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的西学阐释
作者: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8.3
页数:164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010182773
ISBN-10:7010182779
去豆瓣看看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庄子》西学阐释
第一节 诠释话语的转变
第二节 诠释维度的转变
第三节 研究特征
第二章 西方《庄子》思想阐释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阐释内容
第三章 中西《庄子》阐释比较
第一节 共同性
查看完整 时晓丽(1963-2013),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获Freernan项目支持,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西文论比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西悲剧理论比较》(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参编《文艺学批评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6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项奖励。
通过对中国、西方和中西《庄子》思想西学阐释的分析和比较,《庄子思想的西学阐释》认为,《庄子》西学阐释,是以西方思想来阐释《庄子》,这决定了较为单一的西方视角既是促进其发生的原初动力,也可能是制约其发展的大局限。这种局限首先是西学视角和西方视角。在中国来说就是单一化的西学视角,在西方来说就是纯粹化的西方视角;其次便是受制于单一化西学视角和纯粹化西方视角所带来的对文本的比附与误读。《庄子》西学阐释必然受到一定时代的制约,或多或少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局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动态的发展趋势,即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从对立到对话、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走向。在这一过程中,呈现了中西文化既凸显各自的文化身份认同,又充分相互借鉴的世界文化格局。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庄子》西学阐释
第一节 诠释话语的转变
第二节 诠释维度的转变
第三节 研究特征
第二章 西方《庄子》思想阐释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阐释内容
第三章 中西《庄子》阐释比较
第一节 共同性
第二节 差异性
第四章 中西《庄子》阐释的评价
第一节 局限和问题
第二节 影响和意义
致谢
后记
^ 收 起 时晓丽(1963-2013),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获Freernan项目支持,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西文论比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西悲剧理论比较》(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参编《文艺学批评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6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项奖励。
通过对中国、西方和中西《庄子》思想西学阐释的分析和比较,《庄子思想的西学阐释》认为,《庄子》西学阐释,是以西方思想来阐释《庄子》,这决定了较为单一的西方视角既是促进其发生的原初动力,也可能是制约其发展的大局限。这种局限首先是西学视角和西方视角。在中国来说就是单一化的西学视角,在西方来说就是纯粹化的西方视角;其次便是受制于单一化西学视角和纯粹化西方视角所带来的对文本的比附与误读。《庄子》西学阐释必然受到一定时代的制约,或多或少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局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动态的发展趋势,即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从对立到对话、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走向。在这一过程中,呈现了中西文化既凸显各自的文化身份认同,又充分相互借鉴的世界文化格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