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
序章刑罚与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1犯罪与刑法
(1) 犯罪、刑罚与刑法(2) 刑法(刑罚)的作用
(3) 刑罚论——报应刑与目的刑
2刑法学的系谱
(1) 近代西欧关于刑罚与犯罪的思考方法
(2) 日本刑法学的脉络(3) 现代的刑法理论
第一章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1犯罪论体系
(1) 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2) 犯罪论的机能
查看完整
1犯罪与刑法
(1) 犯罪、刑罚与刑法(2) 刑法(刑罚)的作用
(3) 刑罚论——报应刑与目的刑
2刑法学的系谱
(1) 近代西欧关于刑罚与犯罪的思考方法
(2) 日本刑法学的脉络(3) 现代的刑法理论
第一章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1犯罪论体系
(1) 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2) 犯罪论的机能
查看完整
前田雅英,1949年生于东京都。1968年录取东京大学法学部,导师是平野龙一先生。1975年调往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任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他是日本刑法学少壮派中年轻、有成就的学者。
《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为前田雅英刑法学代表作,全面反映了前田雅英在的刑法学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本书极具前田氏的个人特色,语言犀利,观点鲜明,且善于将刑法知识以图表形式加以归纳,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尽管本书不是日本司法考试的官方参考书,但众多学生仍自发地以本书作为备战司法考试的参考资料。在日本购物网站上,本书都是人气稳居一的刑法教科书,另外还有众多专门进一步讲解"前田刑法学"的教科书和辅导资料,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书除了讲解刑法解释学的具体观点之外,还在多处地方见缝插针地阐述其机能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其实有很多已被张明楷教授所吸收而以具有张氏风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为我国读者所知晓。对于已经了解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的读者来说,如果再读到前田雅英的著作,想必会对张明楷教授的研究思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序章刑罚与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1犯罪与刑法
(1) 犯罪、刑罚与刑法(2) 刑法(刑罚)的作用
(3) 刑罚论——报应刑与目的刑
2刑法学的系谱
(1) 近代西欧关于刑罚与犯罪的思考方法
(2) 日本刑法学的脉络(3) 现代的刑法理论
第一章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1犯罪论体系
(1) 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2) 犯罪论的机能
2对构成要件的理解
(1) 形式的构成要件概念与实质的构成要件概念
(2) 构成要件的作用
3违法性的思考方法
(1) 违法论的发展(2) 客观的违法性
(3) 可罚的违法性(4) 违法性的具体判断
4责任要素与构成要件
(1) 责任主义(2)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5构成要件与阻却事由
第二章客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客观的构成要件的构造
1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2客观的构成要件的要素
(1) 结果与实行行为(2) 主体(3) 客体
第二节构成要件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1罪刑法定主义
(1) 两个原理(2) 明确性理论(3) 法律主义
2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时间效力
(1) 刑罚的变更(2) 刑罚的废止
3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化
(1) 处罚规定的实质性考虑
(2) 类推解释的禁止与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
(3) 日本刑法解释的特色
4刑法的效力
(1) 刑法的地域效力(2) 刑法的对人效力
第三节结果
1构成要件中的结果
(1) 结果与危险性(2) 结果与实行行为
2值得处罚的结果与轻微性
(1) 轻微的结果与危险性
(2) 被害人的同意、承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
第四节实行行为
1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1) 裸的行为论(2) 实行行为概念的重要性
2实行行为性的具体判断
(1) 实行行为与故意(2) 实行行为的开始
3间接正犯
(1) 工具性(2) 利用犯罪行为
第五节不作为犯
1总说
2不作为的实行行为
(1) 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作为义务
(2) 作为义务的具体内容
第六节未遂
1未遂处罚
(1) 未遂犯(2) 预备与阴谋
2实行的着手
(1) 主观说与客观说(2) 主观方面的考虑
(3) 间接正犯的着手时期
3不能犯
(1) 不能犯的含义(2) 不能犯的学说(3) 判例
4中止犯
(1) 中止犯的含义(2) “依自己的意思”——自动性
(3) 犯罪的中止与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
(4) 预备与中止犯
iii
iv
第七节因果关系
1客观上的归责——因果关系
(1)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含义(2) 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的理论
(1) 条件说(2) 相当因果关系说
3判例中的因果关系论
(1) 从行为时的相当性到事后的综合判断
(2) 行为时存在特殊情况的类型
(3) 行为后的介入情况与实行行为的危险实现
(4) 介入第三人的行为(5) 介入被害人的行为
(6) 介入行为人的行为与实行行为的一体性
第三章主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责任主义
(1) 责任主义与道义责任论
(2) 国民的规范意识与非难可能性的内涵
第二节故意
1总说
(1) 处罚故意的原则(2) 故意的种类
2故意与违法性的意识
(1) 故意与错误(2) 违法性的意识与法律的错误
(3) 判例中的故意概念与违法性的意识
3成立故意时必要的对事实的认识
(1) 对构成要件的认识(2) 对意义的认识与违法性的意识
(3) 对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
4具体的事实错误
(1) 对犯罪事实的认识与事实的错误
(2)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3) 因果关系的错误
5抽象的事实错误
(1) 抽象的事实错误的含义(2) 法定符合说
(3) 故意犯的成立范围
第三节过失
1对过失犯的理解的变迁
(1) 传统的过失论(2) 过失论的发展
2过失犯的客观的构成要件
(1)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2) 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3) 信赖原则(4) 监督过失(5) 过失犯的因果关系
3作为责任要素的过失
(1) 预见可能性(2) 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3) 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第四章违法阻却事由
第一节正当化的基本原理
(1) 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阻却事由
(2) 实质的违法阻却判断的构造
(3) 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
第二节正当业务行为
1法令行为
2业务行为
(1) 治疗(医疗)行为(2) 运动行为(3) 采访活动
3其他的正当行为
(1) 被害人的同意(2) 推定的同意(3) 安乐死
v
vi
第三节正当防卫
1总说
2急迫性
(1) 含义(2) 对侵害的预见与急迫性
(3) 积极的加害意思与急迫性(4) 自招侵害
3不正的侵害
(1) “不正”的含义(2) 对物防卫
4为了防卫的行为
(1) 防卫行为的类型性(2) 防卫行为及其个数
(3) 防卫意思的内容
5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
(1) 相当性(2) 防卫过当
6盗犯等防止法与正当防卫
第四节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含义
2紧急避险的要件
(1) 现实的危难与法益的权衡(2) 补充性
第五节过失犯的违法阻却事由
第五章责任阻却事由
第一节责任的阻却
期待可能性
第二节责任能力
1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
(1) 责任能力的含义(2) 责任能力与精神医学
(3) 心神丧失、心神耗弱(4) 刑事未成年
2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中自由行为的理论
(1) 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的同时存在
(2) “同时存在的原则”的修改(3) 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形
第三节正当化事由的错误
1假想防卫(避险)
2假想防卫(避险)过当
(1) 假想与过当——故意犯的成否
(2) 第36条第2款的适用
第六章共犯
第一节共犯与正犯
1共犯处罚的含义
(1) 正犯与共犯(2)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3) 共犯、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2共同正犯的原理与共犯的原理
(1) 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2)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3) 要素从属性与共同的射程
3共犯与身份
(1) 身份的含义(2) 第65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
(3) 第65条第1款的解释(4) 第65条第2款的解释
第二节共同正犯
1共同正犯的基本构造
(1)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2) 共同实行与意思联络
(3) 行为共同与犯罪共同(4) 共同正犯与正当化事由
(5) 共同正犯的过剩与共同的射程
2共谋共同正犯
(1) 判例理论与学说(2) 共谋共同正犯的要件
3承继的共同正犯
(1) 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含义
(2) 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
4共同正犯的脱离
(1) 从共同关系中的脱离、共犯关系的消解
(2) 共犯与中止
5不作为与共同正犯
(1) 不作为与共犯(2)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6过失的共同正犯
(1) 学说的对立(2) 共同过失
vii
viii
第三节狭义的共犯
1教唆犯
(1) 教唆的含义(2) 教唆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
(3) 教唆与错误
2帮助
(1) 帮助的类型性(2) 帮助的因果性
(3) 不作为与帮助(4) 共同正犯与帮助的区别
第七章罪数
1罪数论的含义
2一罪——单纯的一罪与评价上的一罪
(1) 单纯的一罪(2) 法条竞合
(3) 包括的一罪
3科刑上的一罪
(1) 科刑上的一罪的处断(2) 想象竞合(一行为数法)
(3) 牵连犯
4并合罪
第八章刑罚论
1现在的刑罚
2刑罚的适用
(1) 刑罚的量定(2) 缓刑
3刑罚的执行
(1) 死刑(2) 自由刑
(3) 财产刑(4) 刑罚权的消灭
事项索引
判例索引
译者后记
^ 收 起
1犯罪与刑法
(1) 犯罪、刑罚与刑法(2) 刑法(刑罚)的作用
(3) 刑罚论——报应刑与目的刑
2刑法学的系谱
(1) 近代西欧关于刑罚与犯罪的思考方法
(2) 日本刑法学的脉络(3) 现代的刑法理论
第一章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1犯罪论体系
(1) 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2) 犯罪论的机能
2对构成要件的理解
(1) 形式的构成要件概念与实质的构成要件概念
(2) 构成要件的作用
3违法性的思考方法
(1) 违法论的发展(2) 客观的违法性
(3) 可罚的违法性(4) 违法性的具体判断
4责任要素与构成要件
(1) 责任主义(2)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5构成要件与阻却事由
第二章客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客观的构成要件的构造
1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2客观的构成要件的要素
(1) 结果与实行行为(2) 主体(3) 客体
第二节构成要件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1罪刑法定主义
(1) 两个原理(2) 明确性理论(3) 法律主义
2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时间效力
(1) 刑罚的变更(2) 刑罚的废止
3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化
(1) 处罚规定的实质性考虑
(2) 类推解释的禁止与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
(3) 日本刑法解释的特色
4刑法的效力
(1) 刑法的地域效力(2) 刑法的对人效力
第三节结果
1构成要件中的结果
(1) 结果与危险性(2) 结果与实行行为
2值得处罚的结果与轻微性
(1) 轻微的结果与危险性
(2) 被害人的同意、承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
第四节实行行为
1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1) 裸的行为论(2) 实行行为概念的重要性
2实行行为性的具体判断
(1) 实行行为与故意(2) 实行行为的开始
3间接正犯
(1) 工具性(2) 利用犯罪行为
第五节不作为犯
1总说
2不作为的实行行为
(1) 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作为义务
(2) 作为义务的具体内容
第六节未遂
1未遂处罚
(1) 未遂犯(2) 预备与阴谋
2实行的着手
(1) 主观说与客观说(2) 主观方面的考虑
(3) 间接正犯的着手时期
3不能犯
(1) 不能犯的含义(2) 不能犯的学说(3) 判例
4中止犯
(1) 中止犯的含义(2) “依自己的意思”——自动性
(3) 犯罪的中止与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
(4) 预备与中止犯
iii
iv
第七节因果关系
1客观上的归责——因果关系
(1)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含义(2) 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的理论
(1) 条件说(2) 相当因果关系说
3判例中的因果关系论
(1) 从行为时的相当性到事后的综合判断
(2) 行为时存在特殊情况的类型
(3) 行为后的介入情况与实行行为的危险实现
(4) 介入第三人的行为(5) 介入被害人的行为
(6) 介入行为人的行为与实行行为的一体性
第三章主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责任主义
(1) 责任主义与道义责任论
(2) 国民的规范意识与非难可能性的内涵
第二节故意
1总说
(1) 处罚故意的原则(2) 故意的种类
2故意与违法性的意识
(1) 故意与错误(2) 违法性的意识与法律的错误
(3) 判例中的故意概念与违法性的意识
3成立故意时必要的对事实的认识
(1) 对构成要件的认识(2) 对意义的认识与违法性的意识
(3) 对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
4具体的事实错误
(1) 对犯罪事实的认识与事实的错误
(2)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3) 因果关系的错误
5抽象的事实错误
(1) 抽象的事实错误的含义(2) 法定符合说
(3) 故意犯的成立范围
第三节过失
1对过失犯的理解的变迁
(1) 传统的过失论(2) 过失论的发展
2过失犯的客观的构成要件
(1)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2) 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3) 信赖原则(4) 监督过失(5) 过失犯的因果关系
3作为责任要素的过失
(1) 预见可能性(2) 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3) 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第四章违法阻却事由
第一节正当化的基本原理
(1) 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阻却事由
(2) 实质的违法阻却判断的构造
(3) 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
第二节正当业务行为
1法令行为
2业务行为
(1) 治疗(医疗)行为(2) 运动行为(3) 采访活动
3其他的正当行为
(1) 被害人的同意(2) 推定的同意(3) 安乐死
v
vi
第三节正当防卫
1总说
2急迫性
(1) 含义(2) 对侵害的预见与急迫性
(3) 积极的加害意思与急迫性(4) 自招侵害
3不正的侵害
(1) “不正”的含义(2) 对物防卫
4为了防卫的行为
(1) 防卫行为的类型性(2) 防卫行为及其个数
(3) 防卫意思的内容
5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
(1) 相当性(2) 防卫过当
6盗犯等防止法与正当防卫
第四节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含义
2紧急避险的要件
(1) 现实的危难与法益的权衡(2) 补充性
第五节过失犯的违法阻却事由
第五章责任阻却事由
第一节责任的阻却
期待可能性
第二节责任能力
1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
(1) 责任能力的含义(2) 责任能力与精神医学
(3) 心神丧失、心神耗弱(4) 刑事未成年
2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中自由行为的理论
(1) 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的同时存在
(2) “同时存在的原则”的修改(3) 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形
第三节正当化事由的错误
1假想防卫(避险)
2假想防卫(避险)过当
(1) 假想与过当——故意犯的成否
(2) 第36条第2款的适用
第六章共犯
第一节共犯与正犯
1共犯处罚的含义
(1) 正犯与共犯(2)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3) 共犯、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2共同正犯的原理与共犯的原理
(1) 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2)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3) 要素从属性与共同的射程
3共犯与身份
(1) 身份的含义(2) 第65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
(3) 第65条第1款的解释(4) 第65条第2款的解释
第二节共同正犯
1共同正犯的基本构造
(1)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2) 共同实行与意思联络
(3) 行为共同与犯罪共同(4) 共同正犯与正当化事由
(5) 共同正犯的过剩与共同的射程
2共谋共同正犯
(1) 判例理论与学说(2) 共谋共同正犯的要件
3承继的共同正犯
(1) 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含义
(2) 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
4共同正犯的脱离
(1) 从共同关系中的脱离、共犯关系的消解
(2) 共犯与中止
5不作为与共同正犯
(1) 不作为与共犯(2)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6过失的共同正犯
(1) 学说的对立(2) 共同过失
vii
viii
第三节狭义的共犯
1教唆犯
(1) 教唆的含义(2) 教唆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
(3) 教唆与错误
2帮助
(1) 帮助的类型性(2) 帮助的因果性
(3) 不作为与帮助(4) 共同正犯与帮助的区别
第七章罪数
1罪数论的含义
2一罪——单纯的一罪与评价上的一罪
(1) 单纯的一罪(2) 法条竞合
(3) 包括的一罪
3科刑上的一罪
(1) 科刑上的一罪的处断(2) 想象竞合(一行为数法)
(3) 牵连犯
4并合罪
第八章刑罚论
1现在的刑罚
2刑罚的适用
(1) 刑罚的量定(2) 缓刑
3刑罚的执行
(1) 死刑(2) 自由刑
(3) 财产刑(4) 刑罚权的消灭
事项索引
判例索引
译者后记
^ 收 起
前田雅英,1949年生于东京都。1968年录取东京大学法学部,导师是平野龙一先生。1975年调往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任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他是日本刑法学少壮派中年轻、有成就的学者。
《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为前田雅英刑法学代表作,全面反映了前田雅英在的刑法学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本书极具前田氏的个人特色,语言犀利,观点鲜明,且善于将刑法知识以图表形式加以归纳,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尽管本书不是日本司法考试的官方参考书,但众多学生仍自发地以本书作为备战司法考试的参考资料。在日本购物网站上,本书都是人气稳居一的刑法教科书,另外还有众多专门进一步讲解"前田刑法学"的教科书和辅导资料,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书除了讲解刑法解释学的具体观点之外,还在多处地方见缝插针地阐述其机能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其实有很多已被张明楷教授所吸收而以具有张氏风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为我国读者所知晓。对于已经了解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的读者来说,如果再读到前田雅英的著作,想必会对张明楷教授的研究思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比价列表
1人想要2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