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
作者:[美]穆雷·N.,罗斯巴德著
出版:海南出版社 2017.12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544375726
ISBN-10:7544375722
去豆瓣看看 中文版新序 \ 001 中文版原序 \ 015
致谢 \ 001 第五版序言 \ 002
第四版序言 \ 008 第三版序言 \ 016 第二版序言 \ 021 第一版序言 \ 025
Section 1 商业周期理论
早期研究商业周期的理论家将眼光聚集在危机和萧条上,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
正是这些词汇困扰着经济学家,使他们极度难堪,这让他们简直就像一个经济学
的门外汉,这些词汇正是亟待我们去解释的。
如果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错误投资带来的浪费也越多,那么必要的萧条进行调
整的时间也越长,而萧条的程度也越剧烈。
第 一 章 商业周期的实证理论 \ 002
商业周期与商业波动 \ 003
问题:一连串的错误 \ 007
解释:经济繁荣与萧条 \ 009
萧条的次要特征:通货紧缩引起的信贷收缩 \ 014
政府应对萧条的政策:自由放任 \ 019
阻止萧条 \ 023
奥地利学派理论有关商业周期的诸问题 \ 029
第 二 章 凯恩斯主义者对米塞斯商业同期理论的批判 \ 036
流动性“陷阱” \ 038
工资率和失业 \ 041
第 三 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种评论 \ 052
普遍的生产过剩 \ 053
消费不足 \ 054
加速原则 \ 057
“投资机会”的缺乏 \ 065
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 \ 069
性质信贷说 \ 072
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 \ 077
Section 2 通货膨胀下的繁荣:1921-1929
对于经济研究起了不良的影响。我们已经设法说明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是一种完
全错误的方法,理论只能在先验的理论基础上被证实或证伪。经验事实可以在基
本定理的层面上进入到理论中,它与今天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历史统计学的“事
实”是无关的。
第 四 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 \ 080
货币供给的定义 \ 082
货币供给的膨胀:1921—1929 \ 086
通货膨胀的产生 Ⅰ :准备金标准 \ 090
通货膨胀的产生 Ⅱ :准备金总量 \ 095
国库通货 \ 111
贴现票据 \ 112
买入票据——承兑汇票 \ 121
美国政府证券 \ 128
第 五 章 通货膨胀的进程 \ 132
对国外信贷 \ 133
帮助英国 \ 138
危机到来 \ 155
第 六 章 通货膨胀的理论思考:经济学家和平抑物价的诱惑 \ 164
大萧条 \ 179
1929—1933 年 \ 179
Section 3 大萧条:1929—1933 年
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明白;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于自由市场经济身上,而
应该归咎于政客、官僚和那些“先进”的经济学家。而且,对过去或将来发生的
任何一次萧条来说,情况都会是这样。
第 七 章 萧条的序幕:胡佛和自由放任主义 \ 180
胡佛干预主义的发展:失业问题 \ 183
胡佛干预主义的发展:劳工关系 \ 194
第 八 章 萧条开始:胡佛的措施 \ 203
白宫会议 \ 204
扩张信贷 \ 208
公共建设 \ 211
新政的农业计划 \ 211
第 九 章 1930 年 \ 232
呼吁进行公共建设 \ 243
政府带来的财政负担 \ 247
第 十 章 1931,悲剧性的一年 \ 251
美国的货币情况 \ 254
政府造成的财政负担 \ 257
公共建设和工资率 \ 258
维持工资率 \ 261
移民限制 \ 264
自愿救济 \ 265
胡佛在1931 年第四季度 \ 266
商界中集体主义思想的传播 \ 271
第十一章 1932 年的胡佛新政 \ 280
税收的增加 \ 281
政府支出与经济 \ 283
公共建设的提议 \ 287
RFC \ 291
政府救济 \ 296
通货膨胀计划 \ 297
通货膨胀的呼声 \ 304
胡佛先生向股市宣战 \ 312
住宅贷款银行系统 \ 314
破产法 \ 314
反对移民 \ 316
第十二章 胡佛任期的结束 \ 317
对财产权的侵犯:最后的通货危机 \ 320
萧条期间的工资、工时和就业 \ 326
总结:胡佛带给我们的教训 \ 332
附录 政府和国民产值:1929—1932 年 \ 334
译后记 \ 343
穆雷·N. 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年3月2日—1995年1月7日)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和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战”后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著有并在国内出版著作《人、经济与国家》《权力与市场》《美国大萧条》《自由的伦理》《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银行的秘密 : 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美联储的起源》《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 : 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等。
罗斯巴德在1963 年以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提供了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那场影响全球的大萧条的解释,并轻易地推翻了传统的想法。
他认为,华尔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么严酷,并不是因为充满了劫掠的资本主义体系没有得到限制,而是因为政府始终通过扩张信贷,进行通货膨胀的方法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实体经济直线下落,并不是因为政府干预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它干预得太多。
他认为,20 世纪20 年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让政府计划、干预、安排、刺激经济,到了30 年代更是如此。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残留下来的思想,而胡佛总统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成功地执行了救济计划才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他也因此在整个20 年代成为管理经济问题的高层官员,直到1929 年他正式入主白宫。胡佛是一个天生的计划者、干涉者、安排者和激励者。
他认为,胡佛—罗斯福时期其实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新政中大多数的“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强化,罗斯福政府相对于胡佛政府只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关系上更加成功,并花费了更多纳税人的金钱。在罗斯巴德的眼里,正是胡佛—罗斯福时期的政策才使经济衰退更加严峻,正是他们的政策使得经济萧条一直延续到30 年代末。
在经济史著作中,很少有这样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作品,它极具说服力地为我们上了许多课,而这些对我们现今的生活仍然适用。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