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艺术抑或商业—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
绪论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电影互动概述
第二节 1949年之前两地电影互动简史
第一章 由密及疏的两地电影往来(1949-1956)
第一节 内地影人的“南下”与“北归”
一、“南下”影人到港后与香港电影的交融
二、“南下”影人的“北归”
第二节 互动促使下的香港电影产业重组及左右纷争
一、留守香港内地影人的制片业重组活动
二、南方影业公司的“输入”和“输出”
查看完整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电影互动概述
第二节 1949年之前两地电影互动简史
第一章 由密及疏的两地电影往来(1949-1956)
第一节 内地影人的“南下”与“北归”
一、“南下”影人到港后与香港电影的交融
二、“南下”影人的“北归”
第二节 互动促使下的香港电影产业重组及左右纷争
一、留守香港内地影人的制片业重组活动
二、南方影业公司的“输入”和“输出”
查看完整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丛刊《影视文化》执行主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多年来从事港台电影特别是华语电影互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个人专著《香港电影史(1897-2006)》《香港电影产业流变》《华语电影:历史、现状及互动》《香港电影艺术史》等,主编《中国电影编年史(1970-1979)》《治史有凭勤勉厚德——邢祖文学识与人格研究》《华语电影新视野》等著述;发表学术文章近二百篇。曾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一等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等奖项。
张文燕,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副主编、编委,编审。主编《香港电影十年》《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副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30年》《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等专业书籍;合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
查看完整
张文燕,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副主编、编委,编审。主编《香港电影十年》《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副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30年》《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等专业书籍;合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
查看完整
《政治艺术抑或商业: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梳理和总结了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全面而系统的展现了内地和香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地在电影、围绕电影的政治等方面的互动,体现出两地电影互相支持、互相依靠,共同发展,也展现了两地电影的互动和交流为内地和香港以及周边地区所带来的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绪论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电影互动概述
第二节 1949年之前两地电影互动简史
第一章 由密及疏的两地电影往来(1949-1956)
第一节 内地影人的“南下”与“北归”
一、“南下”影人到港后与香港电影的交融
二、“南下”影人的“北归”
第二节 互动促使下的香港电影产业重组及左右纷争
一、留守香港内地影人的制片业重组活动
二、南方影业公司的“输入”和“输出”
三、特殊的互动:左右派别的人才之争
第三节 两地电影互动的影响及趋势
一、互动对内地电影的影响:产业的强势和美学的弱势
二、互动对香港电影的强势影响
第二章 香港左派电影与内地电影的互动巅蜂(1957-1966)
第一节 内地主导的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
一、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和内地电影的首次合拍及影响
二、内地对香港电影的艺术支援
三、内地支持下香港左派电影院线的建立
四、两地电影的输入输出及影响
第二节 两地围绕电影的政治互动及影响
一、内地对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政治肯定及良性影响
二、内地政治环境变化中的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
三、南方公司主导下香港左派影人和港英政府的抗争
第三节 互动中香港左派电影的成就及左翼文化的强势呈现
一、香港左派电影的美学成就及影响
二、两地在电影基础上的文艺互动
三、两地文艺互动中的强势左翼文化呈现
第三章 两地电影互动的变异及影响(1967-1977)
第一节 乱象丛生:“文革”初期两地电影互动的恶性变异
一、内地极左政治形势对香港社会及香港电影的直接影响
二、风暴初期香港左派影人的分化
三、互动变异对香港左派电影产业和美学的初始影响
第二节 遭遇“被改造”:“文革”中期两地电影互动变异的持续
一、以“5·23广州会议”为龙头的思想改造及后果
二、回港后的“讲用”和政治演出
三、体验工农:内地化的政治改造
第三节 变异影响: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创作、发行实况及历史贡献
一、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和电影的本土化转型
二、互动变异下香港左派电影和内地电影的互文性及影响
三、变异影响下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
第四章 新交互模式的开启与探索(1978-1993)
第一节 内地和香港左派电影互动的延续
一、宽松政治氛围下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机构整合
二、香港左派电影族群与内地合作制片的延续和新变“
三、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在两地电影全面互动中的桥梁作用
四、南方影业公司与内地的输入输出互动
第二节 内地和香港电影全面互动的开启
一、80年代两地的合作制片:从启动到快速发展
二、从政治到商业:90年代前期两地合拍的深入
三、突破格局的电影文化互动
第三节 两地全面电影互动的影响
一、促进香港电影本土化的转型
二、承续香港电影的人文脉流
三、推动内地电影的产业与美学变革
第五章 内地与香港电影全方位互动的起落沉浮(1994-2003)
第一节 两地电影产业的重大调整及其对互动的影响
一、香港电影工业的低迷
二、内地电影体制的重大改革
第二节 变革态势中两地电影的深度互动
一、合作制片的新特征
二、两地电影的输出输入
三、两地电影的其他交流
第三节 两地电影深度互动的影响
一、产业中心的北移趋势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二、内地电影的美学和产业调整
三、深度电影互动对内地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CEPA后华语电影新主体的确立(2004-)
第一节 CEPA及其第一阶段的两地合拍电影
一、CEPA及其相关协议
二、CEPA初期两地合拍片的水土不服
三、从水土不服到互融互汇
第二节 后融合:后CEPA时期两地合拍电影的新变
一、合拍片中的港式人文理念置换
二、合拍片中类型美学的创新
三、合拍片中内地因素的增加及其他
第三节 CEPA后两地电影的产业互动及影响
一、CEPA后两地电影的产业互动
二、内地电影:构建华语电影新主体
三、香港电影:分众化的焦虑与融合
附录一:1949-2013内地和香港合拍片一览表
附录二:南方影业公司发行内地电影一览表(1949-2010)
附录三:参考资料
后记
^ 收 起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电影互动概述
第二节 1949年之前两地电影互动简史
第一章 由密及疏的两地电影往来(1949-1956)
第一节 内地影人的“南下”与“北归”
一、“南下”影人到港后与香港电影的交融
二、“南下”影人的“北归”
第二节 互动促使下的香港电影产业重组及左右纷争
一、留守香港内地影人的制片业重组活动
二、南方影业公司的“输入”和“输出”
三、特殊的互动:左右派别的人才之争
第三节 两地电影互动的影响及趋势
一、互动对内地电影的影响:产业的强势和美学的弱势
二、互动对香港电影的强势影响
第二章 香港左派电影与内地电影的互动巅蜂(1957-1966)
第一节 内地主导的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
一、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和内地电影的首次合拍及影响
二、内地对香港电影的艺术支援
三、内地支持下香港左派电影院线的建立
四、两地电影的输入输出及影响
第二节 两地围绕电影的政治互动及影响
一、内地对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政治肯定及良性影响
二、内地政治环境变化中的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
三、南方公司主导下香港左派影人和港英政府的抗争
第三节 互动中香港左派电影的成就及左翼文化的强势呈现
一、香港左派电影的美学成就及影响
二、两地在电影基础上的文艺互动
三、两地文艺互动中的强势左翼文化呈现
第三章 两地电影互动的变异及影响(1967-1977)
第一节 乱象丛生:“文革”初期两地电影互动的恶性变异
一、内地极左政治形势对香港社会及香港电影的直接影响
二、风暴初期香港左派影人的分化
三、互动变异对香港左派电影产业和美学的初始影响
第二节 遭遇“被改造”:“文革”中期两地电影互动变异的持续
一、以“5·23广州会议”为龙头的思想改造及后果
二、回港后的“讲用”和政治演出
三、体验工农:内地化的政治改造
第三节 变异影响: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创作、发行实况及历史贡献
一、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和电影的本土化转型
二、互动变异下香港左派电影和内地电影的互文性及影响
三、变异影响下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
第四章 新交互模式的开启与探索(1978-1993)
第一节 内地和香港左派电影互动的延续
一、宽松政治氛围下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机构整合
二、香港左派电影族群与内地合作制片的延续和新变“
三、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在两地电影全面互动中的桥梁作用
四、南方影业公司与内地的输入输出互动
第二节 内地和香港电影全面互动的开启
一、80年代两地的合作制片:从启动到快速发展
二、从政治到商业:90年代前期两地合拍的深入
三、突破格局的电影文化互动
第三节 两地全面电影互动的影响
一、促进香港电影本土化的转型
二、承续香港电影的人文脉流
三、推动内地电影的产业与美学变革
第五章 内地与香港电影全方位互动的起落沉浮(1994-2003)
第一节 两地电影产业的重大调整及其对互动的影响
一、香港电影工业的低迷
二、内地电影体制的重大改革
第二节 变革态势中两地电影的深度互动
一、合作制片的新特征
二、两地电影的输出输入
三、两地电影的其他交流
第三节 两地电影深度互动的影响
一、产业中心的北移趋势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二、内地电影的美学和产业调整
三、深度电影互动对内地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CEPA后华语电影新主体的确立(2004-)
第一节 CEPA及其第一阶段的两地合拍电影
一、CEPA及其相关协议
二、CEPA初期两地合拍片的水土不服
三、从水土不服到互融互汇
第二节 后融合:后CEPA时期两地合拍电影的新变
一、合拍片中的港式人文理念置换
二、合拍片中类型美学的创新
三、合拍片中内地因素的增加及其他
第三节 CEPA后两地电影的产业互动及影响
一、CEPA后两地电影的产业互动
二、内地电影:构建华语电影新主体
三、香港电影:分众化的焦虑与融合
附录一:1949-2013内地和香港合拍片一览表
附录二:南方影业公司发行内地电影一览表(1949-2010)
附录三:参考资料
后记
^ 收 起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丛刊《影视文化》执行主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多年来从事港台电影特别是华语电影互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个人专著《香港电影史(1897-2006)》《香港电影产业流变》《华语电影:历史、现状及互动》《香港电影艺术史》等,主编《中国电影编年史(1970-1979)》《治史有凭勤勉厚德——邢祖文学识与人格研究》《华语电影新视野》等著述;发表学术文章近二百篇。曾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一等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等奖项。
张文燕,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副主编、编委,编审。主编《香港电影十年》《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副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30年》《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等专业书籍;合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发表《浅析中国喜剧电影的形式特征》《“九七”后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策略》等数十篇专业论文。
^ 收 起
张文燕,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副主编、编委,编审。主编《香港电影十年》《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副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30年》《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等专业书籍;合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发表《浅析中国喜剧电影的形式特征》《“九七”后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策略》等数十篇专业论文。
^ 收 起
《政治艺术抑或商业: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梳理和总结了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全面而系统的展现了内地和香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地在电影、围绕电影的政治等方面的互动,体现出两地电影互相支持、互相依靠,共同发展,也展现了两地电影的互动和交流为内地和香港以及周边地区所带来的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