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政治与哲学:柏拉图《高尔吉亚》讲疏(1963年)(施特劳斯讲学录)
1963年,施特劳斯完成其zui重要的作品《城邦与人》。
1964年,施特劳斯开始撰写另一部重要著作《苏格拉底与阿里斯多芬》。
在这两部作品之间,施特劳斯在圣约翰学院开设了《高尔吉亚》研讨课程——这篇柏拉图对话的主题,是城邦正义与言语修辞。
因此,1963年的课程,或许是理解施特劳斯这两部重要作品的关键。
在对《高尔吉亚》的解读中,有别于大多数研究者,施特劳斯并不认为这篇对话毫无保留地谴责修辞术。对他来说,修辞术依旧是这篇对话的中心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的三个部分。可以说,柏拉图通过撰写《高尔吉亚》批判了修辞术,但同时也在揭示修辞术的必要性,甚至或特别是对哲人而言的必要性。所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修辞术形式,得以弥合哲学与城邦间的鸿沟?——这恰是施特劳斯讨论阿里斯托芬时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他如此重视《高尔吉亚》的原因。
1964年,施特劳斯开始撰写另一部重要著作《苏格拉底与阿里斯多芬》。
在这两部作品之间,施特劳斯在圣约翰学院开设了《高尔吉亚》研讨课程——这篇柏拉图对话的主题,是城邦正义与言语修辞。
因此,1963年的课程,或许是理解施特劳斯这两部重要作品的关键。
在对《高尔吉亚》的解读中,有别于大多数研究者,施特劳斯并不认为这篇对话毫无保留地谴责修辞术。对他来说,修辞术依旧是这篇对话的中心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的三个部分。可以说,柏拉图通过撰写《高尔吉亚》批判了修辞术,但同时也在揭示修辞术的必要性,甚至或特别是对哲人而言的必要性。所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修辞术形式,得以弥合哲学与城邦间的鸿沟?——这恰是施特劳斯讨论阿里斯托芬时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他如此重视《高尔吉亚》的原因。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