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人口与资源
一、浙江概况
二、人口数量变化
(一)人口自然与迁移变化
(二)人口总量变化
三、人口与资源变化
(一)人口与耕地资源变化
(二)人口与水资源变化
(三)人口与森林资源变化
四、人口与资源的地理区分布
(一)人口的地理区分布
(二)人口与资源的地理区分布
五、人口与资源的行政区和密度区分布
(一)人口与资源的行政区分布
(二)人口与土地/耕地资源的密度区分布
六、人口与资源的空间配置、影响评价及人口资源问题
(一)人口与资源的空间配置
(二)人口与资源空间配置影响评价
(三)人口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环境冲击量
一、人口、生产和消费
(一)人口压力
(二)经济发展与消费上升
(三)住房和交通运输
(四)能源和物质消费
二、环境冲击量
(一)环境冲击量
(二)分行业的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
三、环境冲击量的空间分布
(一)环境冲击量的地理区、密度区分布
(二)各行政区的环境冲击量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市空气质量和酸雨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演变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
(二)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负荷格局变化
(三)杭州环境空气质量变化
二、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一)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区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系数变化
三、城乡环境空气质量
(一)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二)乡村背景点环境空气质量
四、霾污染和酸雨
(一)霾污染的现状、变化和主要污染物
(二)降水pH值和酸雨率变化
(三)酸雨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五、环境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
(一)指导思想
(二)环境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陆地水环境
一、地表水水环境
(一)地表水水环境
(二)地表水系水环境
(三)各地表水系水环境
二、平原河网水环境
(一)平原河网水环境
(二)各平原河网水环境
三、湖库水环境
(一)湖库水环境
(二)主要湖库水环境
四、地下水漏斗和地面沉降
(一)地下水漏斗
(二)地面沉降
(三)地下水漏斗形成和地面沉降的动因
五、水资源、水环境安全对策
(一)指导思想
(二)水资源、水环境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近岸海域和湿地
一、河口水质和陆源污染
(一)人海河流河口水质
(二)陆源污染
二、近岸海域水质
(一)近岸海域水质
(二)各近岸海域水质
三、近岸海域水环境
(一)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二)赤潮和海洋污损事故
(三)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四、湿地生态系统
(一)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和资源
(二)滩涂围垦:历史、政策和规划
(三)湿地生态系统问题
五、湿地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湿地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森林生态系统
一、林业资源
(一)林业用地
(二)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
二、林分资源
(一)面积和蓄积量
(二)林种结构
(三)林龄结构
(四)树种结构
三、天然林与人工林
(一)面积和蓄积量
(二)林龄结构
四、用材林和重点林业县资源
(一)用材林资源
(二)重点林业县资源
五、森林质量
(一)林分郁闭度
(二)群落结构、自然度和生态功能
六、森林生态系统演变动力、问题和对策
(一)森林生态系统演变动力
(二)森林生态系统演变问题
(三)森林生态系统正态演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四)森林生态系统正态演替的主要对策
附录一:人类行为与森林生态系统演变
附录二:浙江森林在全国的位置
附录三:浙江林业发展区概况、战略和建设重点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粮食安全
一、粮食的生产、消费和供需平衡
(一)粮食生产
(二)粮食的消费和供需平衡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和“虚拟平衡”
(一)“粮食进口替代战略”和中国粮播面积的地域大调整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和“虚拟平衡”
(三)浙江粮食生产计划的大调减
三、粮食安全
(一)供给保障和“丰裕度原理”
(二)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三)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四、浙江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
(一)浙江粮食安全问题
(二)浙江粮食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
一、人—地关系
(一)传统人—地观
(二)新人—地观:理论、本质和“情景”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一般关系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一般关系
(二)环境冲击量: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再分析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路径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的基本路径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空气、水环境演变路径
四、浙江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在空间遍历意义上的关联分析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的时序关联分析
五、人口与环境关联演变的历史见证
(一)浙江历史时期的人口与水、旱灾害
(二)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饥荒和瘟疫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发展安全
一、发展安全
(一)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
(二)“发展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三)“发展安全”的特征
二、生态/环境的困境与走出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困境与困惑
(二)技术的本质和“软肋”
(三)无技术-制度解的“规模问题”
(四)中国生态/环境困境的走出
三、指导思想、综合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综合对策
(三)实施保障
附录一:中国人口一经济规模扩张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历时关联和空间遍历
附录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附录三:浙江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
附录四:浙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六大基础工程和“五水共治”
附录五:湿地功能分区和保护
附录六:野生生物保护的“困境”
参考文献
附文
“空间创新”与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