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史(套装上下册)
作者: 著; 译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2018.2
丛书: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
页数:1024
定价:149.00 元
ISBN-13:9787547312353
ISBN-10:7547312357
去豆瓣看看 新版前言
编年表
巴尔干历史编年表
东中欧历史编年表
缩略语
导言:巴尔干半岛和东中欧的危机与变迁
第一编 从希腊罗马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尔干半岛
第一章 巴尔干半岛的逐渐“巴尔干化”
第二章 希腊罗马时期的巴尔干半岛
第三章 拜占庭的统治和它的影响,395—1204
第四章 十字军、南部斯拉夫国家的出现和拜占庭的衰落,1095—1453
第五章 奥斯曼(西土耳其人)国家的崛起,1326—1453
第六章 奥斯曼全盛时期的巴尔干,1453—1686
第七章 奥斯曼衰落时期的巴尔干,1687—1921
第八章 巴尔干民族国家的出现。1817—1913
第九章 战争对巴尔干地区的灾难性影响
第二编 从罗马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中欧
第十章 广为争议的10世纪以前东中欧的“族源”问题
第十一章 10至16世纪东中欧与西方基督教国家明显趋近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15世纪末至18世纪末东中欧和西欧发展路径的根本分离
第十三章 奥地利哈布斯堡在东中欧霸权的兴起,1526—1789
第十四章 波兰立陶宛联邦,1466—1795
第十五章 革命与“反动”:1789一1848年的哈布斯堡帝国
第十六章 “1848年革命”:危机中的哈布斯堡帝国
第十七章 帝国回潮:哈布斯堡君主制下的反革命、新绝对主义和改革,1849—1918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社会革命的种子和奥匈帝国的分裂,1867—1918
第十九章 劫后余生:被瓜分后的波兰,1795—1914
第二十章 奥匈帝国通往战争之路,1908—1914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东中欧的影响
第三编 从民族自决到法西斯主义和犹太人大屠杀:1918—1945年间的巴尔干和东中欧
第二十二章 后1918年的巴尔干和东中欧政治秩序
第二十三章 从革命和反革命到脆弱的稳定和复兴,1918—1929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及其后果
第二十五章 农民阶级的困境:对农民贫困和诉求的再评估
第二十六章 民主的失败
第二十七章 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对法西斯主义的重新解释
第二十八章 共产国际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及其在赋予共产党1945—1948年夺取政权合法性中长期被忽视的作用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种族大屠杀,1939—1945
第四编 在雅尔塔的阴影下:共产党统治下的巴尔干和东中欧,1945—1989
第三十章 东西欧的分裂,1945—1989
第三十一章 共产党政权在巴尔干和东中欧地区的崛起,1945一1960
第三十二章 “民族共产主义”
第三十三章 从1968年危机到“1989年革命”
第五编 后其产主义的转型
第三十四章 后共产主义的政治转型:“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问题的暴露
第三十五章 后共产主义的经济转型:从管制性资本主义到较为自由的市场资本主义
第三十六章 “回归欧洲”:东中欧和巴尔干后共产主义国家逐步融人欧盟和北约的进程
第三十七章 跋语:对于东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现代性方案结局的一些反思
索引
译者后记
罗伯特·拜德勒克斯、伊恩·杰弗里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均任职于英国斯旺西大学,主要从事东欧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著有相关学术著作《巴尔干:后共产主义的历史》等。
《东欧史(套装上下册)》对东中欧和巴尔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专题的历史考查与分析,涵盖的地域空间包括易北河以东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西的国家,以及巴尔干半岛国家;涵盖的历史时段起于公元前3000—前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出现米诺斯文明,迄于作者搁笔的2007年,包括了从面向苏联的社会主义时期到转向欧盟和北约的历史巨变。同时编制详细的地图、图表、“巴尔干历史编年表”和“东中欧历史编年表”等辅文,对于阅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比价列表