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1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相关概念的界说/5
三、前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1
第一章 清初岭南诗僧群崛起的政治文化背景/21
第一节 “应劫而生”的诗僧群/23
第二节 明中后期“儒释会同”的学术背景与士人禅悦之风/33
第三节 丰厚的禅文化土壤 /40
第四节 诗文化的蓬勃/47
第二章 群体之构成与生活形态/55
第一节 群体规模的基本估价/57
第二节 以宗门世系为纽带的群体组织形态/69
第三节 充满着法缘与俗缘纠葛的生活形态/79
第三章 清初岭南诗僧的结社活动/99
第一节 “莲社”的传统/101
第二节 清初岭南诗僧结社活动考述/105
第三节 清初岭南诗僧结社的文化意义/126
第四章 清初岭南诗僧的诗心/133
第一节 苦难的悲吟/135
第二节 故国的挽歌/141
第三节 尘劳的解脱与禅悦之风致/148
第四节 友谊之求与媚俗之态/157
第五章 诗学旨趣与诗歌风貌/169
第一节 僧诗的特质:“蔬笋气”与“酸馅气” /171
第二节 清初岭南诗僧的诗学取向/183
第三节 诗歌风貌/196
第六章 论金堡澹归——清初岭南诗僧个案研究之一/219
第一节 从南明诤臣到岭南高僧/221
第二节 金堡澹归的文/227
第三节 澹归的诗/233
第四节 澹归的词/239
第五节 关于金堡澹归的历史评价/248
第七章 论石濂大汕——清初岭南诗僧个案研究之二/255
第一节 毁誉参半的石濂大汕/257
第二节 《离六堂自叙》所蕴含的诗学思想/266
第三节 大汕的诗品/271
第四节 石濂大汕所透显的文化意义 /287
结 语/293
附 录/299
附录一 海幢阿字今无禅师年谱/299
附录二 长寿石濂大汕禅师年谱/327
附录三 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354
附录四 冼玉清先生未见两种清初岭南诗僧诗集叙录/363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