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黄风译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7.8
页数:119
定价:19.00 元
ISBN-13:9787100129367
ISBN-10:7100129362
去豆瓣看看 致读者
一、引言
二、刑罚的起源 惩罚权
三、结论
四、对法律的解释
五、法律的含混性
六、关于逮捕
七、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八、证人
九、秘密控告
查看完整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年),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zui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黄风,195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92年曾先后五次赴意大利进修、讲学。1996年获“国际罗马法奖”;1998年获意大利外交部“文化作品翻译奖”;1999年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仁惠之星”共和国爵士勋章。出版个人著作和译作二十余部。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zui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yi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zui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yi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致读者
一、引言
二、刑罚的起源 惩罚权
三、结论
四、对法律的解释
五、法律的含混性
六、关于逮捕
七、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八、证人
九、秘密控告
十、提示性讯问 口供
十一、宣誓
十二、刑讯
十三、程序和时效
十四、犯意 共犯 不予处罚
十五、刑罚的宽和
十六、关于死刑
十七、驱逐和没收财产
十八、耻辱
十九、刑罚的及时性
二十、刑罚的确定性和必定性 恩赦
二十一、庇护
二十二、悬赏
二十三、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二十四、衡量犯罪的标尺
二十五、犯罪的分类
二十六、叛逆罪
二十七、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 暴侵
二十八、侮辱
二十九、决斗
三十、盗窃
三十一、走私
三十二、关于债务人
三十三、关于公共秩序
三十四、关于政治惰性
三十五、关于自杀和流亡
三十六、难以证明的犯罪
三十七、一类特殊的犯罪
三十八、虚伪的功利观念
三十九、关于家庭精神
四十、关于国库
四十一、如何预防犯罪
四十二、总结
译后记
^ 收 起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年),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zui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黄风,195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92年曾先后五次赴意大利进修、讲学。1996年获“国际罗马法奖”;1998年获意大利外交部“文化作品翻译奖”;1999年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仁惠之星”共和国爵士勋章。出版个人著作和译作二十余部。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zui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yi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zui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yi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