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
作者: 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3
页数:820
定价:228.00 元
ISBN-13:9787532587490
ISBN-10:7532587495
去豆瓣看看 绪论 古灵宝经研究的意义1
序篇 古灵宝经研究学术史
第一章 传统研究定式的形成与突破11
第一节 学术史的两个目标11
第二节 定式的形成18
第三节 突破的尝试37
第四节 三家两派之争50
第二章 语境的重建与失序的繁荣61
第一节 新定式与新窠臼61
第二节 失序的繁荣102
第三节 结语162
上篇 古灵宝经的基础问题
第三章 敦煌本佚名“灵宝经义疏”(P.2861.2+P.2256)研究167
第一节 P.2861.2+P.2256定名再议167
第二节 P.2861.2+P.2256所载“灵宝经目録”研究181
第三节 所谓“未出一卷”的研究211
第四节 所谓“出者三分”的问题227
第五节 德藏吐鲁番出土的“灵宝经目録”残片244
第四章 “新经”与“旧经”的先后问题256
第一节 “新经”与“旧经”的概念界定256
第二节 綫索之一:“天尊”与“元始天尊”275
第三节 綫索之二:“新经”徵引“旧经”说质疑286
第四节 綫索之三: 葛巢甫和陆修静的史料再研读300
第五节 重现古灵宝经出世历程的尝试319
中篇 文本与思想的个案研究
第五章 “新经”的文本与思想345
第一节 《太上灵宝五符序》新研345
第二节 《真文要解上经》考论367
第三节 古灵宝经中的葛仙公375
第四节 古灵宝经中的张天师388
第六章 “旧经”的文本与思想412
第一节 “劫”与“斋”: 《真文天书经》的思想与仪式412
第二节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的形成432
第三节 敦煌本《上元金籙简文》研究448
第四节 “度人”与“度亡”: 一卷本《度人经》研究465
下篇 灵宝经教的来源与影响
第七章 灵宝经教与汉译佛经491
第一节 灵宝经的汉译佛经来源问题——兼论所谓“大乘主义”的问题491
第二节 “劫”与灵宝经的神话时间观510
第三节 “先世”与“真父母”: 古灵宝经对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容纳529
第四节 “戒行”与“戒止”: 古灵宝经戒律思想的演进549
第八章 灵宝经教的确立与流波569
第一节 “灵宝”概念的演进与不同表现569
第二节 古灵宝经中的“三洞说”594
第三节 隋的“开皇”年号与道教的“劫运”思想609
第四节 《灵宝略纪》与北宋初年的灵宝经教传统629
附篇 相关研究
第九章 灵宝经教的延展649
第一节 元始天尊与唐朝的安西驻军649
第二节 天尊的降格与道教的转型662
第三节 Дх.2850道书残片与敦煌的道教经钞676
第四节 唐代的灵宝五方镇墓石研究685
第五节 晋唐至宋明道教的“炼度”主题713
结语733
参考文献737
索引782
后记801
刘屹,男,1972年生,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专业领域爲敦煌学、中古宗教史。已在国内外各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题论文、研究书评、译稿等110多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5部:《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中华书局,2005年)、《经典与历史——敦煌道经研究论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神格与地域——汉唐间道教信仰世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敦煌道经与中古道教》(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汉唐道教的历史与文献研究——刘屹自选集》(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其中《敬天与崇道》一书,于2006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赴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全书篇章结构如下:《绪论》探讨古灵宝经硏究的意义;《序篇》梳理古灵宝经硏究学术史 ;《上篇》讨论了两个古灵宝经研究的基础问题,即敦煌本佚名“灵宝经义疏”(P.2861.2+2256)研究、“新经”与“旧经”的先后问题;《中篇》对“新经”与“旧经”的文本与思想进行了个案硏究;《下篇》从灵宝经教与汉译佛经的关系,灵宝经教的确立与流波两个方面探讨了灵宝经教的来源与影响;《结语》部分是对全书内容及研究价值的总结。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