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绘版红楼梦(套装上下册)简装 [11-14岁]
作者:袁宏宾编
出版: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7.12
页数:592
定价:69.00 元
ISBN-13:9787563736058
ISBN-10:7563736050
去豆瓣看看 目录
上 册
第 一 回 通灵宝玉思凡 1
第 二 回 黛玉初进贾府 9
第 三 回 梦游太虚幻境 18
第 四 回 金玉良缘初现 27
第 五 回 顽童大闹家塾 34
第 六 回 凤姐协理丧事 40
第 七 回 可卿风光大葬 48
第 八 回 贾府造大观园 54
第 九 回 元妃奉旨省亲 61
第 十 回 袭人规劝宝玉 68
第十一回 黛玉醋海生波 76
第十二回 宝玉听曲悟禅 83
第十三回 宝黛共读西厢 91
第十四回 宝玉惨遭毒手 99
第十五回 道婆贪财设蛊 106
第十六回 滴翠亭言秘事 113
第十七回 黛玉泣红葬花 120
第十八回 享福人还祷福 127
第十九回 晴雯逞强撕扇 134
第二十回 宝玉痴诉肺腑 141
第二十一回 宝玉惹祸挨打 148
第二十二回 袭人献忠受赏 156
第二十三回 大观园起诗社 163
第二十四回 赏桂花吃螃蟹 172
第二十五回 刘姥姥二进府 179
第二十六回 刘姥姥醉卧怡红 187
第二十七回 凤姐大闹生辰 196
第二十八回 金兰姐妹情深 202
第二十九回 鸳鸯拼死拒嫁 211
第 三 十 回 薛蟠调情挨打 217
第三十一回 呆香菱苦学诗 225
第三十二回 芦雪庵争联诗 231
第三十三回 晴雯病补金裘 238
第三十四回 荣国府开夜宴 245
第三十五回 赵姨娘争闲气 252
第三十六回 探春兴利除弊 258
第三十七回 紫鹃试探宝玉 265
第三十八回 大观园乱为王 271
第三十九回 茉莉粉蔷薇硝 278
下 册
第 四 十 回 玫瑰露茯苓霜 285
第四十一回 湘云醉卧花荫 292
第四十二回 怡红院摆夜宴 299
第四十三回 贾敬服砂升天 306
第四十四回 贾琏偷娶二姐 313
第四十五回 三姐自刎身亡 321
第四十六回 凤姐大闹东府 328
第四十七回 二姐吞金殒命 335
第四十八回 嫌隙人生嫌隙 341
第四十九回 悍奴反欺懦主 348
第 五 十 回 荣府抄大观园 354
第五十一回 中秋月夜联诗 361
第五十二回 佳园群芳散尽 368
第五十三回 宝玉悲祭晴雯 375
第五十四回 薛蟠悔娶悍妇 382
第五十五回 病潇湘惊噩梦 389
第五十六回 禁中元妃染恙 397
第五十七回 贾宝玉初提亲 405
第五十八回 薛蟠死罪翻案 412
第五十九回 妙玉走火入魔 417
第 六 十 回 黛玉误听求死 423
第六十一回 宝蟾勾引薛蝌 431
第六十二回 玩二珍参聚散 438
第六十三回 水月庵风月案 445
第六十四回 迷失通灵宝玉 452
第六十五回 凤姐设计调包 460
第六十六回 黛玉焚稿绝情 466
第六十七回 黛玉泪尽而逝 475
第六十八回 官箴主奴破例 482
第六十九回 探春远嫁海疆 489
第 七 十 回 大观园驱妖孽 496
第七十一回 金桂投毒反伤 503
第七十二回 锦衣军抄两府 510
第七十三回 贾母散财养家 518
第七十四回 痴公子候芳魂 525
第七十五回 贾母魂归地府 533
第七十六回 凤姐魂返金陵 541
第七十七回 宝玉会甄宝玉 548
第七十八回 重游太虚幻境 555
第七十九回 奸兄舅欺弱女 563
第 八 十 回 宝玉中举出家 570
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祖先原为汉人,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内容包罗万象,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已经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它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