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纸马 心灵的慰藉 张道一民艺学研究

纸马 心灵的慰藉 张道一民艺学研究
作者:
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8.3
页数:471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570100828
ISBN-10:7570100824 去豆瓣看看 
00暂无人评价...
目 录内容简介
  读者诸君,您见过主要供焚烧的神像吗?您知道什么是“纸马”吗?
  经常有一些朋友问起,不仅是年轻的后学,也有我的同辈,不知“纸马”为何物,是不是艺术。我也不是专门研究此物的,因为关心我们民族的底层文化,在我进入晚年的时候,想把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形式的艺术收拢起来,探讨真正的文化基础所在。这种艺术又带有宗教的性质,反映出一种信仰和意识,流布于民间,其图像大都是用木版刻印的。艺术虽有高下之分,但不能说不是艺术。从其形式的特点看,它是一种很少被人注意的版画小品。
  有趣的是,这种被称为“纸马”的木版印刷图像,异名很多,如“甲马”“神马”“禄马”等,唯独不说是版画。长期以来,刻印者和使用者都不认为它是一种艺术。
  所谓“纸马”,最初确实是单一的马。敬奉神的人要用马请神送神,也要用马驮运敬神酬神的钱财(纸钱和银锞)。但是,神仙很多,所谓“天地三界,十方万灵”,要请的是什么神呢?这样,就出现了内容不同的三种图像:纸马、纸钱和要请的具体神祗。直到现在,还有人将三种图像一起烧。为了简便省事,便将三者合一,或是由神像代表,统称“纸马”,因为马起了沟通、传递的作用。
  木版印刷的“纸马”,主要表现的是神,但不是早期的形式,而是在我国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产物。汉代虽然有了纸,但还不见用纸敬神的记录;唐代开始出现了“以纸寓钱”,在敦煌发现的多种纸钱是用剪刀剪出成串的铜钱或银锭样式,也已有捺印(戳印)的小型佛像。纸马的发展和普及是在宋代,很快流布于全国;明清两代为鼎盛期;进人民国之后,在一些重点地区还能看到不少。随着科学昌明和新知识的传播,烧纸马的风习逐渐减少,有的地区已经消失,所见不多了。
  在古代,纸马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敬神方式,或者说是原有方式的改进。因为人们祭神的目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具体,将有些实际需要变成了愿望的表达。另一方面,纸马的式微,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但也有人不愿丢掉那个“神”的外壳,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当现代新的拖拉机之“机神”(吉神)和“汽车之神”的纸马出现后,说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已经改变,不是求神赐给他拖拉机或汽车,而是“见神提神”,注重安全了。
  纸马为什么要焚烧呢?简单地说,是升天,使它随着火焰的缭绕飘向天界。
  神仙住在天上。如果你要求神,那么多的神仙,你求哪一个呢?即使神仙们“有求必应”,也不能一起都来。神像的纸马如同请帖,须要指明,对应具体的哪一位神仙,他也就“有求必应”了。这样既方便,又不会弄错。
  我不在教派,也没有吸过那个“鸦片烟”。因为神是人创造的,所以我在想,数千年来,社会不断变革,国家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难道神就永远不变吗?原始神话的神,主要是用虚幻的想象来解释一些大自然的现象,以后宗教出现,打起了“救世解难”的旗号。宗教都有明确的教义和教规,神的职守和级别也很严明。我国的道教曾将一些神话糅了进去,当想象人能通过修炼而升“仙”时,道教也复杂得多了。宗教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大都教人为善。丁光训大主教住在南京,我因为研究工艺美术,写了一本《造物的艺术论》,提到了“谁是造物主?”引起了丁先生的注意,通过朋友介绍而相交。我问他到底有没有上帝?他没有直接回答,非常和蔼地笑咪咪地回问我:“你说呢?”我当然不敢直说有或无。他说:“宗教是一种思想和信仰,对于上帝,你认为有就有,你认为没有就没有。”听了这话,我恍然联想到:这不就是孔夫子的“祭神如神在”吗!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商家评价 (184)折扣价格

40
京东缺货11天
2天前更新

144
当当缺货N个月
9天前更新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