驿三大官牧场的设立
三 皇室与满洲贵族的狩猎活动
第四节 封禁前东北生态环境变化
一 东北人文环境的扩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变
二 围场、牧场的设立与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
第四章 封禁时期的东北生态环境
第一节 封禁政策的实施
一 封禁政策颁布的背景
二 封禁政策的颁布
三 封禁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清皇室与贵族垄断东北资源
一 盛京内务府皇庄
二 贡山、贡河与贡江
三 官采人参制度
四 皇室对貂皮、人参和东珠的垄断
第三节 东北地方特殊机构的经济活动
一 盛京总管内务府
二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三 布特哈总管衙门
四 东北三将军衙门
第四节 关内流民在东北的经济活动
一 关内流民的垦殖
二 关内流民的私采
三 关内流民的私伐与偷猎
第五节 耕地的扩展与生态环境变迁
一 京旗屯垦与旗地增加
二 官牧场及官荒的初步开垦
三 农业生态的扩展与原始生态的缩小
第六节 自然灾害频发与赈灾救济
一 自然灾害频发
二 赈灾救济
第五章 弛禁时期的东北生态环境
第一节 清朝弛禁与移民的拥人
一 从严禁到弛禁
二 移民大量涌入
第二节 官荒局部丈放与森林、草原生态的破坏
一 奉天官荒的部分丈放
二 吉林官荒的局部丈放
三 黑龙江官荒的局部丈放
四 热河及东三蒙地区的局部丈放
五 森林和草原生态的破坏
第三节 城镇繁荣与生态环境的改变-
一 城镇的增加与繁荣
二 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的改变一
第四节 清政府管理下的森林采伐
一 政府建筑工程对森林的采伐
二 政府管理下的商业采伐
三 森林资源的减少
第五节 珍稀生态资源的锐减
一 虎、貂等动物资源
二 人参、甘草等野生药用资源
三 东珠、鲟鳇鱼等珍稀水产资源
四 禁山的维护与最终解禁
五 资源锐减与采贡制度的名存实亡
第六章 解禁后的东北生态环境
第一节 解除封禁与人口剧增
一 清末东北局势新变化
二 解除封禁与移民实边
三 全面放垦与人口剧增
第二节 朝鲜流民对东北资源的开发
一 清朝前期朝鲜流民非法进入中国东北
二 清朝中期朝鲜流民非法进入中国东北
三 清朝晚期朝鲜流民大量进入中国东北
第三节 俄国、日本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
一 俄国对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
二 日本对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
三 东北森林资源的消损
第四节 东北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
一 水土流失加剧与洪水泛滥
二 草原沙漠化出现
三 河道淤浅与辽河水运的衰落
四 辽泽的消失与辽东湾海岸线的扩展
第五节 鼠疫等自然灾疫的暴发与社会应对
一 清末黑龙江捕獭风行与鼠疫的暴发
二 生态灾害的增多
三 政府与社会民众对灾疫的应对
总结
一 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特点
二 影响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
三 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