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增订本)
增订本本说明 8
前言 10
第一章 雪域众生的信仰 12
第一节 佛陀的教诲 12
一、藏传佛教 12
二、印度佛教的传承 14
第二节 四大教派 16
一、古老的宁玛派 16
二、昆氏家族与萨迦派 19
三、支系林立的噶举派 22
查看完整
前言 10
第一章 雪域众生的信仰 12
第一节 佛陀的教诲 12
一、藏传佛教 12
二、印度佛教的传承 14
第二节 四大教派 16
一、古老的宁玛派 16
二、昆氏家族与萨迦派 19
三、支系林立的噶举派 22
查看完整
才让,男,藏族,1963年11月生,青海化隆人,大学本科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
先后开设的课程有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蒙古族史等。主讲的藏族史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出版专(译)著《吐蕃史稿》、《西藏佛教》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法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的翻译整理研究”等。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
先后开设的课程有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蒙古族史等。主讲的藏族史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出版专(译)著《吐蕃史稿》、《西藏佛教》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法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的翻译整理研究”等。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
本书重点介绍与藏传佛教信仰有关的藏族社会的习俗风情,包括佛教所吸收了的高原固有的信仰及其习俗。对部分习俗的渊源进行了追溯,因此内容所涉及的时空不限于某一历史时期,作者也有究古今之变之愿望。书中所述内容之材料来源有三:一是相关之藏、汉文献,及翻译成汉文的外人之游记、见闻之类;二是海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田野考察报告、习俗介绍等;三是本人之田野调查或亲历者。
增订本本说明 8
前言 10
第一章 雪域众生的信仰 12
第一节 佛陀的教诲 12
一、藏传佛教 12
二、印度佛教的传承 14
第二节 四大教派 16
一、古老的宁玛派 16
二、昆氏家族与萨迦派 19
三、支系林立的噶举派 22
四、最大的教派——格鲁派 24
第三节 信仰与人生观、价值观 26
一、生命轮回观 26
二、轮回的根源——因果业报 28
三、提倡行善的佛教伦理 28
第二章 信仰对象——佛、菩萨、护法神、祖师、活佛 32
第一节 佛 32
一、导师释迦牟尼 32
二、无量光佛 37
三、未来佛弥勒 39
四、药师佛 40
五、密宗本尊佛 41
第二节 利他的菩萨 44
一、大悲观世音 44
二、智慧文殊 49
三、救度佛母 50
第三节 护法神
一、马头明王 54
二、大黑天 55
三、吉祥天女 58
四、财神多闻子 60
五、白哈尔神 62
第四节 祖师 66
一、莲花生 66
二、阿底峡·燃灯智 69
三、米拉日巴 72
四、宗喀巴·罗桑扎巴 75
第五节 活佛——乘愿再来 77
一、转世的佛学理论 77
二、活佛转世制的形成 84
三、普渡众生 88
四、活佛与社会的关系 89
第三章 对佛菩萨的礼敬供养礼仪 93
第一节 献供 94
一、献供的意义 94
二、供品 96
第二节 磕头 99
一、最高的礼节 99
二、信仰与消灾 99
第三节 绕转 100
一、顺时针绕转 100
二、绕转的益处 102
第四节 诵经 106
一、皈依辞 106
二、赞颂诗 107
三、祈愿文 108
四、佛经 109
五、咒语 111
第四章 圣山圣湖——人间净土 112
第一节 岗底斯山和玛旁雍湖 113
一、多种宗教的推崇 113
二、大雪山、无热湖与岗仁波切、玛旁雍湖 115
第二节 佛教大师的足迹 119
一、修行于圣地 119
二、大师们的传说 121
第三节 绕转圣山 123
一、绕转习俗 123
二、四月十五竖经旗 126
第五章 山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128
第一节 山神的称谓 129
一、地方神 129
二、“念神” 130
三、“赞神” 131
四、其他称谓及各种神灵属性的融合 132
第二节 藏传佛教与山神 134
一、山神成为佛教的护法神 134
二、佛教式的祭祀仪轨 135
第三节 山神之父——沃德贡甲 137
一、至上神的雏形 137
二、来历传说 138
第四节吐蕃王族的保护神——雅拉香波山神 140
一、雅隆河谷的神灵 141
二、图腾神白牦牛与雅拉香波山神 142
三、王权与山神 144
第五节 阿尼玛沁山神 146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146
二、名称释义 147
三、玛沁山神与部落的亲缘关系 148
四、玛沁山神及其眷属 150
五、皈依佛门,服务佛教 154
六、玛沁山神与其他神灵间的关系 156
第六节 念青唐拉山 160
一、名称 160
二 、莲花生降伏念青唐拉神 161
三、 与其他佛教大师间的故事 163
四、神灵之国 166
第七节 阿尼念钦 167
一、阿尼念钦及其属下 167
二、阿尼念钦的传说 170
第八节 祭祀山神的礼仪 172
一、神宫“拉则” 172
三、撒风马 175
四、挂经幡 183
五、供献牛羊 186
六、山神崇拜的特征 189
第六章 龙及“鲁”神崇拜 193
第一节 藏族文化中的龙 193
一、艺术作品中的龙 193
二、民间文学中龙 193
三、人名、地名中的龙及生肖纪年 196
四、“珠”与龙 197
第二节 那伽龙王与“珠” 198
一、佛教经典中的那伽 198
二、苯教的龙(鲁) 199
三、那伽与“鲁” 200
五、“鲁”与“珠” 201
第七章 来自中原的神灵——关帝和文昌帝君 204
第一节 关帝庙 204
一、文化的符号 204
二、夏河关帝庙 206
第二节 密宗护法神的化身 207
一、章嘉国师所撰祭祀文 207
二、土观活佛所撰祭祀文 208
三、关帝祭祀仪轨 212
四、关帝信仰之影响及变异 216
第三节“阿尼约拉”——文昌帝君 220
一、文昌神的渊源 220
二、文昌庙及信仰 221
三、文昌祭祀文 224
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祭祀礼仪和祭祀对象 228
——《献供焚香祭》的解读 228
第一节 掘藏大师郭吉丹赤坚 228
一、《献供焚香祭》 228
二、郭吉丹赤坚的生平 229
第二节 祭祀神灵的供品 232
一、供品的制作和陈设 232
二、供品的特点 234
第三节 前行仪轨 236
一、净化、加持供物 236
二、加行的意义 238
第三节 正行仪轨 239
一、观想本尊——祭祀者的神秘体验 239
二、祭祀地方神灵的缘由和目的 240
三、赞颂 241
四、迎请的“诸客”——祭供的各类神灵 241
五、焚香祭 242
六、敬礼献供养 250
七、专门的祈祷及向战神礼赞、招福运 252
八、献祭的性质 256
第四节 结尾仪式 257
一、送神 257
二《献供焚香祭》的影响 258
第九章 预测术——占卜与相面 259
第一节 骰子卜 261
一、骰子卜文献 261
二、卜法——密宗的观想仪式 264
三、卜辞之分析 266
第二节 “六字真言”卜 270
一、文献 271
二、卜法 272
二、卜辞 272
第三节 念珠卜 281
一 、文献 281
二、卜法 282
三、卜辞举例 283
第四节 圆光卜 285
一、圆光卜的分类 285
二、文献 287
第五节 梦卜 287
一、梦卜与密法修炼 287
二、文献及占法 289
第六节 鸟卜 292
一 、鸟卜与巫术 292
二、鸦鸣卜 292
第七节 签卜 299
一、《幻术之镜》及其卜法 299
二、《幻术之镜》中的人生哲理 301
第八节 征兆卜及相术 308
一、《预兆的反映》 308
二、《征兆观察法》 309
三、《男人观察法》 311
四、《眼跳、耳哭等征兆之观察法摄要》 315
第八节 其他占卜术 321
一、骨卜 321
二、绳卜 322
三、占音术 323
四、脉占 323
五、五行占算术 324
第九章降神活动——人神相接 326
第一节著名的神汉 327
一、乃穹神汉 327
二、拉莫神汉 329
三、噶顿神汉 330
四、多杰雄丹神汉 331
五、孜玛热神汉 333
六、其他降神者 335
第二节 护法神汉的性质及其仪式 336
一、神汉制的性质及弊端 336
二、降神仪式 337
第三节 降神的功用 341
一、认定转世灵童 341
二、禳灾除难 342
三、预言吉凶祸福 342
第十章 信仰与人生礼仪 346
第一节 诞生、婚姻等礼仪中的信仰因素 346
一、求子习俗 346
二、命名 346
三、婚礼 348
第二节 丧葬形式 348
一、天葬 349
二、火葬 356
三、土葬 357
四、塔葬 358
五、其他葬俗 360
第三节 超度亡灵 361
一、中阴阶段 361
二、超度法事 362
第十一章 信仰与节日庆典 367
第一节 正月祈愿大法会的起源 367
一、起源 367
二、宗旨 369
第二节 祈愿大法会上的节庆活动 369
一、集会诵经 369
二、放生——尊重生灵 370
三、正月13日“展佛” 371
四、超度魔类——金刚法舞 372
五、酥油花供 386
六、美好的愿望——绕转弥勒佛像 388
第三节 二月法会 389
一、送替死鬼习俗 389
二、送鬼习俗之分析 393
三、绕转供养 397
第四节 四月斋会 398
一、斋会与修行 398
二、斋会的实施 399
第五节 拉卜楞寺七月法会 401
一、法会的内容 401
二、米拉劝法会的剧情 401
第五节 其他节日 404
第六节 佛教节庆活动的功能 405
一、佛教文化的传承功能 406
二、强化了寺院与社会之联系 406
三、经济功能 407
第十二章 护身符——生命的守护 409
第一节 古老的护身方法 409
一、宝石类 409
二、 天铁类 411
三、绘面 412
第二节 护身符 412
一 、护身符之图案 413
二、文化内涵 415
三、用途 423
第三节 佛教的其他护身物 425
一、护身结 425
二、噶乌 426
第十三章 禁忌 427
第一节 宗教禁忌 428
一、禁忌杀生 428
二、圣物或圣神场所的禁忌 429
第二节 生活禁忌 429
主要参考文献: 431
^ 收 起
前言 10
第一章 雪域众生的信仰 12
第一节 佛陀的教诲 12
一、藏传佛教 12
二、印度佛教的传承 14
第二节 四大教派 16
一、古老的宁玛派 16
二、昆氏家族与萨迦派 19
三、支系林立的噶举派 22
四、最大的教派——格鲁派 24
第三节 信仰与人生观、价值观 26
一、生命轮回观 26
二、轮回的根源——因果业报 28
三、提倡行善的佛教伦理 28
第二章 信仰对象——佛、菩萨、护法神、祖师、活佛 32
第一节 佛 32
一、导师释迦牟尼 32
二、无量光佛 37
三、未来佛弥勒 39
四、药师佛 40
五、密宗本尊佛 41
第二节 利他的菩萨 44
一、大悲观世音 44
二、智慧文殊 49
三、救度佛母 50
第三节 护法神
一、马头明王 54
二、大黑天 55
三、吉祥天女 58
四、财神多闻子 60
五、白哈尔神 62
第四节 祖师 66
一、莲花生 66
二、阿底峡·燃灯智 69
三、米拉日巴 72
四、宗喀巴·罗桑扎巴 75
第五节 活佛——乘愿再来 77
一、转世的佛学理论 77
二、活佛转世制的形成 84
三、普渡众生 88
四、活佛与社会的关系 89
第三章 对佛菩萨的礼敬供养礼仪 93
第一节 献供 94
一、献供的意义 94
二、供品 96
第二节 磕头 99
一、最高的礼节 99
二、信仰与消灾 99
第三节 绕转 100
一、顺时针绕转 100
二、绕转的益处 102
第四节 诵经 106
一、皈依辞 106
二、赞颂诗 107
三、祈愿文 108
四、佛经 109
五、咒语 111
第四章 圣山圣湖——人间净土 112
第一节 岗底斯山和玛旁雍湖 113
一、多种宗教的推崇 113
二、大雪山、无热湖与岗仁波切、玛旁雍湖 115
第二节 佛教大师的足迹 119
一、修行于圣地 119
二、大师们的传说 121
第三节 绕转圣山 123
一、绕转习俗 123
二、四月十五竖经旗 126
第五章 山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128
第一节 山神的称谓 129
一、地方神 129
二、“念神” 130
三、“赞神” 131
四、其他称谓及各种神灵属性的融合 132
第二节 藏传佛教与山神 134
一、山神成为佛教的护法神 134
二、佛教式的祭祀仪轨 135
第三节 山神之父——沃德贡甲 137
一、至上神的雏形 137
二、来历传说 138
第四节吐蕃王族的保护神——雅拉香波山神 140
一、雅隆河谷的神灵 141
二、图腾神白牦牛与雅拉香波山神 142
三、王权与山神 144
第五节 阿尼玛沁山神 146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146
二、名称释义 147
三、玛沁山神与部落的亲缘关系 148
四、玛沁山神及其眷属 150
五、皈依佛门,服务佛教 154
六、玛沁山神与其他神灵间的关系 156
第六节 念青唐拉山 160
一、名称 160
二 、莲花生降伏念青唐拉神 161
三、 与其他佛教大师间的故事 163
四、神灵之国 166
第七节 阿尼念钦 167
一、阿尼念钦及其属下 167
二、阿尼念钦的传说 170
第八节 祭祀山神的礼仪 172
一、神宫“拉则” 172
三、撒风马 175
四、挂经幡 183
五、供献牛羊 186
六、山神崇拜的特征 189
第六章 龙及“鲁”神崇拜 193
第一节 藏族文化中的龙 193
一、艺术作品中的龙 193
二、民间文学中龙 193
三、人名、地名中的龙及生肖纪年 196
四、“珠”与龙 197
第二节 那伽龙王与“珠” 198
一、佛教经典中的那伽 198
二、苯教的龙(鲁) 199
三、那伽与“鲁” 200
五、“鲁”与“珠” 201
第七章 来自中原的神灵——关帝和文昌帝君 204
第一节 关帝庙 204
一、文化的符号 204
二、夏河关帝庙 206
第二节 密宗护法神的化身 207
一、章嘉国师所撰祭祀文 207
二、土观活佛所撰祭祀文 208
三、关帝祭祀仪轨 212
四、关帝信仰之影响及变异 216
第三节“阿尼约拉”——文昌帝君 220
一、文昌神的渊源 220
二、文昌庙及信仰 221
三、文昌祭祀文 224
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祭祀礼仪和祭祀对象 228
——《献供焚香祭》的解读 228
第一节 掘藏大师郭吉丹赤坚 228
一、《献供焚香祭》 228
二、郭吉丹赤坚的生平 229
第二节 祭祀神灵的供品 232
一、供品的制作和陈设 232
二、供品的特点 234
第三节 前行仪轨 236
一、净化、加持供物 236
二、加行的意义 238
第三节 正行仪轨 239
一、观想本尊——祭祀者的神秘体验 239
二、祭祀地方神灵的缘由和目的 240
三、赞颂 241
四、迎请的“诸客”——祭供的各类神灵 241
五、焚香祭 242
六、敬礼献供养 250
七、专门的祈祷及向战神礼赞、招福运 252
八、献祭的性质 256
第四节 结尾仪式 257
一、送神 257
二《献供焚香祭》的影响 258
第九章 预测术——占卜与相面 259
第一节 骰子卜 261
一、骰子卜文献 261
二、卜法——密宗的观想仪式 264
三、卜辞之分析 266
第二节 “六字真言”卜 270
一、文献 271
二、卜法 272
二、卜辞 272
第三节 念珠卜 281
一 、文献 281
二、卜法 282
三、卜辞举例 283
第四节 圆光卜 285
一、圆光卜的分类 285
二、文献 287
第五节 梦卜 287
一、梦卜与密法修炼 287
二、文献及占法 289
第六节 鸟卜 292
一 、鸟卜与巫术 292
二、鸦鸣卜 292
第七节 签卜 299
一、《幻术之镜》及其卜法 299
二、《幻术之镜》中的人生哲理 301
第八节 征兆卜及相术 308
一、《预兆的反映》 308
二、《征兆观察法》 309
三、《男人观察法》 311
四、《眼跳、耳哭等征兆之观察法摄要》 315
第八节 其他占卜术 321
一、骨卜 321
二、绳卜 322
三、占音术 323
四、脉占 323
五、五行占算术 324
第九章降神活动——人神相接 326
第一节著名的神汉 327
一、乃穹神汉 327
二、拉莫神汉 329
三、噶顿神汉 330
四、多杰雄丹神汉 331
五、孜玛热神汉 333
六、其他降神者 335
第二节 护法神汉的性质及其仪式 336
一、神汉制的性质及弊端 336
二、降神仪式 337
第三节 降神的功用 341
一、认定转世灵童 341
二、禳灾除难 342
三、预言吉凶祸福 342
第十章 信仰与人生礼仪 346
第一节 诞生、婚姻等礼仪中的信仰因素 346
一、求子习俗 346
二、命名 346
三、婚礼 348
第二节 丧葬形式 348
一、天葬 349
二、火葬 356
三、土葬 357
四、塔葬 358
五、其他葬俗 360
第三节 超度亡灵 361
一、中阴阶段 361
二、超度法事 362
第十一章 信仰与节日庆典 367
第一节 正月祈愿大法会的起源 367
一、起源 367
二、宗旨 369
第二节 祈愿大法会上的节庆活动 369
一、集会诵经 369
二、放生——尊重生灵 370
三、正月13日“展佛” 371
四、超度魔类——金刚法舞 372
五、酥油花供 386
六、美好的愿望——绕转弥勒佛像 388
第三节 二月法会 389
一、送替死鬼习俗 389
二、送鬼习俗之分析 393
三、绕转供养 397
第四节 四月斋会 398
一、斋会与修行 398
二、斋会的实施 399
第五节 拉卜楞寺七月法会 401
一、法会的内容 401
二、米拉劝法会的剧情 401
第五节 其他节日 404
第六节 佛教节庆活动的功能 405
一、佛教文化的传承功能 406
二、强化了寺院与社会之联系 406
三、经济功能 407
第十二章 护身符——生命的守护 409
第一节 古老的护身方法 409
一、宝石类 409
二、 天铁类 411
三、绘面 412
第二节 护身符 412
一 、护身符之图案 413
二、文化内涵 415
三、用途 423
第三节 佛教的其他护身物 425
一、护身结 425
二、噶乌 426
第十三章 禁忌 427
第一节 宗教禁忌 428
一、禁忌杀生 428
二、圣物或圣神场所的禁忌 429
第二节 生活禁忌 429
主要参考文献: 431
^ 收 起
才让,男,藏族,1963年11月生,青海化隆人,大学本科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
先后开设的课程有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蒙古族史等。主讲的藏族史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出版专(译)著《吐蕃史稿》、《西藏佛教》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法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的翻译整理研究”等。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
先后开设的课程有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蒙古族史等。主讲的藏族史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出版专(译)著《吐蕃史稿》、《西藏佛教》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法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的翻译整理研究”等。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
本书重点介绍与藏传佛教信仰有关的藏族社会的习俗风情,包括佛教所吸收了的高原固有的信仰及其习俗。对部分习俗的渊源进行了追溯,因此内容所涉及的时空不限于某一历史时期,作者也有究古今之变之愿望。书中所述内容之材料来源有三:一是相关之藏、汉文献,及翻译成汉文的外人之游记、见闻之类;二是海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田野考察报告、习俗介绍等;三是本人之田野调查或亲历者。
比价列表
3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