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时代的哲学
作者:<adata-name="孙伟平">孙伟平著
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7.10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219103562
ISBN-10:7219103565
去豆瓣看看 导论 变革时代的“时代精神”
一、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人类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
三、通过创新推进哲学的时代化
第一篇 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第一讲 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是“科学”?
三、“哲学就是哲学史”
四、哲学之“是”与“应该”
五、哲学的素养与境界
第二讲 洞悉价值世界的奥秘
一、价值究竟是什么?
二、事物的价值
三、人的价值
四、价值的主体性
五、价值的客观性与绝对性
第三讲 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一、“拟科学”的哲学面临困境
二、哲学的价值维度重新进入视野
三、生活实践中价值问题的突显
四、简要的结论
第四讲 价值论如何“改变”哲学
一、从中国价值论兴起谈起
二、价值论与认识论的学术差异
三、价值论对哲学的实质性改变
第五讲 作为价值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意蕴
二、马克思价值哲学的主题
三、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二篇 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
第六讲 信息科技、互联网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科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范式
二、信息技术范式与信息社会的来临
三、作为新型技术社会形态的信息社会
第七讲 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何以可能?
二、信息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内容
三、以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建构信息社会
第八讲 知识经济:机遇与挑战
一、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二、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
三、所有权与剥削问题
四、“数字鸿沟”与新的社会平等
五、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分裂
第九讲 信息社会的伦理反思
一、信息伦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信息时代面临的伦理挑战
三、信息伦理建设的基本方略
第十讲 信息时代人的新机遇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基础
二、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三、平等发展的可能性
四、自主发展的新空间
五、对人自身的重构与塑造
第十一讲 信息时代人的新异化
一、作为工具的技术对人的异化
二、新经济对人的排斥与异化
三、政治上“被边缘化”、被操纵
四、虚拟交往与人际交往的新异化
五、网瘾:一种新的心理疾患
第三篇 立足时代的哲学实践
第十二讲 创建当代“中国价值”
一、为什么要创建当代“中国价值”
二、当代中国价值观转型的特点与趋势
三、当代“中国价值”建设的可能路径
第十三讲 当代中国道德亟待重建
一、道德与老人一起“摔倒了”
二、启动社会系统工程“扶老人”
三、以建设的姿态“扶道德”
第十四讲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价值观
一、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特质和现实意义
二、近代以来关于东亚价值观的认知变化
三、全球化时代东亚价值观的综合创新
第十五讲 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交流
一、文化多样性及其意义
二、坚持文化主权,弘扬民族文化
三、跨文化交流、对话与合作
四、“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第十六讲 后工业时代呼唤生态文明
一、扬弃偏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二、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三、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第十七讲 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二、哲学的进步与中国的发展
三、当代中国的“顶层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创建
后记
孙伟平 1966年生于湖南常德,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和文化问题研究,著有《事实与价值》《价值哲学方法论》《伦理学之后》《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等,发表论文300多篇。
一个半世纪前,李鸿章等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晚清以来的中国,今天,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亘古未有的。从世界大格局看,冷战结束后,历史并未像福山所说的那样真的“终结”,而是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从文明的演进来看,我们正迎来一个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的“生态时代”,“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正发生巨变,“后工业”的“信息社会”“智能社会”正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正迈入“全球化时代”……时代、社会的大变革不是可以假装看不见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它的总特征到底发生了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它又是以怎样的形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高扬哲学反思、批判的精神,进行彻底、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为新时代、新社会贡献智慧,也为时代变迁中惊惶失措、无所适从的人们寻找安身立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