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著
出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7.12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49965960
ISBN-10:754996596X
去豆瓣看看 001·小引
狗·猫·鼠
文章中,鲁迅讲述了童年时自己与猫的“交集”,刻画了猫的主要特征,阐明了自己仇猫的原因,表达出自己对谄媚、狡猾、毒辣之人的憎恶和对弱小者的同情。
004 ·本篇导读
005 ·原著呈现
014 ·我阅读我感悟
015 ·我阅读我实践
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中有两种视角,一是儿时的视角,二是成人的视角。童年的鲁迅,对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大”字形睡相是憎恶、讨厌、不大佩服的;而到了成年写作时,他已经充分地理解了阿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
018 ·本篇导读
019 ·原著呈现
025 ·我阅读我感悟
026 ·我阅读我实践
二十四孝图
鲁迅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审视封建文化中已经变味了的“孝道”,鞭辟入里地抨击了封建愚孝思想的消极、虚伪;同时,文章也表露了作者对文言文的反对。
028 ·本篇导读
029 ·原著呈现
036 ·我阅读我感悟
037 ·我阅读我实践
五猖会
五猖会作为能满足儿童娱乐需求的文艺形式,十分地被“我”看重,但那种喜悦心情最终因父亲要求背诵《鉴略》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本篇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具有浓厚的反封建的意味。
040 ·本篇导读
041·原著呈现
046 ·我阅读我感悟
047 ·我阅读我实践
无常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一个“可怖而又可爱”的鬼物——无常。鲁迅先生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写“无常”的“有人情味”和其世界的美好,来映衬现实中人的虚伪和冷漠,影射当时社会的黑暗。
050 ·本篇导读
051·原著呈现
059 ·我阅读我感悟
060 ·我阅读我实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篇展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世界: 夏天百草园的无限趣味,“美女蛇”的神秘莫测,雪地捕鸟的独特经历;三味书屋课上偷描绣像、看先生读书,课下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062 ·本篇导读
063·原著呈现
068 ·我阅读我感悟
069 ·我阅读我实践
父亲的病
本篇描写了鲁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和风格,揭露了他们误人病情、勒索钱财的本质,表明了鲁迅对这些所谓的名医的辛辣嘲讽。
072 ·本篇导读
073·原著呈现
079 ·我阅读我感悟
080 ·我阅读我实践
琐记
本篇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与封建家庭决裂后,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082 ·本篇导读
083 ·原著呈现
091·我阅读我感悟
092 ·我阅读我实践
藤野先生
文章通过叙述自己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如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典型事例,写出了藤野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品质的高贵,表现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同时,本篇文章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决心。
094 ·本篇导读
095 ·原著呈现
102·我阅读我感悟
103 ·我阅读我实践
范爱农
本篇文章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106 ·本篇导读
107 ·原著呈现
115 ·我阅读我感悟
116 ·我阅读我实践
117·原著后记
128·我阅读我挑战
129·我阅读我感悟参考答案
136·后记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1918年5月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优美有趣、具代表性的10篇散文,记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又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从这些鲜活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